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创私学,他的教育实践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他的教育思想光照历史,泽及后代.就是在今天,认真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对于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仅就孔子的教育哲学思想作一粗略梳理,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2.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末期,公室卑弱,大夫兼并,社会处于大变动之中。经济上,宗族制度为家族制度取代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政治上,王权衰落,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周礼遭受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思想意识上,一些适应时代变化的新思想正在萌芽,“人道”思想、“民本”思想、“尚贤”思想都有发展。对这种天子名存实亡、诸侯称霸争雄的动乱形势,孔子深表不满,斥之为“天下无道”。一、孔子的社会理想孔子处于这样的特殊时期,作为一个极具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家,感应人们的迫切需要和愿望构思出一个理想社会,也就是一个温情脉脉,带有血缘关系和牧歌风味的…  相似文献   

3.
李翠珍 《教书育人》2005,(10):31-32
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末期,公室卑弱,大夫兼并,社会处于大变动之中.经济上,宗族制度为家族制度取代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政治上,王权衰落,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周礼遭受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思想意识上,一些适应时代变化的新思想正在萌芽,“人道”思想、“民本”思想、“尚贤”思想都有发展.对这种天子名存实亡、诸侯称霸争雄的动乱形势,孔子深表不满,斥之为“天下无道”.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的田野研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应用于教育研究时要进行教育学立场的改造与转化。这种改造与转化主要表现在田野地点选择、研究关注点、研究者的角色、研究目的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主要探讨了比较教育研究国际视野和民族立场的关系问题.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两大思潮博弈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渐渐凸显出来.我们认为,比较教育研究既要以国际视野为其研究的着眼点,强调以国际比较的视角研究和借鉴其他民族国家的教育,又要以民族立场作为其研究的立足点.一切研究都是为了本民族国家的教育实践,都要置于研究对象的传统文化语境下来进行.比较教育研究的国际视野和民族立场既对立又统一,它们是相反相成的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7.
论孔子的修辞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代是中国思想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 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尤其如此。这一时期,由于国家的分裂,诸侯割据,战乱迭起,兼并频仍,天下纷纷扰扰。与此形势相适应,各个不同的阶级、阶层的政治家、思想家皆乘机而出,为了各自阶级、阶层的不同利益,用不同的观点与方法来回答时代提出的各种问题。由此,这一时期便呈现出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活跃的思想解放、学术自由的“百家争鸣”之景观。 伴随着学术、思想的自由与解放,由于时局的关系,这一时代的各国外交活动与游说之风十分活跃,很多外交官员与游说策士皆纵横捭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他们成功的修辞经验尤为时人看重。于是,在为了功利目的之前提下,修辞的概念便深入人心,并广受重视。为此,诸如老子、孔子、庄子、墨子、荀子、孟子、韩非子等著名思想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修辞的诸多宏观与微观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见解,由此掀动了中国修辞哲学史的第一页。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修辞哲学史掀开的第一页中,孔子的修辞哲学思想尤其引人注目,且对后世中国修辞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基于此,本文拟将初步探讨一下孔子的修辞哲学思想,以见孔子修辞哲学观之梗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人物—老子的道家思想精髓为理论基础,从“知常”、“为学者自益、为道者日损”、“沕、望、窈、冥”、“反者道之动”、“天下之大作于细”、“和曰常”等六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方法论等方面的影响及意义,从而批判了西方唯“实证主义”论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9.
张琨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7):6-9,33
弗莱雷(Freire Paulo)提出的对话教育是他的解放教育思想中的核心,我们不能将他的对话简单地理解为一种教学方法。“对话”深刻地反映了弗莱雷的哲学思想和民主实践思想。文章拟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弗莱雷的对话教育中所包含的独特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什么——兼论教育学的责任伦理立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省思教育学的学科立场不是要进行一场教育学学科划界与领地捍卫的“圈地”运动,也不是要发起一场教育学学科性质厘清与科学性捍卫的“保家”运动,而是要形成一种自识———作为“教育学研究者”的治学的基本态度与所秉持的关于教育的基本信念的自我省思及其明确化。因此,教育所指涉的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种发生了的、发生着的实质性、意向性关系。因而,教育即意味着责任,教育学就是责任之学,教育学的基本学科立场应是责任伦理立场。  相似文献   

11.
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在国际学术交流中表现出研究主题的"去中国化"、交流话语的"亲汉语化"、研究方法的"轻定量化",此类集体语微的表现令人担忧.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应该如何参与国际对话?在国际对话中究竟担当怎样的使命?恰当处理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天上与地下(理论与实践)、祖先与嗣后(历史与现实)、域内与域外(国内与国际)、宏大与精小(宏观与微观)等几对范畴,实现二者关系的合理超越成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理性追求,尊重"取"的前提下,适当的"予"成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在国际对话中的使命诉求.  相似文献   

12.
发展、进步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通过对联合国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发展观的演进历程及其理论比较,可以看出,两者都经历了艰苦的探索过程;联合国发展观与中国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了中国本土化;并反映出现代化发展的整体性和异步性相统一的规律.我们也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只有与本国实践相结合的发展理论对本国的发展实践才是至关重要的.全面、合理、科学的发展应是整个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各国既要汲取他国有关发展的经验教训,同时又要互相借鉴正确的发展理论,以共同推进整个人类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教育方法、教育对象、教育理想、教育内容都充满着哲学思想和辩证思维。他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教育方法和有教无类的全民普及教育主张以及德才兼备、知能并重、全面提高素质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教学、社会管理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对改革现行教育体制、确定教育目标和内容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天命鬼神观思想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这一思想在孔子的哲学思想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从孔子对“天”、“命”、“天命”的理解和对“鬼神”的态度;“知命”、“顺命”、“乐天”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关系;天命鬼神观所体现出的注重人事和重视现实的精神;天命鬼神现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四个方面试图全面而又在最大程度上认清并分析孔子的天命鬼神观。  相似文献   

15.
孔子处于动荡不安的春秋末年,为适应当时人们去乱求治的迫切愿望,提出了国泰民安的“有道”社会理想。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方法是“为政以德”,从而确立了中国传统伦理型政治学说的基本模式和理论构架,其基本精神是高度重视道德理想在维系人伦关系上的功能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由此也确立了道义论在传统社会政治思想中的主导地位。孔子继承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作为日常性的教育存在,其工作在培养目标、学生发展、教育智慧等领域直接体现着教育的意蕴.它存在于制度、工作、主体和文化等四个层面,以多元丰富的形态呈现着教育性.当前,需要中小学班主任、教育研究人员、教育决策与领导者共同开展综合性的变革,形成本土创造与国际对话的新情境,促成中国班主任领域特殊性的自觉和教育自信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交际中通常会表达出个人对事物的立场。立场不仅是一种静态的语言要素与功能,而且是一种动态的行为。互动话语中,立场表达具有交互主观性与动态性,多数情况下完整的立场行为会在话语互动中浮现出来。从DuBois的立场三角概念出发,探讨对话句法与互动话语中立场表达的交互主观性与立场动态性的关系,认为对话句法的平行性与共鸣是互动话语中立场表达的重要资源,基于对话句法建立的立场交叉映射图可以较好地表征立场表达的交互主观性与动态性,有助于揭示话语互动中立场浮现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论孔子的对话德育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的对话德育模式是在春秋时期官学没落、私学兴起、儒家思想体系尚未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背景中产生的。孔子的对话德育模式与早期儒家解决社会问题的人文路线、主体思维方式和孔子的德治思想有内在的联系。孔子与学生展开了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真诚的道德对话 ,使师生形成对道德现象相似的理解 ,彼此受到启迪 ,道德观念得到升华。孔子的对话德育模式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关系、教师高超的对话艺术和人格魅力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9.
从物象到易象的思维过程,被古人称为"现物取象",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最初的哲学抽象过程.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史实表明,原始社会后期八卦的创立是中国最初完整系统的哲学抽象的思想活动,是古人认识水平与思维水平的跃迁,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顽固维护没落奴隶制度的反动代表人物,是二千多年来一切反动统治阶级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反动精神权威。“孔孟之道”,本来就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然而,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乞求于孔子的亡灵,把“孔孟之道”乔装打扮成什么“马列主义”,大肆叫嚷孔孟的“德”、“忠恕”、“仁义”是什么“历史唯物主义”。难道这仅仅是单纯的滑稽可笑、荒谬无知吗?不是的,绝对不是。这是极其严肃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在哲学上的尖锐反映。他们妄图把二千多年来极其腐朽的剥削阶级意识形态重新恢复过来,作为向无产阶级进攻的武器,为他们的反革命复辟目的服务。因此,为了识破林彪一类骗子尊孔的反革命阴谋,为了战胜剥削阶级的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