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相似文献   

2.
孔子曾告诫子夏“汝为君子儒,莫为小人儒。”可见,儒家也是有君子小人之分的,不能对儒家一概而论。只有划分清君子儒与小人儒的界限,才能真正懂得儒家文化。文章从《史记》入手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证司马迁心中的“君子儒”:心胸宽广,敢于直言的正直之士。  相似文献   

3.
在《论语》中,孔子除了谈“仁”以外,较多谈及君子.虽然各家对《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一章中“君子”和“小人”的关系有多种注释,但总体看来比较相近,大都认为君子与小人以心地、气貌来区分.君子与小人在心地、气貌方面不同在于:君子以义为本,以利为末;君子践行仁.  相似文献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纵囚论欧阳修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  相似文献   

5.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贞而不谅。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忧道不忧贫。  相似文献   

6.
歪打正着     
为了在老夫子面前表现出本人的进步,小夫子绞尽脑汁出了个和君子有关的题目--孰料,可爱的"粉丝"们啊,你们歪批中君子的面目可不怎么"君子"啊!为躲老夫子的戒尺,唉,我足足在外躲了月!刚一露面,啊呀,老夫子就追来了,救命--  相似文献   

7.
<正>“葱包桧儿!谁要吃葱包桧儿!一口吃掉秦桧这个小人!”大家在西湖边春游时,正在草地上分享午餐,小路对着同学们吆喝起来。“什么是小人啊?”“小不点儿”发问。这下引发了一场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大探讨。大家首先请出了孔子之孙子思。相传,《中庸》为子思所作。《中庸》里写道:仲尼曰:“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相似文献   

8.
诚伪是品性,却又是态度。从前论人的诚伪,大概就品性而言。诚实,诚笃,至诚,都是君子之德;不诚便是诈伪的小人。品性一半是生成,一半是教养;品性的表现出于自然,是整个儿的为人。说一个人是诚实的君子或诈伪的小人,是就他的行迹总算账。君子大概总是君子,小人大概总是小人。虽然说气质可以变化,盖了棺才能论定人,那只是些特例。不过一个社会里,这种定型的君子小人并不太多,一般常人都浮沉在这两界之间。所谓浮沉,是说这些人自己不能把握住自己,不免有诈伪的时候。这也是出于自然。  相似文献   

9.
写议论文时,能否成功地在材料与见解之间架起桥梁,使文章的论据与论述紧密联系、高度贴合,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以《先秦诸子选读》中荀子的《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一文中的片段为例: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经典"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与当代关怀伦理理论的对话下,以人的道德实践为指向,突显诠释的观点,即"女子"与"小人"由于生命之困顿委屈,感到一种未知的疑惑:道德如何而可以得到关爱滋养、感受生命之美好?此时之难养,指"女子"与"小人"不断去试探关系的界线,并寻求关爱中的自我价值,生命表现出反复对关系的危疑不安。并从"压迫者教育学"意涵上阐释了"女子"与"小人"转化为君子,及君子转化为实践协调、节制、分享之人的现实图景。  相似文献   

11.
上面种种说法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认为“儒”是“伎艺”在身的“术士”。至于“术士”之“术”为何,后人有种种猜想:有的说是求雨之师,有的说是吹吹打打办婚丧喜事的人,还有的说是掌握“六艺”的人。这在《论语》中也可以找到佐证。在该书中,不少场合也将“道”释成伎艺。《子张》:“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这里的“道”,也是指伎艺。子夏的意思是:虽然学习小技艺,也可以取得可观的成就,但是,要想做远大的事业,就不行了,因此君子不这样做。这段话与孔子对于夏说的“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所谓“小人儒”者,即拘泥于“小道”者;所谓“君子儒”者,即“致远”者。这样一分析,就比较清楚了。一、孔子之前的“师”与“儒”是两股道上  相似文献   

12.
关于孔子,一般都认为他轻视、鄙视、敌视劳动人民,其“爱人”思想不包括劳动人民在内。但我们只要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是一种误解。论者大多抓住“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作为孔子敌视劳动人民的主要罪证之一,从而论定孔子视奴隶主贵族为“君子”,视劳动人民为“小人”。冯友兰先生说:“地主阶级认为,他们跟劳动人民还是不平等的,孔子很强调‘君子’和‘小人’的分别,并且鄙视‘小人’。”认为孔子对劳动人民持鄙视的态度。杨荣国先生说:“当时的君子都系指贵族而言,并非是指后来的所谓品德高尚者。因之,小人,也就是指当时的奴隶。”肖萐父、李锦全同志说:“在中国奴隶社会中,君子和小人一般被作为统治与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阅读     
《纵囚论》欧阳修原文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  相似文献   

14.
何兰 《教学随笔》2016,(4):150-151
对比论证是议论文论证方法之一.欧阳修的《朋党论》采用了对比论证,把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阐述得泾渭分明,并用大量的史实充分说明了两者在历史上的不同作用,劝谏君王重用君子之朋,远离小人之朋.  相似文献   

15.
先秦哲学家荀子首次对荣辱现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阐述。他认为先义后利则荣。先利后义则辱。并进一步把荣分为义荣和势荣,把辱分为义辱和势辱。君子可以是义荣而势辱,也可以是兼有义荣和势荣;小人可以是义辱而势荣,也可以是兼有义辱和势辱。君子小人之分关键在于义的荣辱。好荣恶辱是人的共性,但君子小人趋荣避辱的途径是截然不同的。荀子的荣辱观思想对于当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对《论语》《左传》中的君子小人的分析,通过对比两书中君子小人的异同,进而对形成两者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孔子为恢复周王朝的礼乐文明社会所提出的"克己复礼"的君子人格,是在位、德、才的基础上将君子小人进行区分的;而《左传》作为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则是史家站在统治者的地位,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为实现国家宗法等级制的稳定而提出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当然,《论语》《左传》中的君子小人也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7.
对论语的阅读不难发现,有好多君子与小人比较出现的语句,这些语句究竟说明了什么,在这些语句中,又能体现出君子与小人的哪些特质呢?本文通过对这些对比的归类,简要总结出几点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希望对今天我们理解儒家的君子与小人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孟子说过:"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君子存之,小人去之。""君子"和"小人"的差异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同情心,它天生就有,但需要存养。同情心就是与别人情感共鸣的意愿和能力,同时也指能够在同情心引导下做出合适的行动的意愿。同情心的培养需要体验、感受,更重要的是行动。家长要有培育孩子同情心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对孩子同情心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下面四则短文,完成练习。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己诚是也,人诚非也,则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将以为荣邪?则辱莫大焉。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荀子》(有删节)子罕不受玉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  相似文献   

20.
《教育》2008,(21)
数学符号与管理者修养之道颇有相通之处,今试论之:" ""-",品德的正负号。《资治通鉴》云:"君子挟才以之为善,小人挟才以之为恶"。职业道德可以说是评价管理者的决定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