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次读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就深深地被打动了.丰富饱满的情感,清新委婉的笔触,深邃精到的评述,让你的生命不由得充满诗意的灵动,让你的精神不由得焕发奋进的光焰.连续读了三遍,还是回味无穷.可是这样的一篇两千多字情感细腻、文采斐然、意韵隽永的美文,该如何带学生走进去,并能有所领悟呢?刚刚进入初中一个月,语文基础稍差的学生连读通都成问题,不要说读懂并领悟了.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采用精讲巧读、以读为主的方法,通过朗读技巧的指导,从朗读文本开始,解读和领悟《沁园春·长沙》词的意境美、情感美和形象美,让学生逐渐领悟伟人的情感美和形象美,实现了与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共鸣,“读”领伟人风采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本课设计的最大特色就在于以“理所当然”串起了朗读、品悟的心智活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读中合作、探究,读中理解、感悟,读中想象、交流,读中积累、内化语言;同时让学生在读中激发情感,获得体验,产生心灵共鸣,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体会搭石所蕴含的感情,领悟文章的真谛。  相似文献   

4.
所谓“评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师生对学生朗读的品评,引导学生领悟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意蕴、捕捉字里行间所透露的多元情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技能和语文素养。评读让朗读教学人情、入味,更加富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已摆到我们面前,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它所倡导的新理念,让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现以《匆匆》为例,谈如何以句为突破口,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在学生初读课文后,要求他们细读课文,找出与作者有同感的句子来体会情感,领悟道理。我们从学生找的句子中选取以下几句进行训练: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接着问: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挺难受,有的说头昏脑涨。我再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时不急于让学生说,而让他们读整个第二自然段。我又范读之后,问:从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难受,对时光留恋;对时光溜走…  相似文献   

6.
谈到自读课的教学,不由得想起一则趣话:一位秘书与上司外出,走在前面为上司引路,上司说:你怎么抢在我前面?你是主角,还是我是主角?秘书退而尾随其后,上司又不满意了:你想在我背后捣鬼呀?秘书无奈,与上司并行。上司更气了:怎么?你还想和我平起平坐?秘书茫然了;我该怎么走? 现在,我们语文教师上自读课,就颇有点像这秘书的处境。据说,一位教师举行自读研究课,布置了一批思考题让学生预习,课堂上一一发问。  相似文献   

7.
感情朗读,也就是让学生领受情感美,它可以把学生带人一种美的境界。叶老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感晴朗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他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的感染和熏陶。因此,我认为感情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是古代诗人自身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结晶,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高度概括、精练含蓄,思想深邃、感情委婉等特点让学生很难真正的体会和领悟。  相似文献   

9.
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新放出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更多地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文章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以及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真正展现语文课堂的美,让学生时时处处都感觉到语文是一个美丽的花园。一、深情诵读,体验美在阅读和讲授课文时,我们自己首先应该受到感染,该亢奋时,昂然动情;该悲壮时,慷慨淋漓;该委婉时,和风细雨,丝丝缕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变课文中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从而拨动学生内心“美感的琴弦”,引起情感共鸣。让学生体验到语文的美,不只是教师读,还得让学生读起来。教师是审美指导的引导者,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深入意境,去主动关照诗文作品中的生活,去具体地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并在自己的情…  相似文献   

11.
白淑霞 《学周刊C版》2010,(9):118-119
人们常用“书声朗朗”来形容学校特有的氛围,岂知这“朗朗”之中大有文章。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课堂上要抓住“读”这个根本。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反复去读、去背,从读中扩大识字量,品味词语的意境,领悟文中的真谛,汲取人文的养料。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是把一个字体符号瞬间变成具有一定的情感状态、有声或无声的语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阅读教学要舍得拿出时间让学生读书,读进去了,对文本有所体验了,情感也就油然而生了,因此要强化初读,第一节要拿出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读书,读通读透。学生通过自读,不一定全都领悟,肯定会有问题,这些问题教师要帮要扶,可以以讲促读,也可以以演促读。低年段阅读教学要认认真真读好书,端端正正写好字,找到文章的语言训练点,将理解文本与感悟表达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这是叶老特别推崇的一种读书方法。这里的“美读”,既是“读”的训练方法,又是“读”的理想境界。为寻求阅读教学中的“美读”境地,教者须在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情感,自我反复练读、作好美读示范准备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方法,借助精妙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情境;感悟情感,表达情感。一、精心导入,形成“美读”的情感基调每篇课文都有其情感基调,或明快,或深沉;或欢畅,或悲哀;或活泼,或凝重……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其情感基调,这是…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认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16.
【导学创意】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叩问月亮”第8课《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写的一篇小品文。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教学本文,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读,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在读中积累,在读中熏陶,在读中迁移;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薛国芳 《文教资料》2009,(35):52-53
学生对内容阅读领悟的多少主要表现在理解和感悟的深度方面,在“读中悟情”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读中悟情”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以不同方式反复地朗读课文。使其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和收获:“说中悟理”是让学生把自己在读中所感悟到的内容说出来:“思中悟美”则是有目的、有重点的组织教学.因势利导地让学生自主体验文章所蕴涵的伦理道德.在学生讲述完自己的收获后.让学生经过辩论和思考,形成阅读理解中的共识,从而达到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美育的过程。因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材中有不少叙事抒情和富有哲理的文章,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供了基础。一些著名教育学家认为,可以利用教材优势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有感情地朗读是让学生传达情感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美读”。这如孟子所说“以意逆志”,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诸如此类。美读的方法,若是白话文,就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个样子。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冶炼情感或积累知识都有莫大的收获。由于美读…  相似文献   

19.
王素梅 《小学生》2013,(1):55-55
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的烙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缺失了自己个性的,独特的东西。本文试着从自读感知阶段朗读的"量",精读领悟阶段教师指导的"度"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朗读的"质",这三个方面谈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