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海云 《学周刊C版》2014,(6):185-185
一般来说,小学阅读教学,要经过三个层面:一是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二是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即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三是作者是怎么写的,即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作用、效果怎样?这三方面也正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突破这三个重点,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也一定会提高。下面,笔者就这三方面重点谈一谈精读的方法及其指导。  相似文献   

2.
正一般来说,小学阅读教学,要经过三个层面:一是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二是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即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三是作者是怎么写的,即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作用、效果怎样?这三方面也正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突破这三个重点,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也一定会提高。下面,笔者就这三方面重点谈一谈精读的方法及其指导。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害怕作文由来已久,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样写。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不妨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1、认识作文本质作文是什么?作文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个字:意达。意,立意,写什么;达,表达,怎样写。学生作文就是学生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感  相似文献   

4.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小学生写作文普遍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是学生感觉没东西可写,不会表达自己想要说的事所要写的人物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作文教学时必须寻找和拓广农村作文的源泉,积累和整理农村学生丰富的作文资源,挖掘教材文本、农村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提高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段精辟的文字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懂得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二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认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规律和方法,懂得课文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是阅…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与创设情境双城市实验小学李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从内容入手。”所谓从内容入手,就是要解决“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问题。因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作文过程也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因此,作文指导应将创新思维贯穿于全过程。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这两个问题。“写什么”是解决作文内容的问题,“怎样写”是解决作文表达形式的问题。然而把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的引导与点拨。作文指导以点拨为好,但要点得有“眼”,点而有“引”;拨,要讲究艺术,讲究分寸,指出思考方向、方法,给学生以思考的余地,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感悟生活,提高兴…  相似文献   

8.
尽管教法纷呈,风格各异,阅读教学始终应着眼于引导学生懂得: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三个问题。下面以《詹天佑》第二段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读议课文来解决这三个同题的。我首先要求学生细读课文,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任务的?接  相似文献   

9.
心理活动描写,是写人记事文章中所不可缺少的,通过写心理活动,可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金色的鱼钩》、《我的战友邱少云》、《小英雄雨来》等—些文章中,有些片断就是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在阅读教学中,我以这些心理活动描写为例,给学生讲述了怎样写人物的心理。我分别用二节课训练学生写心理活动片断。 第一节课,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写心理活动。 上课了,我说“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今天,我们作文内容是写心理活动描写的片断,  相似文献   

10.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能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通过对词、句、段的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让学生懂得课文“写了什么”。至于作者是怎样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材料,组织材料,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即“怎样写的”,学生就不得而知了。这样的教学,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脱节,费时,低效。那么,怎样安排教学过程才能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效率呢?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考生的语文成绩的高低。因此,写好作文至关重要。纵观近几年的语文试卷,作文失分很大的原因是很多考生不会或者不能很好地点题。点题也叫做破题,是指写文章在关键的地方,用最简明扼要的话题提示、交代或点明文章的主旨,以便使老师了解你所要写的文章的中心是什么,你写此文的意图何在。用一句话概而言之,点题就是提示文章的中心思想。由此看来,点题不仅使文章中心突出,主题鲜明,而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文点题的方法很多。那么,作文怎样点题呢?笔者认为可以有这样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家知道,阅读和作文密不可分。而一般教师都把这作为两个独立的单元进行教学,这显然是不明智的做法。阅读教学只有和作文挂勾,构成“双剑合璧”,才能焕发无穷的威力。阅读教学是基础,作文教学是目的。阅读教学一旦和作文教学联袂,至少可以解决阅读教学怎么教和教什么的问题。反过来,作文教学也从中取得了必要的素材和写作知识,解决了写什么和如何写的问题。一、阅读教学要体现作文教学的目标,必须实现“三步走”(一)走出教材教材,主要包括教科书和相关的教辅资料,如与教材配套的教师参考用书、影录光盘、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练习册等。在阅…  相似文献   

13.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学生“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情达意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中的读懂课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内容,懂得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是阅读教学的起点;二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再认识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规律和方法,懂得“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是阅读教学的终点。围绕这…  相似文献   

15.
不敢回家     
大家知道,阅读和作文密不可分。而一般教师都把这作为两个独立的单元进行教学,这显然是不明智的做法。阅读教学只有和作文挂勾,构成“双剑合璧”,才能焕发无穷的威力。阅读教学是基础,作文教学是目的。阅读教学一旦和作文教学联袂,至少可以解决阅读教学怎么教和教什么的问题。反过来,作文教学也从中取得了必要的素材和写作知识,解决了写什么和如何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既要关注言语内容,更要关注言语形式;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更要让学生领悟到作者是怎样写的。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的景色描写、人物外貌和语言描写,带领学生走向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相融的美妙境界,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7.
张长会 《时代教育》2010,(8):257-257
作文是"写"出来的,"写"的问题是作文教学中需要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要让学生作文有情可抒,有理可讲,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的目标,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必须解决作文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与此相关的是,作文教学要着力强化学生观察、思考、表达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18.
“炼意”指导,是作文指导深入学生写作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当学生把观察生活得来的素材形诸文字之前,首先要思考这个问题;运用这些素材写成的作文,将告诉人们一点什么?处理这些素材时,自己独特的感受或见解是什么?这“什么”所要得到的回答,实际上就是该篇作文的题旨,也就是立意。作文选用不同的素材,可以有不同的立意;即便是同一素材,其立意,也往往会因作者的感受不同而相异。一篇文章的立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作文素材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其次要解决表达问题,让学生会写,从模仿到创造,向教材要写作素材,向教材学表达;最后要将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开创作文的源头活水,使学生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还必须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题思想和思想感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题思想是作者写文章所要达到的目的,思想感情则是作者写文章时对描述对象抒发的自己的感受.好的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总是贯穿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有许多课文,作者巧妙地把自己的赞美、歌颂,痛恨、厌恶,向往、憧憬寓于文章的结尾部分、有的篇末点题,画龙点晴;有的呼应前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有的含蓄隽永,意味深长.在教学时,如果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不同的结尾形式,仔细体会作者在篇末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