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是近代汉语文献中大量存在的构词形式.汉语词汇是不断发展又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当一些词固化成一定形式时,往往要求人们重新认识,从而在理解上产生分歧.助词和词缀都是从实词虚化来的,它们之间存在某种纠葛现象.本文通过对近代汉语文献中"~生"用法的考察,进一步分析了"~生"的词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河西方言中的助词“价”的用法及其作用进行了描述,并将其与近代汉语中的助词“价”进行了比较,认为河西方言里的助词“价”是近代汉语助词“价”的继承,同时又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3.
古代汉语中,"来"的用法异常复杂,仅其助词属性下就又可以细分出六七种不同的用法,但这些用法大多并未能沿用到现代汉语共同语中,这也包括用作动态助词的"来"。从历时发展来看,动态助词"来"产生之后,在唐五代、宋元、明清三个阶段的使用并未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而是在共同语中逐渐衰落了,今天仅在偏南方的一些方言中还有所使用。作为动态助词,"来"的衰落动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身功能负担过重,以及在使用中受限制过多的内因作用,也有系统内部成员竞争的外因作用。  相似文献   

4.
“唻”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作为助词的用法已经消失,但是仍旧存在于各地方言中.文章首先在形式特点、语义特点、语用价值三个方面考察河南新县南方言区的助词“唻”,其次将“唻”与普通话动态助词“过”进行比较;最后对比其他方言区的助词“来”.在种种考察及对比中突出新县方言助词“唻”的特色.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阳谷方言中有一个分布和使用频率极高的助词"哩",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本文揭示了怂"哩"作为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和固定格式的功能,以此说明它和普通话中的语法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6.
山西汾阳方言中的助词“咧”有三种用法,其中具有时体意义的是进行体兼现在时助词“咧,”和将来时助词“咧:”,而通过对这两个时体助词的分析认为“咧,”可能是近代汉语中的语气词“哩”在方言中的保留,“咧:”可能来源于近代汉语表示“将要”义的“了”,但在语音上又受到了晋语诸方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不存在语气词"在",但在汉语史上以及现代的一些方言中"在"能做语气词,并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文章以五寨方言为例,在考察五寨方言语气词"在"用法的同时,与汉语史上以及其它方言的用法做了比较,希求探究五寨方言"在"发展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8.
河北南部方言中新发现的虚成分"可1"是表示其所限定的行为动作符合说话人意愿或看法的副词,与山东方言及近代语料中的助词"可2"用法意义有易混之处,要注意区分.尽管"可1"与"可2"分布地城相邻,但我们认为"可1"与"可2"没有来源关系,"可1"应与普通话"可"同源且是其意义用法进一步引申虚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无为县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无为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江淮官话,此方言中有一个虚词"吱"较为特别,它同时具有动态助词(表持续和完成)、语气助词、结构助词等多类用法.  相似文献   

10.
宁武方言中的助词"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武方言助词"哩"具有北京话中"了"、"呢"、"啊"等词的主要功能,但与它们又不完全相同。文章分析了宁武方言助词"哩"的几种用法。  相似文献   

11.
以复合趋向动词(以“出来”为例)充当补语并携带宾语的述补结构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补语和宾语由于不同的排列次序所构成的三种述补格式,指出了三种格式在功能方面的异同、对动词的选择限制,以及“了”的隐现对三种格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形式主义框架下汉语趋向动词“起来”的语法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式主义角度对汉语趋向动词"起来"的语法化进行分析:自唐朝至清朝,"起来"经历了从实义动词V移位,经重新分析成为体标记, 最终成为话题标记的语法化过程.它移位的动机是特征核查.  相似文献   

13.
文章用三个平面的理论对长治方言“来“字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指出长治方言的“来“有三种功能:一般动词、趋向动词、助词.由于所在位置不同,“来“所表达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各异.文章着重从历史和历时的角度,分析了“来“作为趋向动词的各种用法.  相似文献   

14.
"NP+V起(O)来+AP"句式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学界对其内部的两类句式研究不均衡。文章立足于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认为其内部的两类句式具有相同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并且有着相同的句法生成,因而可以将其归为一类句式,即"NP+V起(O)来+AP"句式。  相似文献   

15.
论周恩来的伟人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的伟人品质是其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中相对稳定和基本的部分.与周恩来同时代的其他政治家相比较,其伟人品质富有独具特色的主导性特征.它的形成,既有时代的、阶级的、文化方面的原因,更是周恩来自我选择和自我塑造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的伟人品质是其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中相对稳定和基本的部分。与周恩来同时代的基他政治家相比较,其伟人品质富有独具有特色的主导性特征。它的形成,既有时代的,阶级,文化方面的原因,更是周恩来自我选择和自我塑造的必要结果。  相似文献   

17.
65年前的震惊中外台儿庄大捷的取得,国民党无疑起了主要作用。但是,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对台儿庄大捷的取得,也起了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扎赉诺尔文化及其时代和扎赉诺尔人的断代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汉语时间表达中的“前后式”与“来去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中,不管是借用方位词"前、后"表示时间("前后式")还是借用动词"来、去(往)"表示时间("来去式"),实际上都有两种不同的隐喻方式,因此在语言表达中呈现出一些复杂的现象。但无论"前后式"还是"来去式",只有一种隐喻方式是基本的,另一种方式只起辅助或补充作用,是一种有标记的方式,人们在理解中能够加以分辨。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2005,(4):44-45
癞蛤蟆喜欢上了美丽的天鹅,向她求婚(hun)。而天鹅觉(jue)得癞蛤蟆太丑(chou)了,拒(ju)绝(jue)了他。世人都笑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是,终(zhong)于有一天,他们举行了盛(sheng)大的婚(hun)礼(li)。这可能吗?请看我们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