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文章认为,传统武侠小说人物塑造是按照符合传统文化思想规范的原则来进行的.金庸以现代的人文主义精神对这种模式进行了改造从而塑造了全新的武侠小说人物形象.文章从人性、人格、人心和人生等方面来分别论述上述特征,从而给予金庸武侠小说的人物塑造以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萧峰”,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的主人公,虽然饱经人世的沧桑变故和人生的痛苦,被人嫉恨、误会和追杀,但其侠义心肠和高贵人格从未改变过,是全书最有光彩、最使人感动与敬慕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晋春 《中文自修》2007,(3):49-49
当武侠小说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游走于我们的身边时,当武侠人物以其疏财仗义、助人为乐、一诺千金、不图回报、忠于知己、爱惜名节、舍身求义、视死如归等侠骨衷肠成为人们的一种较为普遍的人格追求时,我们是否也在这武侠精神的背后读到了忠义人格的消极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清章回长篇小说使中国古典小说走向成熟,特别是人物性格刻画和性格理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巨大的创作成就.实际上罗贯中等人的性格刻画更关注人物的整体性,是小说人格塑造的雏形.曹操属于奸雄人格,刘备属于仁厚人格,宋江则属于忠义人格,孙悟空是成长型人格,西门庆、贾宝玉等则是病态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5.
儒家家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如果说儒家学说与人格是集团的、社会的、政治的,那么道家学说与人格则是民众的、个人的、隐士的。金庸武侠小说的人物塑造表现了对儒家人格与儒学人性论的反动,而对道家学说与人格则表现为极大的认同。同时金庸小说还极力展示人性的正邪善恶同体共生及其相互转化的复杂性,从而形成并表现人本主义人性论,张扬人性。  相似文献   

6.
人格心理学的成熟和发展揭示了人格的整体性,确立了人格形象。小说人物塑造只有从"性格刻画"提升到人格塑造,才能呼唤出传之于世的精品力作。小说人格塑造只有具备必然性和创造原则——共性化原则、个性化原则、稳定性原则和发展原则——才能塑造出丰满多维度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对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中的四个女性人物形象--香香公主、小龙女、王语嫣、阿珂作比较,从她们的美的共性中分析她们不同的特点,结合金庸先生创作包括以上人物的四本著作的先后顺序,理顺出一条金庸先生刻画女性形象从神性美到人性美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8.
儒家家说是中国传统化的主流,如果说儒家学说与人格是集团的、社会的、政治的,那么道家学说与人格则是民众的、个人的、隐士的。金庸武侠小说的人物塑造表现了对儒家人格与儒学人性论的反动,而对道家学说与人格则表现为极大的认同,同时金庸小说还极力展示人性的正邪善恶同体共生及其相互转化的复杂性,从而形成并表现人本主义人性论,张扬人性。  相似文献   

9.
人格心理学的成熟和发展揭示了人格的整体性,确立了人格形象.小说人物塑造只有从“性格刻画”提升到人格塑造,才能呼唤出传之于世的精品力作.小说人格塑造只有具备必然性和创造原则——共性化原则、个性化原则、稳定性原则和发展原则——才能塑造出丰满多维度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的人物刻画艺术方法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行为刻画、心理刻画、语言刻画、神态刻画和环境刻画等五个方面。但他的每篇作品又是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以塑造人物的。分析鲁迅小说人物的刻画艺术,既要综合全面,又要有重点的具体分析,才能准确、完整地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学生时代正是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风靡之时,名家的武侠小说成了年轻人中最流行的读物。数十年之后的今天,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金庸依然拥有让人望尘莫及的读者量。也有一些作家对金庸的作品不屑一顾,其中一些人没读过金庸的作品,仅凭对武侠小说的偏见而主观地下结论。许多读者喜欢武侠小说,除了在技术层面关心人物的武功高下,更在人品层面看重人物的侠义精神。在众多武侠小说中,一些人物之所以受到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12.
契诃夫小说的心理描写同主题表现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对人物变异心理的刻画,揭示出沙皇专制制度下人们孤独与无望、自贱与自狂、自缩与自屈的精神面貌。这种人格扭曲与变态是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与残暴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郭彪 《华章》2011,(13)
黄药师并不是金庸武侠小说主要塑造的中心人物,但是他乖张的行事,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春秋笔法描写下的人物的特殊意义和人物身上中华传统文化魏晋风流.结合霍尔奈的精神分析①工来挖掘黄药师内心深处的人性特征,并联系当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及雅俗文学的角度来看黄药师这一人物的文意义,找出作者在其身上寄托了怎样的人格理想,最后从传统文化角度阐述作者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历来就追求一种人格的完美,一个人格残缺的人只能被鄙视为小人。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同样也推崇人格美,推崇那种具有浩然正气的君子人格。司马迁用其敏锐的观察力,犀利的笔法在《史记》中描绘出了一幅幅真与善、美与丑的真实的历史人物画卷,在这些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身上体现了司马迁的爱与憎,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同时,司马迁在不虚美,不隐恶的作史精神下再现了历史人物的功绩,也刻画了一些人格残缺的小人形象。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少年武侠小说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少年小说样式,具有武侠小说和少年小说的特点。葛冰的少年武侠小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拟从成人武侠小说的创作特点出发,以葛冰的作品为样本,分析少年武侠小说的思想特质与叙事技巧。首先,少年武侠小说对武侠小说中的侠义精神进行了有选择的传递和解构,因而具有了丰富少年读生命内涵的寓意,成为适合少儿阅读的成长寓言,成为适合少儿阅读的成长寓言。其次,少年武侠小说中的成功描写符合少年儿童的现代审美要求,想象奇特,远离暴力,崇尚力与美的结合。再次,少年武侠小说有着独特的叙事技巧。其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给读留下更大的主动思考的空间。故事结构采用现代短篇悬念小说的结构,情节跌宕起伏,更具趣味性与可读性。人物贴近现实生活,新切可感。语言幽默风趣,颇具游戏精神。  相似文献   

16.
小说教学中的人物刻画石嘴山矿务局教育处崔来宁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小说创作一定要写好人物。文学史上大量事实证明,人物塑造得成功与否,往往成为一部小说能否成为优秀之作的关键。教学小说.不能忽略人物刻画,下面就小说刻画人物的几种主要方法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7.
海伦·凯勒是《简·爱》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作为作者笔下衬托主人公的重要人物,其鲜明的性格、高尚的人格在塑造基督形象的同时也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孝文是《白鹿原》中的重要人物,也是在性格刻画上最具有深度的人物。这个人物之所以有深度,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他内在心理的演变,而促使他心理变化的重要因素,是传统伦理和个人情欲之间的冲突。这个人物虽然最终走向邪恶,但他的人生经历对于我们反思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格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对选入金庸武侠小说的新编语文读本的叫好声中,有一种叫好声特别值得注意:叫好不已的西南师大文学教授韩云波说:武侠小说里面包含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同时,侠文化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阳刚之气,正是中国文化深处的梦想,对国民的人格形成会有深远的影响。韩教授的这种认识带有相当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20.
新武侠小说突破了传统的重理抑情的藩篱,确立了以情感为本位的新思想,在爱情、亲情、友情的冲突中刻画出人物丰富多彩的生命形态,从而在情感世界中确立了人存在的感性品质,这也是新武侠小说的主要内容与根本的美学准则,具有鲜明的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