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卫红 《现代教学》2006,(7):100-103
二期课改物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物理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本节课是《阿基米德原理》这节内容的第二课时,希望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经历《阿基米德原理》形成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猜测→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归纳结论。  相似文献   

2.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原理是斐林试剂(主要成份是Cu(OH)2,本实验中由NaOH与CuSO4反应生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从而证实生物组织中存在还原糖。实验要求隔水加热煮沸2min左右观察颜色的变化,颜色由桔黄色→鲜红色→深棕色→砖红色→红褐色,发生了多次的演变,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蒋敏 《生物学教学》2006,31(12):48-49
“实验贯穿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制造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思路为:“实验导入→分析实验→得出结论或规律→验证结论或规律→应用”。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四节“渗透作用”为例来探讨这一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陆平 《考试周刊》2011,(42):190-191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并提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整个活动中的作用应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通过"引导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归纳结果→反思问题"的流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六章第3节"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一节,对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分运动的研究与以往教材相比有很大的改进,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途径进行科学探究的好内容.在已知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前提下,教材第39面给出了"三步走"的研究思路:实验获取平抛轨迹→找到相等时间间隔位置→分析相邻位置间的水平位移.实际操作时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设计方案,也可以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6.
关于超重失重现象的实验安陆市教育技术装备站张智(432600)目前,演示超重、失重现象的实验方法很多,但总有两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一是被演示的物体总要经历静止→加速→减速→停止这样一个过程,超、失重现象总会先后出现,这一过程又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实验排列顺序题,是实验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类题在中考中并不少见。其常见题型可归纳为如下几种:1 关于实验操作的顺序 例1 在H_2还原CuO的实验中,有以下四步主要操作:a)加热盛有CuO的试管;b)向盛大CuO的试管通入H_2;c)移走酒精灯停止加热;d)继续通入氢气使试管冷却。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 (A)a→b→c→d (B)b→a→c→d (C)a→c→b→d (D)c→d→a→b 分析:H_2是可燃性气体,因此,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纯净的H_2,排尽试管内的空气,然后加热使CuO还  相似文献   

8.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化工制图与测绘》课程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化工制图与测绘>课程的具体设计方案,创建了与课程相应的学习情境;为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小学科学教育新理念。那么怎样理解这一理念呢?以探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探究课,一般以主题探究的形式来展开,其教学结构可表示为:提出问题→作出猜想(或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或观察、制作活动)→搜集整理信息→分析、  相似文献   

10.
高中物理教科版教材(选修3-1)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内容设置在"电功电功率"之后,教材从能量守恒的观点推导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从理论上推出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规律及断路短路现象,将实验放在学生思考与讨论之中。为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笔者做了大胆的改变——将理论推导改为实验验证,将"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提前引入课堂教学中改为验证性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现象→结论猜测→设计实验→分组测量→数据处理→得出结论→解释现象→理论验证→典型应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突破重难点。  相似文献   

11.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大致分为设计、制作和测试三个阶段,具体包括选题→设计方案→稿本编写→素材准备→制作合成→测试修改等环节。  相似文献   

12.
周小雄 《考试周刊》2010,(21):184-185
高中生物学主要研究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从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逐一揭示生物的奥秘。而这一切又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生物学各层面的结构相当于“反应器”,其功能往往是相应结构所能完成的“生理生化反应”。当给生物的结构施加某一变量,这一结构在其完成功能后就会出现相应的应变量,即:“自变量→结构→功能→应变量”.生物实验的设计由此而展开。  相似文献   

13.
赖银珠 《生物学教学》2007,32(12):37-38
在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章第二节安排了“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这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经过这次的实验,对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相关习题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总结规律,提高学习效率。1显微镜使用的步骤例1下列关于高倍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中,正确的是()A.对光→放片→低倍镜观察→移片→高倍镜观察B.对光→移片→低倍镜观察→放片→高倍镜观察C.对光→放片→高倍镜观察→移片→低倍镜观察D.对光→放片→低倍镜观察→对光→高倍镜观察解:由低倍镜观察换到高倍镜观察,必不可少的步骤是移片(移动玻片),在…  相似文献   

14.
1 实验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  实验探究教学是以实验这一探究活动为基础,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或史实,运用实验方法论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教学方法。通常遵循以下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事实→科学抽象→结论→应用          →假说及其验证  例:铁生锈的原因(1)提出问题铁为什么会生锈?(2)由学生讨论,提出假说:a、铁生锈是铁和水的作用;b、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共同作用;c、…  相似文献   

15.
化学设计性实验题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性实验题应遵循以下思维过程:实验目的→原理→反应物→仪器装置→操作→现象→结论→作用意义.着重考虑如下问题: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是根据什么性质和原理?实验所用反应物的名称、状态、颜色怎样?有无毒性?有关仪器的性能注意、规格,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怎样?有无替代品?有关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的后果怎样?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结果处理应注意什么?可得哪些直接和间接的实验结论?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评价实施程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实验能力活动表现评价不仅能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运用实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初步探讨了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活动表现评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明确评价目的→设计实验活动表现任务→选择评价者和评价工具→制定评价指标→实施评价→提出改进计划。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抓住“明确实验目标→规范操作流程→探究实验现象→指导实验报告”这四个流程要素,利用这“四把钥匙”引导学生打开探究之门,培养小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心理学将技能大致分为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大类。实验操作技能教学过程是学生操作技能形成过程的具体反映。1.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为:行动的定向→行动的模仿→行动的熟练→创新欲念的形成。2.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观点是把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看成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学生模仿为辅这样一个过程。而实际上,实验操作技能是一个教与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多环节、多形式的过程。在这一信息传递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表现在学习→模仿→独立操作→反复练习→初步学会→熟练→创新欲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潘竟璘 《甘肃教育》2007,(9S):54-54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一般应经历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记录→分析与论证→对实验作出评估→合作与交流。笔者尝试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楞次定律》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是自然教学的改革内容之一。为了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我在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构想以下结构图: 假设→设计→预测→实验→验证。我把这一过程称为“合理的研究过程”,并有意识地渗透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经常按这个过程去研究问题,探讨实验方法或实验装置的装配。 例如自然界降雨的模拟实验(第一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一课)。降雨原理对儿童只能假设,指导装配这套实验装置,从了解插图里的器材用途入手。如酒精灯可以加热水,烧怀可以装水,然后用酒精灯去加热(促使蒸发)。但烧杯不能用手拿着,所以还要用旁边的三角架等。运用想象力将整套器材在脑子里(有时画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