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6.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精华,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的杰出成就,历来脍炙人口,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地位从未动摇过。现被编录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中。作为诗歌,其教学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诗歌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 相似文献
7.
现在谈朗读,似乎有嚼无味馒头之嫌。近期参加语文优质课评选工作,听了30多节课,参赛教师都表现出很高的素质,但略感遗憾的是我们的朗读教学有时流于形式,只作点缀,落实不够到位。具体表现为:朗读时间短,一节课平均只有几分钟左右;教师范读多,学生读得少;个别朗读好的学生读得多,大部分学生读得少; 相似文献
8.
9.
有个教师在讲课时,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抄了几黑板,擦了抄,抄了再擦,很是辛苦,却不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机会.这位老师自己读了短短的几句话,就错了几个地方,感情也根本没有表达出来.且不说架空了的干条条抄给学生究竟有多少用处,在课堂教学中忽视必要的朗读训练和指导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问题.好的朗读胜过繁琐的分析.朗读能帮助学生理 相似文献
10.
惠德明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158-159
朗读是全面的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朗读这种语言能力是学习语言的一种基本方法之一。学生用朗读来学习书面语言,进行对语言材料和语言技巧的吸取。朗读除了是对讲解和分析来说的高效的综合;朗读还显现在主动性、主体性、创造性方面。因此,语文综合能力的高低跟学生朗读水平息息相关。课堂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应明确的朗读目标合理利用时间同时科学的指导学生的朗读,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 相似文献
11.
12.
读书的过程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的过程。一篇好文章.不经过反复阅读,就不能领会其含义。读得越熟,领会越深,作者的情感就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作者的语言就会被读者消化、吸收和运用。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以指导学生读书为核心,要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应注重朗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人周密所著《齐东野语》卷二十载,从前有一名书生带着自己写的诗去拜见极负盛名的大文豪苏东坡。他在朗读了诗作后,便请苏东坡予以指教,并问:“这首诗有没有分数呢?”苏东坡回答说:“有十分。”这书生听罢分外高兴。东坡先生随后徐徐地说:“此三分诗七分读而已。”此虽一时戏语,却说出了善于朗读的积极效用。《齐东野语》同卷又载,王楚望素日善于朗读,纵然是篇文采一般的文章,他都能够抑扬顿挫地顺其辞句而读来,使听者陶然其中。 相似文献
15.
王丽波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19):35-35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阅读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已成为当前小语教改中众人注目的焦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这些现象:不少读的不错的同学在课堂上不愿举手读书,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在听、说、读、写几项能力的培养中,我认为朗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放在首位,因为它直接影响理解、写作、说话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在《认真学习语文》中说过“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念几遍就更容易领会。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来不顺的地方就要改。好文章,要多念。”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为此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繁琐的分析,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思考来感受课文内容。"但时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只将朗读视为"走过场"的摆设。其实,语文阅读教学不只是要让学生读懂文本,更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读活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心灵对话,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譬如学生阅读鉴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就要求学生朗读,这样学生读出的不应只是毛泽东眼里的湘江秋景和他心里的人生豪情,而更应该是学生自己体验欣赏的湘江秋景和自己的豪情壮志、自信蓬勃。 相似文献
18.
朗读出之于口,入之于心,是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人在朗读的时候,从视觉扩大到听觉,从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刺激渠道,促使读者深入领会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情感,品味意境,发展语感。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在这样的活动中,师生可以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是用声音再现原作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眼、口、耳、脑并用的学习活动.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有许多作用.如:锻炼学生说话能力,做到发音正确,口齿清楚,句读分明,语气连贯,态度大方,并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尤其是刚入学的初中一年级,此作用就更明显;品味词句的感情色彩,如深刻理解其意义和在表达上的作用,增加语言材料的储备,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在对语文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体会课文重点和中心所在,深入了解课文的结构和条理,加强理解帮助记忆;反复朗读可以领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感受文章的艺术意境,发展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并对情操的陶冶和品质的培养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