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写作涉及语言的应用问题.新闻语言不同于科学语言、文学语言。科学语言强调分析性,同抽象的事理相联系;文学语言强调描绘性,同具体的形象相联系。一般说来,新闻语言既不象科学语言那样用抽象概念表现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也不象文学语言那样富于想象,强调诗意和具有潜意识。新闻语言是直接描述性语言,强调清新活泼. 怎样才能使新闻是言清新活泼?有的人认为,要写得清新活泼,就必须藻饰,似乎越华丽就越美.于是大量堆砌形容词,滥用修饰语,甚至为了用上一些自以为“美妙”的词句,不惜以词害意。这是对清新语言的  相似文献   

2.
董强 《军事记者》2007,(5):11-11
一位著名作家说过:“世界上有很多笔,如果我这支笔没有特点,它就没有可能存在,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作家创作提倡“这一个”,新闻写作同样也要有个性与特点,才能赢得读者的认可欢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09,(1):59
曾看过这样一篇关于电影《指环王》的影评:“电影里有一个魔力无边的戒指,谁得到它谁就能统治世界,要是坏蛋得到它,全世界都得遭殃。只有跑到很远的一座神山,才能把戒指毁了。可甭管是谁,一拿到它首先想到的就是先满足自己的贪心,连神仙也不例外。后来,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一个孩子来完成,因为孩子没有贪心。这下孩子惨了,上刀山,下火海,不是碰上妖精,就是遇到怪物。戒指到底毁没毁,电影里没说,  相似文献   

4.
枯涩、平淡、乏味的语言,是目前一些新闻作品可读性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高频词”这一语用现象就是最好的证据:“大家纷纷表示”、“许多同志感慨地说”、“采取的有力举措”……诸如此类的词句几乎遍地皆是。不仅如此,任何一个新出现的词汇.都可能遭遇这种近于“恶俗”的滥用。曾有人撰说,要彻底毁掉一个词汇.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放到记的笔下。  相似文献   

5.
<正>地市级电台的广播新闻,不用说相比于省级等上级媒体,就是与同级的党报相比,由于受到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以及自身人力、财力等限制,新闻信息源相对缺乏。为了弥补这一问题,广播新闻被迫拿来主义,借用报纸上的新闻。对于这种做法,不是完全不可以,因为二者早有渊源关系。但是广播在拿来的时候,不应是完全的拿来,而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广播的自身语言特点,发挥广播的优势,做真正的广播新闻。  相似文献   

6.
廖鲁川 《青年记者》2006,(18):15-16
随着发行量、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经常遇到这样一些工作中的困扰:读者的口味越来越高,对报纸挑剔了;主管部门的要求更严了;报纸经常被挑出过去不是毛病的毛病;弥补报道中失误差错的难度和成本都在变大——办报的难度似乎越来越大。一直以来被称为小报的晚报都市报等市场化媒体,经  相似文献   

7.
朴实自然写新闻宋亚田“记者在‘相当一夜国门兵’的激情冲动下,自带背包爬到边防某团两个设在边境一线的前哨班时,已是4月18日晚9时。”这是发表在报纸上的一条消息的导语,就这短短不到60个字的导语,令我留连,反复玩味。一般人写这样的导语,通常是把时间放在...  相似文献   

8.
记得在1993年固始县冬运会上,一位瘦小单薄的山区姑娘何艳红,出人意料地一举夺得了三项赛跑的金牌。大刘、小朱和我三人一起去采访她。大刘的报道没有写小何的片言只语,却写了领队一句话:“我代表全乡人民感谢她1”小朱写的消息中,何艳红是这样说的:“我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是与教练严格要求分不开的,”我观察到:这位朴实的山区姑娘不断重复地说着;“俺说不准,也说不好,俺就知道这是为俺乡争光,所以就拼命地  相似文献   

9.
10.
在1998年《新闻与成才》杂志上,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转述了一个对他从事新闻写作影响至深的故事:1948年秋天,我军发起济南战役,提出“打下济南府,活捉王耀武”的口号。城破时国民党守军头目王耀武化装潜逃,很快被我军在田野里活捉。当时一位主持战地油印小报的同志,为这条重大消息初拟的主标题,曾有过:“人民战争威力无比”、“战犯难逃罗网”等的想法,但又觉得很平淡。这时有个战士边跑边喊:“王耀武抓住了”,于是便据此作了主标题。它简洁、生动、朗朗上口,特别是一个“抓”字,妙极了,使人有一种“动”感,似乎把读者带到了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制定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对切实改进文风、改进新闻报道提出了要求.当前,新闻战线要把改进文风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倡"短、实、新",反对"长、空、假",以朴实清新的文风贯彻落实好十八大精神.  相似文献   

12.
13.
新闻语言是时代特征的反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新闻语言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何把握新闻语言的应用,在遵循新闻报道的固有价值基础上,实现从政治化报道到大众化新闻的转变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课题。本文旨在围绕这一中心议题展开探讨,从新闻从业者的角度提出一些新闻语言大众化的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最直接、最快捷的途径,因此,用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达稿件的思想、作者的意图,应视为新闻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新闻媒体,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即为新闻语言。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曾说过:“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正如骏马对于骑士之重要。”语言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仪重要而且各具特色,那么,作为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新闻语言应具有哪些特色呢?  相似文献   

16.
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曾说过:时政报道是中国新闻报道的最后一个堡垒,一旦时政报道突破,中国新闻媒体便可与世界上的任何媒体抗衡。福建省泉州市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泉州晚报作为一张地市党报,经过不断的改革实践,探索出了一条时政新闻的创新之路,增强了自身在泉州报业市场上的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一些消息中经常引用的“有关方面人士”,“此间官方人士”,“据权威人士透露”等等,也都是一些模糊色彩的用语。虽是不精确的表达方式,但为读者的心理所能接受的,人们并不因为新闻中出现了这些模糊性用语,而怀疑新闻是否真实。正如英国语言学家琼斯说的那样:“我们大家(包括那些追求‘精确无误’的人)在说话和写作时使用不精确的、含糊的、难于下定义的术语和原则。这并不妨碍我们所用的词是非常有用的,而且确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人具有常识(直接的感觉,直觉),通常人们尽管使用不精确的表达方法将难于下定义的术语,但仍然能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新闻专稿语言的特点、修辞手法的应用等,认为新闻专稿不仅要用事实说话,还要用形象说话这样才能创作出较好的新闻专稿.  相似文献   

19.
20.
新闻的语言和文风密不可分。文风指的是文章的风格与风尚。新闻文风指的是新闻机构发布的各种新闻作品所具有的风格和所体现的风尚。重视文风问题,创造一种准确、鲜明、生动、简洁、通俗的文风,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但是近年来,在我们的新闻媒体中,枯燥乏味、浅薄平庸、胡编滥造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在~定范围内逐渐形成了~种令人忧虑的恶劣文风。有人将其中带有普遍性的弊病归纳为八条,谓之“新八股”,即:表达不清,内容空洞;画蛇添足,拖泥带水;语言蹩脚,老调常弹;居高临下,板脸训人;胡编瞎造,东拼西凑;穿靴戴帽,乱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