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滩磅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设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奠定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地充分开发我们身边可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的统一体,也可以理解为“师教生学”、“以教导学”、“以教促学”。说到底,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学的任务不单是传授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课标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在学习语文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3.
孟子曰:“自得之学,可以终身用之”,初中语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更需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的新课标要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引导学生对语文教材的阅读理解,语文教材主要由一篇篇  相似文献   

4.
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把“应试”的需要作为教学内容取舍的唯一依据,这种“应试语文”不但使语文在学生眼里失去了应有的魅力,而且造成学生懂与会的分离,学与用的脱节,最终我们所追求的语文教育成效也自然无从谈起。要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运用语文这一生存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成为“生活语文”。把生活引入课堂,把课堂变成“天堂”,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让他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唤醒他们沉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对语文课程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尤其是农村学校,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科书”。现在看来,这种观念不能适应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语文素质的要求和学生语文学习广泛而丰富多样的需求。可见,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将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教学”一词最简单的理解便是“教”与“学”的统一体,也可以理解为“师教生学”、“以教导学”、“以教促学”。说到底,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学的任务不单是传授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课标指出“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在学习语文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在教学中,笔者注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自学为主体,并实施双反馈及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为此,谈谈笔者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体验学习”是通过实践(听、说、读、写、做等活动)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语文的基本学习策略。它是由学生运用体验的方法,去发现所学的语文知识,去获得所需的语文能力,从而达到逐步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这是一种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同西方的“发现法”学习有所不同,它更重视语文教师的参与作用和文本的示范作用,并力避学生无序的“杂乱”的学习活动。其特征更不同于接受性学习,它要求“先学后导、先练后讲、先议后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从体验入手,从学练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体验方式,让学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陶行之说过:“语文即生活.”这句话有可能暗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学好语文是一个学生非常重要的事.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教学的思想是:“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叶老把教师的作用概括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教是为了不教”.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而使用语文的先决条件是学好语文.一、教给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学好语文呢?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进行的,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规律,寻求解决语文实际问题的门径,首先应“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能力[《九年义务教育全  相似文献   

9.
郑素华 《阅读》2023,(15):22-24
新课标提出“语文大单元任务群”的教学设计理念以及“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基于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学习的多元化评价体系,确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开发多样化的评价内容,实施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力求在评价层面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教师教的乐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创造性素质,我以为它是各项素质教育的核心。因为创造力的培养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增强,个性特长的发展,故而达到人格的完善。语文教学把培养创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是十分重要的。一、民正“主导”与“主体”的位宜残梦龙先生80年代初在“语文导读法”中就明确指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可是时至今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常能见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台上口干舌燥,谆谆讲解;学生在下面心不在焉、联怄欲睡,根本不领老师的情。问及教师,教师常常埋怨学生太笨老师都讲过学生就是学不会,问及学…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命,神圣而艰巨。作为语文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语文教师,要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在学生经历教与学一招一式的过程中去体悟,最终形成核心素养,具备21世纪人力资源所应具备的能力和品格。本文重点通过“两招两式”,即构建语文学习共同体——真枪实弹合作招;丰富语文课程资源——开枝散叶拓展招;将学语文与生活、与探究问题相联系——深度融合式;有技巧的学语文,快乐主动发展——举一反三式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语文性质与任务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新课程改革以来,笔者认真地听过一些“新课程示范课”、“新课程观摩课”,感到有些失望,有些忧虑,乃至非常痛苦,总感到语文课似乎有点变了味。有一位教师上《孔乙己》,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学生讨论“孔乙己为什么会异常孤立”,并列出原因达8种之多。这根本就不是学语文,这是学习一百年前的“农村人际关系学”。一个以“走近环境”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考察本地目前的环境状况”、“调查本地环境污染的情况”、“分析某些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后果”。这些活动哪里看得到语文的影子?学生开展这项活动所获得的成果,主要是对环境…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了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丰富的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可见积累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逐渐由单一化的技能型人才向知识理论与技能实践并重的“双高”要求迈进。但是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缺乏“教”“学”“做”的融合,很难满足“双高”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教师要搭建“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以此突破中职语文教学的“瓶颈”。文章从调整教学计划、整合教学资源、更新教学模式、搭建网络平台等方面着手,提出将学生从“被学习”中解放出来,推动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确实,干什么工作,都要研究自己工作的对象。教语文也是精心揣摩教法,而且必须要研究学生,研究他们学习语文课的思想、心理、学法和习惯等。 但是至今仍有不少语文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可谓呕心沥血,对教法的探讨可谓费尽心机,这当是好的。然而,他们对学生的研究却不甚重视。因而他们的教学或者是脱离学生实际,引不起学生兴趣;或者是一相情愿,“牛不喝水强按头”,牵着学生来学语文;或者是对语文教学,盲目进行,教到哪儿算哪儿,不了解学生方面的“反馈”无的放矢。自然,这样学生就不喜欢语文课,上课提不起劲儿,教学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力,创设一种课堂教学新模式,“学案导学法”是语文教学实现这一要求的有效方法。什么是“学案导学法”呢?它是新课改理念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的有机统一,对参与新课改的语文教师来说并不生疏。学案是由教师执笔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文字材料,为学生自主学习起“助导”作用。“学案导学法”是指教…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新大纲也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在低段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面对一群六七岁的求知若渴的孩童,教师一定要以学定教,不仅要考虑教材特点,而且要注意针对学生实际,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我在培养学生“敢问”、“善问”、“乐问”这  相似文献   

18.
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环境、媒介等诸多方面优化和整合教学要素,以语文教学要素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活动,它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学生作文的好坏,能切实反映这个学生学习语文的好坏,同时也能反映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水平.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常听到有的老师说作文难教,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这时我就想,如果不想法改变这种状况,就会导致教师越教越怕教,学生越学越怕学.更谈不上写出好文章了.后来,我教实验班(“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作文教学,摸索小学作文教学之路.经过多年的摸索,我在“怎样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这两方面有了新认识,并把这种认识付诸于作文教学的始终,收效还是不小的.下面我就谈谈我在这两方面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特点之一是:“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点主要是从该课程的实施过程来谈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而非“言说”。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的“言说”过程中,而是在学生充分“践行”中形成的。长期以来,语文课偏重教师的讲解、提问和分析,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已形成“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积习。语文教学的“所欲”是教学生能读会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