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十大关系》是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的光辉著作,其中包含了深刻的和谐思想。本文从方法论角度、历史的角度以及通过对《论十大关系》内容的剖析,力图展现出存在于《论十大关系》中的和谐思想,希望对我们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成功的小说,也是一部描写"海洋和渔夫最深刻的文学作品",该小说有着深刻的思想主题、丰富的象征意义,完美表达了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诠释了"人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的硬汉精神。同时,《老人与海》也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寓言故事,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本文试图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探究《老人与海》中复杂而矛盾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3.
《老人与海》(TheOldManandTheSea)是海明威后期的力作 ,是海明威实践其创作原则的最高成就。《老人与海》一方面渲染桑提亚哥的悲剧性特征 ,一方面又淋漓尽致地描绘他的硬汉行为 ,即“小说企图表现人在注定的失败面前如何保持优胜者的风度。  相似文献   

4.
《老人与海》是行动哲学的形象体现,也是悲剧意识的深刻象征;是热烈的生命赞歌,也是悲凉的生命挽歌;是英雄人生的寓言,也是英雄命运的预言……但《老人与海》仍存在着可供继续开拓挖掘的意蕴空间。《老人与海》有着目所共睹的英雄主题——对人生的思考,但也有着较为隐性的自然主题——对自然的思考,这两大思考构成了海明威对人与自然、人与命运之关系的深层感悟。小说固然描写了人在困难面前的优雅风度,但也描写了人在强大自然面前的失败命运,并暗示:回归自然,是人类的救赎之路——承认自己渺小,是人类的真正救赎,而作为这一主题的表现者,桑提亚哥形象其谦卑中的高傲固然让我们感动,但是桑氏形象高傲中的谦卑,也许更能让我们深省。  相似文献   

5.
人是社会的主体,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之义就是要构建和谐个人,和谐人主要包括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其中任何一者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作为"类"的本质。在马克思眼中,人的"类本质"就是指人类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它对于人与自身、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处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关于和谐旅游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谐旅游的伦理基本内容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生态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态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以及心态和谐(人的身心和谐)。旅游的和谐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同一性。和谐旅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同时和谐社会也为旅游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构建和谐发展的旅游模式,大力加强旅游伦理教育,是实现和谐旅游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分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骑士形象以及失败者形象。从桑提亚哥的精神解读中,深入分析桑提亚哥的勇敢精神、冒险精神以及奋斗精神,继而明确桑提亚哥精神对于当代社会人生态度及价值观念的影响。通过本文的分析,旨在深入探讨桑提亚哥的精神世界以及《老人与海》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8.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是海明威塑造的一位英雄式人物,也是作者一生所塑造的成熟、英雄、硬汉子形象的辉煌结晶。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不仅赋予了圣地亚哥优美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本文通过对《老人与海》的人物形象解读,对圣地亚哥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此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通过一位普通劳动者--古巴渔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的真实经历,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硬汉形象--桑提亚哥.通过这一硬汉讴歌了人类的永恒价值--人的自信,也使得桑提亚哥成为海明威硬汉形象中唯一的、被赋与灵魂的硬汉.《老人与海》在海明威创作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作者创作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性作品.  相似文献   

10.
儒家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关系团结和睦、个人身心协调发展等丰富的内涵.儒家和谐思想虽然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有着若干重大原则区别,但其中崇尚和谐统一的追求、"和而不同"的矛盾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协和万邦"的国家关系观以及"忠恕之道"的道德修养方法,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有着重要而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老年是与死亡密切相关的话题之一。《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圣地亚哥经历了力量的衰退、修补与新生三个不同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恰好对应着作家对死亡以及生命的态度上所持有的三个基本观点:死亡的必然性、生命的抗争性和生命的延续性,蕴含了作家对于死亡与生命的思考,即作家独特的死亡哲学。  相似文献   

12.
《旧约》的核心是一种特殊的神-人关系,体现在神与人所立的约之中。神通过约而召唤人、应许人,并在向人显现自身的同时也对人作出相应的要求。从亚伯拉罕到摩西再到以赛亚,体现了同一位神对人的不同展示,即神-人关系的重心变化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老人与海>的分析,充分展现了海明威人物性格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老人与海》的分折,充分展现了海明威人物性格的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15.
论竞技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竞技体育拥有越来越丰富的内涵,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产生着全面、深刻的影响。竞技体育的价值和目标与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密切的联系。文章从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给予分析和研究,阐明了竞技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美国小说《老人与海》,在中国有很多种译本,这些译本各有特点。现代翻译界在长期翻译实践过程中,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翻译理论,关联理论就是其中一种。关联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基于语言符号下人们交际与认知之间的辩证关系。文章以关联理论为基础,就张爱玲和吴劳的英汉译本,对其翻译风格进行比较,从而找出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与伦理精神是奥运会的实质和追求.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角度,对奥运会进行了新理解,是奥运会理念发展的新阶段,充分彰显了和谐的时代意义.整体来看,北京奥运会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突出了人与社会的和谐;突出了人与自我的和谐.在当前,要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弘扬和谐精神,推进社会与人的发展.一是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大力推进和谐精神建设;二是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大力推进人文精神建设.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双重意义.儒家的“天人合一”,其主流精神是指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基础上的主、客未分的“天人一体”,而非以自然为本和表现为主、客分立关系模式的“天人和谐”.它所体现的主要是一种道德性命之学,其旨趣在于为人的生命存在确立形而上的根据.“一体”论与“形而下”的“和谐”论不仅有着明显的区别,且其分野亦标示着能否对中国哲学基本特征和其表征的哲学理路作出正确的把握.以“天人和谐”释解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是对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19.
陈克守 《职大学报》2012,(6):11-14,46
儒学和墨学,都具有丰富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学说,但是墨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含义更为丰富,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值得我们深入地进行研究。首先,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其次,和谐的国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第三,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墨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特别是墨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