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的话:关于教师培训,有这么几句话可以说:第一,教师培训很重要。这一点,大家都能达成共识。第二,目前的教师培训效果不佳。这一点,大家也几乎能达成共识。第三,有效的教师培训,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目标等方面,都应该改革。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有共识。本期“热点”,我们刊发四篇文章。郑老师作为学校校长,提出“办读书班”;谭老师作为教研员,提出以“观课”为教师培训的基本方式;褚老师则强调“校本培训”。他们的观点,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示。同时,我们还刊发一篇初中语文教师的专题培训案例,大家从中可以思考:语文教师培训,到底应该培训什么呢?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语文性何在。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的话:关于教师培训,有这么几句话可以说:第一,教师培训很重要。这一点,大家都能达成共识。第二,目前的教师培训效果不佳。这一点,大家也几乎能达成共识。第三,有效的教师培训,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目标等方面,都应该改革。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有共识。本期“热点”,我们刊发四篇文章。郑老师作为学校校长,提出“办读书班”;谭老师作为教研员,提出以“观课”为教师培训的基本方式;褚老师则强调“校本培训”。他们的观点,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示。同时,我们还刊发一篇初中语文教师的专题培训案例,大家从中可以思考:语文教师培训,到底应该培训什么呢?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语文性何在。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的话:关于教师培训,有这么几句话可以说:第一,教师培训很重要。这一点,大家都能达成共识。第二,目前的教师培训效果不佳。这一点,大家也几乎能达成共识。第三,有效的教师培训,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目标等方面,都应该改革。这一点,越来越多的人有共识。本期“热点”,我们刊发四篇文章。郑老师作为学校校长,提出“办读书班”;谭老师作为教研员,提出以“观课”为教师培训的基本方式;褚老师则强调“校本培训”。他们的观点,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启示。同时,我们还刊发一篇初中语文教师的专题培训案例,大家从中可以思考:语文教师培训,到底应该培训什么呢?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语文性何在。  相似文献   

4.
2002年12月5日,贾老师又回到了浦明师范附小,这是他工作了15年的学校。今天他应邀来给语文老师作一次辅导。附小的领导出了个题目:现场评讲10位新教师对同一篇作文的点评。评讲后,请贾老师再给大家讲讲作文批改的问题。以下是贾老师在一位青年教师读评语时作的点评:教师:这篇作文条理清晰,能……贾老师:评语就写在这篇作文后,所以可以删去“这篇作文”。教师:条理清晰,能对自己在考场上的表现作具体的描述……贾老师“:条理清晰”作为总起,接下去应该再写写怎么样清晰的,这样评,语势不是很流畅。教师:其中心理描写比较合理……贾老师“:心理…  相似文献   

5.
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学生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这一点上,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并由此而衍生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命题。语文教学生活化,即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过程中,能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自然而然地在语文教学中注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自创刊以来,曾刊发过赵文汉老师好几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有《我的教师观》《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缘何堪忧》两篇;这几年,翻阅其他一些教育报刊也经常看到他的文章。文汉是语文教师,他的课余之作都来自他的实践与思考,全是一些语文教改的热点、焦点问题,没有一篇应景文章,更看不到一点“功利性”成分。记得有一年《中国教育报》头版报眼上,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的话:语文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打破学科本位,而向生活拓展;但是另一方面,语文是一门课程,课程应该有自己的“本体”和“专责”,因此语文教学不应无限泛化。我们应该既反对没有生活的语文课,也反对没有语文的语文课。于是问题又集中到了“语文教学的语文性”这个问题上。应该说,目前我们并没有足够的学术积累让我们完全回答好这个问题,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能帮助我们看到目前语文教学的许多困境和弊端。本期“热点”刊发的这两篇文章,通过对“语文课程内容”、“语用”等的讨论,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我们从他们的文章中,能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发呢?欢迎大家参与热点栏目的讨论,下期讨论的话题是:网络究竟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8.
魏云良 《成才之路》2011,(35):31-31
《语文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思想。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明显体现并已使同行达成共识。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来“导”?我想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本期“高中新课程”栏目围绕高中历史教学,刊发两篇文章。身处全国首批高中新课程实验区之一的广东省的谢庚平老师,与大家分享了他的课改经验和反思。而在本省尚未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情况下,贵州的邹远航老师主动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做法。教师们的积极参与,是高中新课程能最终成功实施的重要基石,这两篇支章正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一定要在多读课文的基础上备课,这一点几乎所有语文老师都从思想上认同了,但观察发现,真正能践行者却为数不多。笔者最近以反复读书的方式备《望月》(苏教版第十册)这篇课文,体验十分深刻,教学之后,感悟更深,遂称这样的备课为“读备”。现将“读备”《望月》的过程略述如下,以期对大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苦,语文教师累.这是大家的共识。这份儿苦、这份儿累很大程度上来自作文批改——劳力又劳心,学生却看也不看。我们要解放自己、提高效率,怎么办呢?下面是笔者在一节作文教学与评价研讨课上引导学生对一篇以“爱”为话题的作文的评价案例,或许能带给我们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来当评课专家一堂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课怎样上?一堂具有“语文味”的课怎样上?一堂能够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个性”的课怎样上?这是我们许多教师最为关注的也是最为困惑的问题。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于“创新课堂”栏目同时刊发两篇以上“同题教例”,从不同的角度展示课堂,希望老师们都来当评课专家,对我们刊发的“教例”品头论足———三言五语不嫌少,三五百字不为多,也可荐举自己理想的“教例”给我们,让更多的学习者受益———哦,别忘了,“教例”之后要加上自己的评语。  相似文献   

13.
当了二十年的语文教师,却总感到难成一个称职的教师。于是中学时代的几位语文老师的音容笑貌,便时时出现在我的脑际。我尽量想从中捕捉到一点什么,让我仿效,促我思索,引我警惕,激我奋发。初一的语文老师是个外乡人,我们这些“小苏州”听不懂她的话,加上她嗓音沙哑、沉浊,语言也很乏味,大家都不愿上她的课。调皮的学生还给她起了个绰号——这是极不应该的,而我又感到这似乎替大家发泄了内心的不满。但有一段时间,她竟连续两次在作文评讲课上表扬了我:一次是读全文,一  相似文献   

14.
特别考试     
今天下午第二节上课铃刚响,语文老师便大步流星地走进教室,站在讲台上,目光在全班同学们身上大概停留了5秒后,便开口宣布:“这一节,我准备让大家考试,测验一下第二单元学得怎么样。”语文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学生都说开了:“我们还没复习呢!”“这太突然了,我们一点准备都没有!”5分钟后,只听见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大声说:“安静!”顿时,全班鸦雀无声,接着,语文老师又说:“我给你们留15分钟的时间,如果你们这次考得好的话,我说‘嘿嘿’……如果考得不好的话,我就‘嘿嘿嘿’。”说完语文老师便走出了教室。我们深知老师话中的“嘿嘿”与“嘿嘿…  相似文献   

15.
今天来到茶馆做客的,是来自东海之滨的语文同行,他们带来的话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语文课的“综合性学习”又是啥玩意儿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哦,原来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和理念,我们所希望培养的学生的各种素养,都应该通过综合性学习去实施。有人说,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学习方式的革命。我同意这个观点。“新课程”之“新”,就在于从过去着眼于教师如何“教”,转变为着眼于学生如何“学”。换言之,教师的“教”应该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学”达到目的。有老师可能会说了:理念当然好,但如何操作呢?呵呵,别急,让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听浙江宁波东海实验学校的老师怎么说……茶馆掌柜:李镇西  相似文献   

16.
今年本刊已刊发了王琨武老师2篇文章,我们一般是不在同年刊发同一作者的几篇文章的,这主要是为了让更多的作者有刊发文章的机会。但我们感到,王琨武老师的这篇文章,是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抓住了语文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问题,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一定很有帮助。我们特向大家推荐。  相似文献   

17.
___     
<正>张老师:今天我们要写一篇半命题的习作。大家知道文题中的“即景”是什么意思吗?阿呆:我从“景”字能看出这是一篇写景的习作。文君:“即”可以组词“立即”,立即的景色,这不通顺呀!张老师:“即”是立即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眼前的、短时间内的。“即景”就是指眼前的景象。那么眼前的景象都有什么呢?文君:不就是我们观察到的景物、景象吗?张老师:是的,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处景物,  相似文献   

18.
李阳 《辽宁教育》2003,(12):31-36
内容概要●前面的话●第一篇:透过概况看结构●第二篇:因为自愿,所以喜欢●第三篇:识字不难教●第四篇:走向个性化阅读●第五篇:为了自主作文●第六篇:更新自我,从点滴做起毫无疑问,无论是素质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还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都需要有教师的高素质作为基本保证。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的需要,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高素质”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崔峦老师在今年第1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撰文指出,语文教师的高素质首先应该是“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  相似文献   

19.
这篇“实录” ,既没“点评” ,也无“总评” ,篇幅又这么冗长 ,我们居然不惜版面全文刊发 ,为的是什么呢?新课标提倡各科融合 ,倡导语文学习与学生紧密结合 ,主张学生自主、互动 ,要求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不必十分看重学生的学习结果 ,而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些都是教育的新理念、新精神 ,应该认真领悟 ,努力实施。然而 ,目前有些语文课摆花架子、走过场 ,务虚不务实 ,搞得花花梢梢、嘻嘻闹闹、红红火火、非驴非马 ,表演、绘画、手工制作、科学实验……就是没有“语文”的痕迹。语文课就是语文课 ,没有了“语文” ,还能叫语文课吗?陈金才老师的这两节课 ,语文味浓 ,同样搞自主———合作———探究 ,也不乏轻松、快乐。我认为 ,这是两节地道的、真正体现新课标精神的好课。哪位专家、名师若能有兴趣抽身于忙碌之中 ,挥笔书写一篇评论性文章 ,好好评评这两节课 ,与同仁切磋 ,我们将迅速予以刊发  相似文献   

20.
毕竟我们遇到的学生不可能都是优等生,更多的是中差生。教师在怨天尤人、无可奈何之后,是不是应该面对现实,给自己多一份信心,也给学生多一份信心?诸如某一位学生因为语文老师在班上朗读了他的作文,从而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成绩明显上升。美国教育家本尼斯说:“教师要对学生抱有很大的希望,仅此一点,就能使学生的智商分数提高25分。”有一位女同学语文成绩较差,她认为自己脑子笨,不是学习这块料,对语文也不感兴趣。但她特别爱唱歌,一段歌词很快就记住了。语文老师就找她谈话:“你能很快记住歌词,说明你并不笨,你可以试试用学习唱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