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耐庵的《水浒传》,早在300多年前就流传到东西方各国。西方最早七十回全书译本是德.书名为《强盗和士兵》,法译本为《中国的勇士们》,英译本为《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译得最好的要算1938年诺贝尔学奖获得、在中国长大的美国女作家布克夫人(中名字赛珍珠)的译本,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成书后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外国人对《三国演义》的喜爱比之中国毫不逊色.在韩国《三国演义》是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一部翻译小说.“没看过‘三国志’(笔者注:日韩等国所言的‘三国志’,是把以‘三国’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统称‘三国志’,与中国本土意义的《三国志》是有本质区别的)就不算男人”“不要和没读过‘三国’的人说话”是两句妇孺皆知的谚语,从中可管窥“三国演义”对韩国民众文化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自江户时期(1603-1867)输入日本,由岗岛冠山第一次将其译成日文以来,这部作品就在岛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与日本文化的交融是多方位的,翻译、改写、评论、研究,以及与大众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影视动漫等也佳作倍出。其中,翻译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从初译本出版至今,翻译热潮就不曾间断。历时性考察《水浒传》的日译本,可管窥这部中国古典名著在日本的传播和推广情况,更可见其与日本大众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4.
由于文化、语言方面的差异,西方各国在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时,书名变得洋腔洋调,有的与原作题目相去甚远。元末明初施耐庵所著《水浒传》,原书早在300多年前就流传到外国。西方最早全译本是德文  相似文献   

5.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最早被译成外文本是1757年的日文译本,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年了。1872年——1873年香港出现了英文的林冲故事的节译,名为《一个英雄的故事》。1922年法文的前十二回译本名《中国的勇士们》。1924年德国鲁德尔斯贝格的德文译本,一本名为《圣洁的寺院》,节译的是杨雄与潘巧云的故事;另一篇是《卖炊饼的武大不忠  相似文献   

7.
言过其实     
课本第216页:《本草纲目》“被译成各国文字”。“各国文字”言过其实。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189页:“现已陆续译成多种文字。”“多种”比“各国”严谨。言过其实$宁夏固原县什字中学@樊珺  相似文献   

8.
一、了解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基本知识以《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例,二者都属于历史小说。但《水浒传》可定位于英雄传奇小说,《三国演义》则可定位于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多吸收民间传说,  相似文献   

9.
2.当一个文学家?除了“四书五经”之外,秀树还阅读了许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当然,他也接触了大量的日本和  相似文献   

10.
<正>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选自我国经典名著。《史记》叙述了我国3000年左右的历史,鲁迅称赞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古典小说,书中的故事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11.
《圣斗士》是日本著名动漫大师车田正美的代表作。自作品问世以来迅速风靡整个亚洲乃至世界,被译成各国文字,深受各国动漫迷的喜爱。《圣斗士》之所以深受喜爱,除了绘画精美、  相似文献   

12.
《欧也妮·葛朗台》是法国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自译成中文以来,深得国内读者喜爱,也因此催生了众多译本,其中穆木天的译本是该小说在中国的首译,而傅雷的译本流传时间最长,影响深远。本文以两个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语义、句调和风格三个方面展开对比,深入探究影响译文语言风貌形成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一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荟萃,它流传久远,经历了好几个世纪,十八世纪初,被译成各国文字而传播到了东西方各国,它是维吾尔广大群众所热悉、喜爱、赏识的民间故事集。 《一千零一夜》内容丰富、情节离奇、充满美妙的幻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了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它包括以冒险为内容的故事、爱情故事、历史故事、歌谣、谚语、童话等。故事情节的历史背景十分广泛,从叙述巴格达的  相似文献   

14.
二、先进中国文化的外传 1.科学技术——唐朝时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宋朝时,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埃及和欧洲,促进了文化传播与发展。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元朝时,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到欧洲。唐朝时建筑技术传到日本;数学专著《缀术》传入朝鲜和日本,成为其学校教材,明清之际.总结性的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国外。 2.生产技术——两汉时,冶铸技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中亚、欧洲。制漆工艺传到朝鲜。水利技术远播中亚与欧洲。唐朝时,纺织技术传入朝鲜、阿拉伯。明朝时,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传入南洋地区。 3.文学、艺术、体育——屈原的诗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流传。唐诗传入朝鲜、门本、马球、足球、围棋等活动在唐朝时传入日本。 4.文字——汉朝时,许多朝鲜人使用汉字。唐朝时,日本参照汉字草书、楷书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 5.思想——中国的儒家经典、汉代佛教传到日本。  相似文献   

15.
茅盾是享有国际声望的伟大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和文艺论著被译成二十几个国家的文字,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极其珍贵的一部分。其中,译本最多的是他的长篇小说《子夜》和三十年代的短篇小说。各国的文化界向本国读者介绍中国这位文学巨人,充分肯定了他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英国人邓罗(C. H. Brewitt-Taylor,1857-1938)第一个翻译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让西方人放眼看中国,了解千年之前的中国社会全貌。然而,西方评论界在评价邓罗译本时,却一致认为“1959年重印本中由米勒(Roy Andrew Mill?er)著写的导言对读者很有帮助,但邓罗的译文不确切、错误的地方不少且原文中的诗多半被删去了,不能使读者顺利、全面地理解原文”。2[1]如此看来,西方评论界没有将邓罗英译本视为精品,自然也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实际上,这样的评价是有失公允的,以下从译本的频繁重印、社会影响、同时代的赞誉以及译本中的若干佳译等方面驳斥“《三国演义》邓罗译本差译之说”。  相似文献   

17.
英国人邓罗(C.H.Brewitt-Taylor,1857-1938)第一个翻译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让西方人放眼看中国,了解千年之前的中国社会全貌。然而,西方评论界在评价邓罗译本时,却一致认为"1959年重印本中由米勒(Roy Andrew Miller)著写的导言对读者很有帮助,但邓罗的译文不确切、错误的地方不少且原文中的诗多半被删去了,不能使读者顺利、全面地理解原文"。2[1]如此看来,西方评论界没有将邓罗英译本视为精品,自然也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实际上,这样的评价是有失公允的,以下从译本的频繁重印、社会影响、同时代的赞誉以及译本中的若干佳译等方面驳斥"《三国演义》邓罗译本差译之说"。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嘉靖本蒙古文《三国演义》抄、刻本与满文译本、汉文原著的比较研究,进一步确定了240回《三国演义》蒙译本转译自嘉靖本满文抄本。继而,对国内外现存嘉靖本《三国演义》蒙译本的收藏、分布情况及其典型的抄、刻本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略述了嘉靖本《三国演义》蒙译本的翻译背景、译文特点以及在《三国演义》蒙古地区传播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杰出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和世界文坛流传不衰。在四大名著成书前后,与之关系密切、互为渊源的戏剧,以其立体化、形象化的形式,在舞台上演绎和诠释四大名著中的故事。随着四大名著的对外传播,相同体裁的戏剧也登上不同国度的戏剧舞台,各种戏剧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相似文献   

20.
《北国の春》这首歌1977年开始由歌手千昌夫在日本歌唱,后来这首歌的歌词被译成全世界各国的语言,被人们所歌唱。即使到了现在还经常能听到人们在唱这首歌。当然《北国の春》也被翻译成了汉语,被我们中国人所歌唱着。本文拟对其中的两个汉语译本(译文1:罗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