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识记和背诵,教学和智力发展就是不可思议的。”多背些好文章,可以丰富语汇,培养语感,陶冶情操,受益终身。因此,在指导背诵之前,老师首先要讲清背诵的重要意义,使自己的教学对象在真正明确了背诵的重要性之后,由“要我背”转化为“我要背”的自觉行动。有了自觉行动,老师再给予恰到好处的指导,就会变“死记硬背”为“活记乐背”“活记易背”,背得轻松,记得牢固。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方法背诵。1、重章叠句的诗歌采用更换词语法《伐檀》这一课采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淋漓尽致地抒发感情,  相似文献   

2.
曹晓 《教育文汇》2006,(4):42-42
一年级语文有不少课文要求背诵,检查背诵的任务十分繁重。刚开始,我在检查背诵的时候,总是批评那些不会背的学生,而对那些会背的同学,我则认为是应该的,也不给予表扬。几次下来,检查效果明显不佳。那些不会背的同学似乎习惯了批评,显得无动于衷;会背的同学有减无增,好像会背不会背无所谓。  相似文献   

3.
我小时候背过不少古诗,白居易的《长恨歌》120句、840个字,我到现在还能够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朱自清的散文我也背了不少。记得小时候叔叔教我学英语时,每次给我讲新课前必须先背老课文。开始还可以,到第十课后,要背前面的许多课文,真是困难。好在当时年少,记忆力好,便尽量地熟读它、背诵它。后来学了俄语,我又背过不少俄罗斯名著,包括著名学者巴甫洛夫给青年的信。小时候精力旺盛,记忆力强,利用这个时候多背诵一些东西,能终身不忘,一辈子受益。其实不单文学名著要背,数理化中的许多公式、定理、常数等都应该熟读背诵,比如2、3、4的对数各…  相似文献   

4.
<正>以前我背一些公式或是课文,总觉得好麻烦、好头大,每次都要花上很多时间,后来才发现是自己的方法不对哦!你看吧,我原来背诵的时候喜欢偷懒,看上几遍,大概内容记下来了,就以为自己已经能够背诵了,不再去理它。结果呢?因为记得不牢固,过两天就忘了。但是参加了吉德堡英文学习班以后,我的记忆力——哗哗哗——得到了飞一般的提高!绝对不是吹牛哦,真的就是这么神奇!不过,这得感谢我们班的文文,都是她的功劳啦!因为学习班一周只有两堂课,英  相似文献   

5.
每天课前5分钟,我都请学生背诵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快步走进教室,看着同学们都在等待着背诵,想展示自己,于是我开始指名背诵。前几位学生背得很熟,但最后叫了一位学生背诵时,他断断续续背了几句,却始终背不完,我看着他,同学们看着他,他惭愧地低下了头。当我正准备开口训斥他时,他忽然抬起头,小声地说::“老师,请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保证第二节课能背熟。”当时,我半信半疑地叫他坐下了。第二节课,上课一开始,还没等我开口,他就主动站了起来,高兴地说:“老师,我现在背给你听。”说着,一口气背完了这首诗,而且背得很有感…  相似文献   

6.
<正>教材中有很多课文要求背诵,有些课文的背诵难度较大,怎么办?经过实践,我探索出了几个帮助学生背诵课文的方法。1.借助视频背诵很多时候,我们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但没有具体的要求,背诵课文成了一项空洞的指示,落不到实处。学生回家究竟背不背,是一点点挤牙膏式艰难的背诵,是磕磕绊绊小错频出的背诵,还是流利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背诵,这些也没有时间考证。基于高段学生的“表现欲”,我们班开展了“视频背诵极速赛”:  相似文献   

7.
作为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最最头疼的事应该就是背那些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课文。如果要背的课文特别长,对记忆力好的同学来说都是件挺难的事,对记忆力不怎么好的同学来说就更麻烦了。面对这个难题,老师也教过我们一些背诵的方法,比如,熟读成诵,列提纲背,一小段一小段地背,一句一句地背,抓重点内容背等等,但都背得很辛苦,收效甚微。于是我想,难道我们就不能自己想办法让背诵变得快乐起来吗?我又翻书又上因特网,发现尽管别人介绍了一些背得快的方法,可因为这些方法都是大人们总结出来的,所以,一般都比较适合大人用,却不怎么适合我们小孩子的…  相似文献   

8.
因势利导     
我认为张小虎背不出课文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不明确背诵课文的目的,缺乏背诵的兴趣;二、不理解背诵内容,只是机械背诵;三、背诵方法死板,不符合记忆规律。张小虎能把大段大段的广告词背出来,这是他的一个优点,应加以肯定和表扬,抓住这一优点,因势利导向他提出背诵课文的要求。假如我是张小虎的教师,我会说:“你能背出那么多广告词,不错,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也一定能把这篇课文背出来。”我要帮助张小虎明白背诵课文的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教材)第五到第九小节要求学生背诵,背诵内容相对比较多,让学生尽快达到"正确背诵"的目的,我专门抽出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的背诵情况进行了抽查.凡是被叫到名字的学生就起来背,背好一节后,由另外一名学生接着背,没被点到名字的学生在下面听人家背.  相似文献   

10.
古诗词三背     
课程标准要求7至9年级学生背诵古诗词240首。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并不十分困难,可时间一长,学生常常记混,有时即使能背诵,但默写时又容易把字写错。针对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出现的这些问题,我想出了以下几方面做法:一、背三样。一背诗题,二背作者,三背首句。把这三背连起来背,时间长了,就不易混淆诗题、作者和诗的内容。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背三样就背:《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这样背诵,不仅能区分同题目的诗词,也容易想起以下的诗句。二、背字。在背诵诗句时,要求学生重点背音同形近字。一背字的长相,二背字的偏旁。如,“纷纷暮雪…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对于背诵性教学,我们往往只关注学生是否会背、背得是否流利,而不注意背诵方法的指导与背诵能力的提升。这则案例就是想通过诗词层次划分与时间掌控引导语文教师要在背诵方法与背诵效率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2.
正谈到经典背诵,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两次尝试。迷惘于民族文化传承的渐渐流失,感叹于经典文化熏陶的步步远离,少年儿童流连于搞怪爆笑之类的快餐文化,缺乏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与滋润,2006年,我在自己班上开展了"书香校园书香班级背诵活动",精选了一些有趣味、有意境的宋词背诵。每周背一首,每天语文课前预备三分钟,背宋词:全班背,分组背,小组竞赛背,个人竞赛背。为了不使前面的遗忘,每周五还复习一遍。开始学生的兴趣很浓,背得也很积极。对达到要求、按  相似文献   

13.
一起背书吧!     
孩子上了小学,要背诵很多课文。一年级的时候,课文比较短,背起来比较轻松,现在读二年级,课文越来越长,背起来也越来越不容易。我通常是陪着她读,陪着她背,和她一起"对付"那些课文,让她感到我与她在并肩作战,是她的战友,而不是她的监督者。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拉近和女儿的距离,背诵的效果还很好。  相似文献   

14.
背育课文或者课程以外的名篇佳作,常常是老师留给学生的一项重要作业,也是许多人(包括老师、父母等)乐此不疲的业余爱好。然而,由于不得要领,背育速度慢、吃苦多、效果差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人往往惟“背”是“恐”,因“背”而“悲”。怎么也过不了背诵这一关。其实,在背记文章的过程中还有一种省时省力、事半功倍的方法,却不太为人所注意,这就是用“耳朵”背诵。 有人也许会感到不可思议,我们平时背育课文从来都是眼看口读,与耳朵有什么关系?这里,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个我和女儿用“耳朵”背诵《珍贵的教科书》一课的情况: 《…  相似文献   

15.
一、背诵的检查背诵,是提高学生记忆力和读写能力的措施之一。背诵之前,通过分析课文及其他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这对克服死记硬背的毛病,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要使学生对背诵的内容达到熟记的程度,还有赖于他们自己在背诵过程中细心揣摩、反复领会。我从改进背诵的检查入手,促使学生在背诵过程中养成认真理解的习惯,克服囫囵吞枣的死背书方法。我的主要做法是:提出问题,答案就是在学生背诵的内容中。我在检查背诵时,不是要求学生把背诵的内容从头至尾一口气地背下去,而是用问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初中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认为初中是学好语文的最佳时期,应该充分利用现有学习条件让学生多读多背,积累语言材料,打好读写的基础。因此,在教材规定的背诵外,结合写作训练的需要,我还要求学生多背诵了一些文言文和现代散文的篇(段)。背诵中,我还是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尽力克服死记硬背的毛病的。但不想,我这一教学措施,竟受到了某些同志的批评,他们认为背诵是“机械记忆”,背全篇的  相似文献   

17.
现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严重,什么都背。我不反对背诵,有的背诵是必要的,唐诗、宋词、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不背一些怎么行?小学的乘法口诀不背怎么行?珠算口诀也要背。不是笼统地反对背诵,现在的问题是什么都背,那就不行了。死记硬背与考试方法,尤其是与标准化的考试方法有很大关系。标准化考试方法是从国外引进的,标准化试题,也叫客观题,好处是客观、准确、易于评分,但缺点是量大而且死板、机械,容易把学生引向读死书。死读书的方向。我们的标准化考试由高考影响到中考,影响到初考,现在小学都搞标准化考试。利弊得失,谁大谁…  相似文献   

18.
熟读、背诵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凡教材中规定背诵的部分,一律要求学生背诵出来。要达到这个要求,我认为“身教”胜于“言教”,凡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教师也要能背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历年高考的考试大纲都明确指定背诵篇目。一些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总是背不得法,即背即忘,常诵常丢,甚至谈背色变。本文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喜闻乐见的背诵方法,让学生做到有"背"无患。  相似文献   

20.
裴玉翠 《考试周刊》2011,(83):58-58
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要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我认为,语文教学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背"。当然,我说的背不是有口无心的小和尚念经式的背,而是有思考的背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