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教材的“留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范围内不同层级的“课改”实验区正在滚雪球般扩大。在“课改”大潮中打造的新教材,正以崭新形象进入“实验校”的课堂。“留白”,是新教材创编的一大亮点,寄托和隐含有重要的价值。本文试以品德与生活新教材(“苏教版”——鲁洁教授主编)为例,谈谈新教材“留白”的设计。所谓“留白”,是指经过精心创意嵌入教材中的空白版面和空白图形。一般安排在单课教材的关键处,与上下文、图的意境相联系、相匹配。它是教材中的“空灵”部分,是编者专为学生表白内心感受、体验,抒发情感、进行创意、放飞自我而营造的空间。它较之教材中的实体部分,…  相似文献   

2.
翻开《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我们会发现,在精美的彩页和插图之外,几乎一半是文字,一半是空白,这些空白也就是教材中所谓的“留白”。诸多空白,有着许多意犹未尽之处.它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引领性和生成性。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留白,理解它的内涵,更应该善于借助这些特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对人、事、物、情、景的描写并非事无巨细,而是留有空白,各种留白即为语文教材想象性的表现,主要有:教材中的“景物留白”、“情节留白”、“语言留白”以及“人物留白”。留白表明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具有想象性,能诱发师生展开想象,这一过程需要某种中介来触发,具体表现为好奇心、认知倾向、情绪情感、目标与审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想象性的培育可通过积累相关的知识经验,触发想象;反复有感情地诵读,建构想象;引导学生续写改编,展开想象;借助人工智能创设情境,丰富想象,以提升教材的想象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书画讲究“留白”,线条之外的空白,其实也是一种“形”,能取得“此地无形胜有形”的艺术效果。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与书画艺术中的“留白”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重视读的“留白”,加深感悟;巧抓文本的“留白”,加深理解感悟;重视质疑的“留白”,引发思考;抓住这些“留白”才能激活课堂,达到“无声胜有声”之境界。  相似文献   

5.
梁秀艳 《广西教育》2013,(16):42-43
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在对语言文字实实在在的听、说、读、写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抓言语训练点,精心预设,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抓住课文留白,通过合理补白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文有时在人物心里独白处留下空白,有时在故事结尾处设下悬念,有时省略了人物对话……这些空白、悬念、  相似文献   

6.
正"留白"是中国国画、书法艺术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留白是艺术的技巧,运用在教学中,就是指经过精心创意嵌入教材中的空白版面和空白图形。一般安排在单课教材的关键处,与上下文、图的意境相联系、相匹配。"留白"是教材中的"空灵"部分,是编者专为学生表白内心感受、体验,抒发情感、进行创意、放飞自我而营造的空间。从形式上来看,有画画、写写、说  相似文献   

7.
诗人称“空白”为含蓄,书法家称它为“非白”,画家称它为“留白”。“空白”是艺术家创作时常用的一种艺术。而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在教材中恰当的运用“空白”,往往可以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历史与社会》正中就有许多的空白之处,有很多新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细细品味,可引发众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文中,由于行文的需要,文章对某些内容往往写得十分简略,甚至省略不写,形成空白。这种写作手法与绘画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这种留白来引导学生去深层地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9.
绘画中有“计白当黑”之说,画面中的留白就是构图虚实。绘画中的留白高手,他会把留白的手法表现得非常优美。如水、烟云、天空这些实景,而在画中被表现成虚的景色,使画面空灵有致,更能在无华无墨之处表现出景物的空灵与烟云飘动之美妙感觉。文学中的留白也是如此,能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想象的空间。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唐诗最善于留白,“犹抱琵琶半遮面”、“小叩柴扉久不开”、“不识庐山真面目”等等都是留白。使用省略是诗的基本特点,留下空白,将空白留给读者,让读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留白艺术。杜甫的叙事诗《石壕吏》…  相似文献   

10.
综观小学品德新教材,仅以导语、提示语及大量图片和少量说明性文字组成.在图文并茂处也有大量的留白,呈现方式与以往教材有着天壤之别.这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了舞台。鲁洁教授曾明确指出:“我们在教材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提供方便。”可见,这些“留白”是编者专为学生表白内心感受、体验,抒发情感、进行创意、  相似文献   

11.
<正>部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教材使用已近两年。相对老教材而言,困惑多、处理难是不少教师的共同感受。新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必须勇敢面对。直面新教材,只有改进方法、更新理念方能前行。笔者通过近两年教学实践和教材研究,认为留白部分的处理甚为关键。所谓留白,是指经过精心创意而嵌入教材中的空白版面和空白图形,一般安排在每一课教材的关键处,与上下文图的意境相  相似文献   

12.
<正>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就是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独立思考能力。一、从文本出发运用留白艺术教学(一)人物形象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部编版语文教材课文中,很多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的时候产生空白,隐藏重要信息等待读者去分析,去体会。如人物外貌前后的变化就是作者精心设计的“留白”,教师可以利用此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优秀作品常有“留白”现象,在这些看似“无”中,却渗透着极其丰富的“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深度解读教材,抓住与文本有密切联系的“空白”,挖掘课文中的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准训练点,创设情境,让学生植根于文本,徜徉于书外,让补白在其间灵动生成,以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想象...  相似文献   

14.
“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课文中的“留白”是指文本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以达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留白”强调的正是学生的自由发展,体现的是教学的艺术性。那么,如何挖掘“留白”资源,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呢?下面我就教学《女娲补天》时的心得和大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黄厚江(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 主持人命题: “留白”,是创作的一个术语,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绘画作品“留白”,书法作品“留白”,文学作品“留白”。影视作品“留白”,经典乐曲也“留白”。几乎所有艺术都讲究“留白”。“留白”是一种艺术,“留白”是一种境界.“留白”是一种智慧。请以“留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800字左右,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相似文献   

16.
“留白”本是绘画术语,指中国画构图中的无墨处。如八大山入画鱼,纸上唯鱼一物,其余全为空白,即为“留白”。观赏者可于此留白处感到满幅是水。诗歌文本作为一种召唤结构,其中也包括两个组成部分,其一是作者已经在文本中明确表现了的部分,称为“实”写部分,它构成文本的浅层结构;其二是作者在文本中没有明确表现的部分,称为“虚”写  相似文献   

17.
留白,是中国画独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即在整幅画中留下空白,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欣赏者经由审美联想和想象,体味到作品中视觉延伸的空间、画面丰富的意境,提升画面的美感。而课文中的留白是则指文本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可发挥的余地,以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果我们能发掘出那些留白之处,用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刘美芳 《河北教育》2009,(10):35-37
书法作品的“飞白”,绘画作品中的“留白”,文学作品中的“空白”,经典乐曲中的“余白”都是艺术中的最高境界。因此,英语教学中的“留白”则是教育的新境界,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留白。  相似文献   

19.
在艺术创作中,“留白”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绘画中不着色彩的空白、诗词歌赋中的停顿跳跃、电影中的空白镜头,这些恰到好处的“留白”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思,给人以“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育中的“留白”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尘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老师留下的空白里充分发挥.注重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结论获得的过程与体验等,这是运用留白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