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讨论的主题是欲望与疯癫的关系,即通过对威廉姆斯戏剧中疯癫女主人公的叙述。从而展开欲望的阐释。本文以《欲望号街车》的疯癫女主人公布兰奇为目标,对欲望与疯癫的内在关系进行阐释。本文试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分析威廉姆斯剧作中的"疯癫"主题。换句话说,本文研究焦点在于探讨"疯癫"与主人公被压抑欲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理性是人的本性,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的理性的发展史。疯癫是人的理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疯人是理性人的一种特殊异化。本文分析了理性人如何通过谗妄性意识,谗妄性意识下的激情,激情下的疯癫感受,疯癫感受下的疯癫行为而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疯人;本文还分析了疯人在理性世界中存在的异化和待遇。  相似文献   

3.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所写的一部悲剧.哈姆雷特是一个勇敢胆大的青年,他也是个脾气暴躁的人.他以"忧郁王子"著称,但他并不是生来就忧郁的人,而是现实和理想的不协调导致了他的忧郁.虽然此剧剧情简明,但在错综复杂的情节背后,隐藏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读者会对哈姆雷特王子产生一些不确定的真实情感.分析哈姆雷特的思想的真实状态就是在分析莎士比亚的伟大悲剧本身.此文旨在对哈姆雷特性格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他的疯癫、行为失控的一面.通过本文,作者意在结合哈姆雷特的性格分析其疯癫的特点以及哈姆雷特身上折射出的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名利"内涵的科学界定,赋"名利"以时代精神,哲学地展现"名"与"利"的有机统一;通过揭示"名利"成为价值取向灵魂的必然性及其与市场经济的密切关系,向人们昭示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新的灵魂与统帅必然是"名利".  相似文献   

5.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对张洁小说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她在接受其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塑造出了与堂吉诃德形象类似的"痛苦的理想主义者"。二者虽然在性别、时代、文化、个性等方面存有差异,但灵魂深处的品质和精神共鸣相通。他们同是执着于理想信念而勇往直前的"疯癫"人物,又都因追寻理想时而无力抗拒现实变得忧郁与痛苦。  相似文献   

6.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疯癫亚当》三部曲借用圣经原型,通过伊甸园、洪水、诺亚方舟、上帝、亚当、夏娃等意象,预示了极权和科技统治下的未来社会,滥用生物技术和科技力量引发的生态灾难,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引发的社会危机,导致人类文明走向毁灭。阿特伍德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唯发展论,并通过环保主义宗教组织"上帝的园丁"倡导生态整体主义,警示人类敬畏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尊重自然规律,反思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尤其是其中的国风部分,更是体现着中华民族特有的质朴之美。爱情作为人类恒久的话题之一,总是吸引我们去探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也刻画出许多的人物形象,他们为爱情或者痴狂、或者为爱情殉葬,构成了金庸小说色彩斑斓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侠客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白在其诗歌《侠客行》中展现出了为国为民的侠客形象,同样在金庸的笔下也有郭靖、乔峰这样舍生取义的大侠,也有不计功名,锄强扶弱的侠客形象。  相似文献   

9.
《穿过欲望之城》是著名英籍巴基斯坦裔小说家莫欣·哈米德的第三部小说.该作品以主人公“你”一生的人生历程为主线,向读者讲述了一个“亚洲梦”实现与幻灭的故事.作者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真知灼见与对社会阴暗的辛辣讽刺.  相似文献   

10.
作为武侠大师,金庸武侠小说的结构艺术在《笑傲江湖》中得到了最为完美的体现。在这部小说中,早期金庸武侠小说中那种雄壮基调已经全然逝去,这不仅仅意味着金庸心境的转换,更意味着金庸对侠义文化认识的深入,以及由此带来的莫名绝望。可以说,金庸的《笑傲江湖》正是以一种让人无可挑剔的武侠小说常规制式表达出一个让人永远无法平静的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11.
韩厥是春秋时期晋国人,其生活年代正是晋国内外矛盾错综复杂的时期,但韩厥于兼并动荡的岁月独能以清醒深远的见识,正直无私的人格和稳健谨慎的作风,为晋国的稳定和强大作出贡献,且保全了自己,成为春秋中期晋国少有的善始善终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2.
二程政治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丰富的思想渊源。历史背景指自唐代之后门阀士族的衰落与新官僚制度的形成,同时北宋政权的羸弱使得面对异域入侵时逼显出民族和国家意识的提高。思想渊源是指宋代之前的文化思潮对其学说的影响,主要是魏晋以来玄学与佛教对儒家名教的冲击和挑战。二程在构建新的哲学体系过程中,既批判又吸收了佛道两家的哲学资源,同时又自觉地对原始儒家内圣外王的基本理念予以发挥,这使得他们的政治哲学在整个宋代道统重建和儒学复兴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哀牢区域本无汉族。先秦时期,我国内地汉族先民开始移民到哀牢区域,于汉晋时期哀牢区域出现汉族移民的第一个高潮。这一时期汉族移民以政治落籍移民、战争落籍移民和工商业落籍移民为最多。  相似文献   

14.
士族文化精神与儒家思想的合流及与乡里社会的密切联系,是士族基本的历史文化特征,跻身政治权力是北方士族价值的最后归宿。在精神内质同一的前提下,魏晋北方官僚士族从名法意识和道德伦理秩序两个层面维系着社会秩序的正常化。十六国北朝时期,士族历史文化使命主要表现在加速民族融合方面,他们追求的仍是精神价值,主导着历史文化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早期,晋国惩于曲沃之乱而打击公族,结果导致了异姓卿族的崛起。春秋中后期,晋国的政权逐渐被异姓卿族把持,由此形成了典型的卿族政治。晋国的卿族政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赵盾专权到厉公被弑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晋国卿权根基尚未完全稳固,公室利用卿族打击强宗,卿族利用公室消灭对手,这是该阶段晋国政治斗争的特点。从悼公继位到晋定公十四年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晋国政权尽入六卿之手,晋国形成了卿大夫执政制,六卿联合执政,并为最后的火并积蓄力量。晋定公十五年后为第三阶段。六卿正式展开兼并战争,范、中行、知氏先后被消灭,韩、赵、魏三家最终分晋。  相似文献   

16.
晋唐时期是印度佛教净土信仰在中国传播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净土信仰逐步本土化即中国化。净土信仰中国化的条件,除了高僧大德的弘传、净土经典的传译、修行方法的简单易行之外,还有几个重要的客观条件,即晋唐社会残酷的现实条件、民众的心理需要、统治者的大力扶持、形象思维方式的影响等,这些条件共同促成了印度佛教净土信仰在晋唐时期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晋定公八年(前504年),鲁定公帅鲁师侵郑,取郑所夺卫之匡邑而归之于晋,故晋始居有卫之匡邑;二十七年(前485年),晋赵鞅帅师侵齐,取齐之犁、辕二邑而还;晋出公二十二(前453年)顷,晋知瑶灭仇由。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政坛,大致可分为,魏晋南朝与北朝后期的禅代政治;十六国至北朝前期的胡主汉臣的"联盟政治"。前者出于其政治需要对《论语》特定篇章的某些文句进行化引和对《论语》道德伦理观念及其思想范畴(礼让)进行征引与利用、歪曲;而后者对儒家经传尤其是《论语》的引用,则相对全面、真诚。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朝时期,虽然战乱频仍,但妇女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出少有的新气象:她们极力追求服饰美,精心装扮自己;主动积极地接受文化教育,才识过人;在两性婚姻生活中,大胆表露自己的真情,追求男女平等,努力维护自己理想的婚姻生活.妇女们的这种生活新气象,给动荡黑暗的魏晋南朝时期增添了不少鲜亮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将魏晋时期较为成熟的文学样式诗、赋、文、小说中涉及"体育"的部分划定为"体育文学",从中窥探当时体育的发展状况。指出魏晋"体育文学"呈现了当时军事、侠士、射猎、走狗、登高、垂钓、棋弈、击壤、养生等体育形态,但这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将现实中的体育活动与历史、人性、生命本体、社会存在等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开辟了更广阔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