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一、设计思想因受"少教多学""一课一得"教学思想的启发,本节课我的主要思路是采用"意象分析法"解读本词,以找词中的"意象"为突破口,紧紧抓住诗歌"意象"这个关键点,通过分析"意象"感悟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领悟词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艺术境界。二、教学目标1.诵读感知本词的语言美、情境美。2.分析意象,把握意境,体味情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诵读感知本词的语言美、情境美。  相似文献   

2.
一.导入课前大家都诵读了柳永的《雨霖铃》,下面请大家完成一道高考题,请一名同学将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余同学写在自己的课堂作业本上。(2010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意象经营的艺术,诗人通常会利用恰当的意象将所抒之情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在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时,若能抓住诗歌中出现的典型意象,那么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试着用此方法来对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雨霖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1.品味词作的语言,把握词中意象,领会词人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感悟和品赏婉约词的能力。3.背诵全词。[教学重点]品味柳词的语言和意境之美,理解“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法。  相似文献   

5.
张和风 《学语文》2003,(4):14-14
一、新课导入:(打开录音机,播放歌曲《别亦难》。歌曲一结束,开始上课。) 刚刚听到的这首歌曲,同学们一定觉得耳熟吧?歌名叫《别亦难》。这首歌曾风靡一时,现在还被  相似文献   

6.
覃芳 《中学文科》2005,(4):23-23
1.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经历过离别?能举出一些例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永的离别名作《雨霖铃》。(投影:题目、作者)  相似文献   

7.
李玫 《学语文》2012,(5):16-17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2.查阅工具书揣摩诗歌内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结合诗歌,把握想象、联想和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教学重难点】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情感,掌握想象和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情真意挚的美文。“美文需要美教” (韦志成语 ),因此,对这首词的教学应做到以下三点:   1.美读。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词中的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也通过学生涵泳诵读,逐渐品味词中独特的意境美。   2.美赏。首先要找好切入点。《雨霖铃》犹如一幅极富美感的绘画,它需要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使它有形可观,这样才能进行审美教育。加上柳词情景交融而形成意境美,因此,把赏析这首词画意美作为教学切入点同时又是课堂教学重点。赏析拟分三层: 1.意境赏析——词中的…  相似文献   

9.
我用下面一段话导入新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遭遇别离的苦痛.可这痛苦倒激发了许多诗人的灵感,他们创作诗词歌赋来倾诉自己的离愁别绪。”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三个诗歌画面片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相似文献   

10.
我用下面一段话导入新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人生旅途中难免会遭遇别离的苦痛.可这痛苦倒激发了许多诗人的灵感,他们创作诗词歌赋来倾诉自己的离愁别绪。”接着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三个诗歌画面片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想: 苏轼评王维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唐宋诗词中许多优美的篇章,都在读者头脑中留下了美妙的画面,画中景是诗中的意象,景物的选取安排则是诗的表达技巧。因此,鉴赏古诗词,可以抓住文中写景的词句,构想画面,通过对物象的揣摩、探讨、品味、涵咏,来领悟作者微妙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说:“断其十指,不如伤其一指。”教学中四方出击、面面俱到,不若抓住重点讲深讲透效果好。本词中写景的词句是体会情景交融写作特点的关键,课堂上对这三句诗我都做了精讲,引导学生着重领会。   讲“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句词,我首先让学生思考:这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然后让学生展开想像抓住“凄切”“长亭”等重点词语,深入理解体会。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 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突出…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宋词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作品《雨霖铃》 ,使学生对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在诵读、赏析的同时 ,把握诗作的景与情 ,运用联想和想像 ,探究它的意境 ,并体会婉约词的风格特色。教学过程(教师 :程红兵 ;每课一诗 :徐晓燕 ;课文主持 :李佳梁)一、每课一诗 ,由徐晓燕同学介绍宋代词人晏殊的作品《蝶恋花》。教师稍加点拨 ,要求同学们熟读成诵。(略)二、《雨霖铃》教学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宋词。下面 ,就请李佳梁同学来主持这篇课文教学。主 :老师们 ,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我能有这样一个机会 ,来主持这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14.
柳永,是北宋的一位类似今天流行歌曲的歌词作者,他的词大都写爱情生活,语言通俗易懂,诗意含蓄清新,艺术技巧高超,唱来又十分协律,因此“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他的声名当时在苏轼之上。《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的代表作。上阕写景叙事。起句采用时空倒置的结构,将长亭外骤雨初歇后的“寒蝉凄切”声,提到前面,以突出凄然的情感,为领起全篇奠定了旋律的基调。接着写两种出于可奈何的矛盾心  相似文献   

15.
柳永的词以其真挚敏感的心灵和一腔真情,为古往今来的读者营造了一个个温馨的情感世界,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被后人誉为婉约派宗师。《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情真意挚的美文。词中写景的词句是体会情景交融写作特点的关键,课堂上我抓住词中一句名句精讲。基于此,我在讲这篇课文时采用了名句鉴赏法、易词造意品析法。  相似文献   

16.
此词为抒写离愁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北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词人善于把传统的情景交融的手法运用到慢词中,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境界表现出来,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全词虽为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触动离愁的自然风景画面来渲染主题,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  相似文献   

17.
《雨霖铃》是柳永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与情人话别之作。开首三句,点明了送别的节令、地点、时间、气候,用“凄切”来形容蝉鸣,给黄昏秋雨增添一点异样的情味;“长亭”是古代送别之地,这里借用来暗寓浓重的别情,下面“都门”才是真正的相别之地。这三句着重酿造一种足以触动离别情绪的气氛,先以“情”夺人,笼罩全篇。柳词多此起法。“无绪”二字用字极为凝炼,包蕴却很丰富,暗示了留恋之情深,别离之味苦,以下几句正从此二字生发。“兰舟催发”,一“催”字扣人心弦。船主催发,而行客“留恋”不忍别,“催发”则又不得不别,一有情,一无情,  相似文献   

18.
教学要点: 学习这首词在写景抒情上或景中见情,或以情带景,层层深入,尽情铺叙的特点;领会作品内容曲折地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但情调低沉。教学设想: 一、预习:(一) 简介柳永的生平和他的词风。(二) 要求结合注释疏通词句,并根据诗词的一般语言特点作必要的指导;对部分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可要求试译。(三) 反复朗读,初步领会上下阕的描述重点以及写景抒情方面的特点(课外自  相似文献   

19.
<正>【设计思想】《雨霖铃》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第三板块"词别是一家"的第三篇。它是柳永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离情别绪,令人叹为观止。而"点染"的艺术手法增添了这首词的鉴赏价值,从而使诗歌的形象更为丰富,意味更为浓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即以"点染"艺术手法为主线,带领学生通过初读、深读,逐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境,以  相似文献   

20.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品 ,它的思想内容冲不出情人分手时的缠绵悱恻、难舍难分及设想别后孤寂难耐、惆怅难眠的孤旅人生的框本。然而他把情人之间的别后离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从环境描写、人物刻画及情景设置方面层层铺叙、写景抒情 ,读来动人心魄。一、秋风秋雨愁煞人作者所选取的离别之景 ,字字离不开“凄清”、“冷落”的字眼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寒蝉”的“寒”字 ,使人陡生一股寒意 ;作者选择特定景物表达特定情感 ,“凄切”是全词的主调 ,是词眼 ;“长亭”点出送别的主旨。凄厉的蝉声、清秋的骤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