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的一种新型组织形态。本文在分析当前产教融合面临的困境基础上,探索重构高校内部组织模式,明确现代产业学院的功能定位和组织特征。从理念更新、战略互嵌、利益互融、机制互联等方面探讨现代产业学院组织创新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现代产业学院是一种创新型的多元主体构成的教育组织,本质上是多元主体共治下的组织机构创新,承担起了向扶持产业、新兴产业及区域产业发展输送人才的社会责任。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能力是保障其平稳管理和发展的必要手段,现代产业学院必须拥有合适的治理体系以支撑其产教融合之路走深走实。通过梳理现代产业学院的治理模式,构建在多元主体共治下的符合长期战略目标的治理评价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熵值法对治理评价体系指标进行赋权,确定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并以重要指标为基础提出了现代产业学院发展的优化策略,以期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实现进一步资源整合,形成多元协同育人新格局,达成持续为社会和产业经济发展输送优质人才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
产业学院是深化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双主体办学格局和校企协同的组织逻辑使产业学院治理呈现多元性、兼容性特征。高职院校应从塑造校企主体新型关系、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跨界管理组织和建设机制等方面入手,优化产业学院治理架构和运行模式,探索完善类型教育现代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大学治理模式的变革是由其自身发展逻辑与组织形态的变迁所决定的。大学处于变革与发展中,发展逻辑由学术逻辑到社会逻辑、市场逻辑,大学组织形态随之由传统的学术组织变革为学术组织、科层组织、政治组织与企业化组织并存的组织形态,大学治理模式相应地由学术治理、官僚治理到共同治理、企业化治理。大学组织形态以及由此带来的组织治理模式的变迁,并未改变大学组织的自治性质,改变的是大学治理的主体、形态与方式,"谁在治"、"治什么"、"如何治"发生着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5.
段明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28-35
产业学院作为我国产教融合探索过程中的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在推动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成立产业学院,形成了"学校—企业型""学校—协会型""政—校—行—企多主体型"等治理模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国应从法律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的法律性质与地位,从制度层面上构建现代治理体系及科学的治理架构,从机制层面上建立适当让渡企业利益的退出机制,从经济层面上明确产业学院产权划分,从文化层面上推动校企文化融合,提升产业学院治理效能,探索能够实现"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构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创建产业学院,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在企业运作机制中,采用职业化形式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零适应期,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社区学院管理逐步形成一种精巧、科学和高效的治理结构.这种模式即是联邦、州及其所在社区对社区教育权力分立与制衡:联邦政府没有社区学院管辖权;州政府对其有绝对的管辖权;社区及社医学院教育自治.联邦和州政府及社区之间各自没有直接的上下级关系,各自依照联邦宪法或州宪法对受教育者直接负责.美国社区学院治理结构的精巧、科学和高效率对我国高职院校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改革发展热点和理论研究焦点的产业学院,理论上亟须清晰梳理实践逻辑,具体解答产业学院"是什么""如何建设""如何发展"等问题。已有的实践探索表明,产业学院是富有中国特色的产教融合组织方式,其建设模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其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法治,但暂不宜法人化,也不宜建设成为新的"独立学院"。  相似文献   

9.
在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治理系统运行过程中,办学主体间需要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形成共识、集体决策和合力执行等,协同治理是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实现高效治理的重要途径。目前,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治理存在定位不明确、利益不均衡、服务对象不明确等现实困境,应深度剖析产业学院协同治理模式的内在逻辑,明确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利益主体的共商共赢和产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协同治理中,高职院校产业学院需围绕进一步明确产业学院办学定位,充分考虑各方资源优势、治理权限和利益诉求,全面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利益相关者导向的二级学院组织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在对二级学院利益相关者界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识别和价值期望分析;探索高校二级学院组织管理的创新,构建了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提出二级学院在协调利益相关者关系时应紧紧依据利益相关者在组织中利益诉求的不同及其对组织决策影响程度的大小,建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差异化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政策与地区发展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县域高校数量不断增多,成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复杂,外部治理关系多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尚未成熟。在CAS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借助刺激-反应模型,建立符合县域高校组织内部系统逻辑的高效治理模式;根据回声模型,构建县域高校与政府、社会等多重外部力量协同发展的外部治理模式。本文探讨县域高校协同治理机理,提出县域高校协同治理能力的对策建议,着力打造新时代县域高校内外协同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民办高校建立共同治理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模式为"人力资本控制模式"和"股东单边控制模式",这两种治理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保护民办高校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借鉴国外法人共同治理的理论和经验,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应实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结构模式,并建立相应的共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行业协会组织治理,是协会实现组织宗旨的需求推动而产生的。文章在对行业协会组织治理的界定、本质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组织治理的核心机制,并联系中国实践分析了我国行业协会组织治理异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行业协会组织治理完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科—专业—产业链是高校协同创新的有效载体,为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和机制。从学科—专业—产业链的"知识—人—组织"活动形态来看,知识形态的组织化是知识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趋势。要促进学科—专业—产业链的知识流动,可以构建组织化治理机制,通过模糊组织边界,形成协调管理、交流融合、利益共享的治理机制;通过建立拓展性组织体,形成需求导向、平台管理、资源整合的治理机制;通过构建创业创新文化,形成创新精神为核心、创业文化为载体、学术与产业文化融合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教学组织形式研究的发展及其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学组织形式的总体发展上看是从古代的个别教学到近现代的班级教学制,在这条主线的基础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格局。近年来对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以下问题进行的:对班级教学制应有地位的研究;对课的类型和结构的研究;对师生组合方式的研究;对时空组合方式的研究以及中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民办高校的治理中,存在着没有硬法形式但有实际约束力的软法规则。兴办民办高校是政府发展高等教育之行政任务民营化的一种方式,民营化后确保行政任务的实现基于行政主体"国家担保责任"的履行。政府应运用民营化以及国家担保责任方面的软法规则,以给付行政的姿态引导民办高校良性发展。允许投资者取得合理回报的软法规则,将释放民办高校的办学活力。正确认识正在发挥作用的软法规则对于完善硬法以及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吕江毅  宋建桐 《成人教育》2019,39(10):63-68
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供需结构变化的结果,也是高职教育改革以及角色变化所使然,是一种产教融合的新型载体,其对于打破高职院校的封闭办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整体而言,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要素包括高效的资源整合力、独特的专业集群和高质量毕业生等三个方面。基于产业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要求,要提升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竞争力,就必须要不断推进其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其异质性办学活力;打破校企合作瓶颈,提升自身的内涵发展水平;不断优化资源整合机制,实现产业学院发展的价值增值;拓展其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不断扩展产业学院的价值延伸。  相似文献   

18.
毕文健 《江苏高教》2020,(7):71-78,124
为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国家提出"产教融合"的战略思路和"创新教育组织形态"的政策导向,目前试点院校主要集中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内设的新型教育组织被命名为产业学院或行业学院等。本研究梳理大学教育组织创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基础;分析传统教育组织形态对当前产教融合创新内涵的不适应;借鉴组织形态管理理论"10S企业形态分析模型",搭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教育组织新形态的架构;设计各个组成结构向新形态演进的路线,全面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教育组织新形态。  相似文献   

19.
借用组织研究中的种群生态学与制度理论可以较好解释独立学院这一中国特有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的制度起源。中国高等教育的供需失衡、公共经费不足和经济持续增长构成了独立学院得以产生的基本生态环境,源于经济领域市场机制的扩散提供了观念与方式的认知启迪,而教育领域的公益性观念对市场化的反向作用制约其彻底走向民营化,它的产生还得益于高等教育体制的分权改革以及民办高等教育创办人为突破边缘地位所做的努力。中央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和私营企业的投资,以及中央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确认则促成了其广泛扩散。理论上来讲,是教育逻辑对政府逻辑和市场逻辑的双重依附,以及中国特有的规则易于变通的社会逻辑和自我主义倾向的社会逻辑,最终形塑了独立学院公私混合的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的大生产从一开始就拥有一种在不断的分工中进行自身繁殖、在空间和规模上不断自我扩张 的成长机制。产业内部不断分工,在城市发展中就表现为不同类型城市产业模式。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不同类型 产业模式的生成原因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