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从投资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角度构建模型检验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考察了国内研发和人力资本吸收要素对该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国内创新能力的提升,中国分别在1992年和1990年达到了国内研发和人力资本的"吸收门槛";长期内,对外直接投资也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国在1990年达到了国内研发存量的"吸收门槛",而人力资本则未显现"门槛"效应。总体来看,对外直接投资提升了中国国内的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了中国的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2.
运用我国1991-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对我国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揭示研发投入强度、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等变量存在单门槛效应,技术差距存在双门槛效应,再用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说明了这些变量的门槛区间决定着FDI溢出促进各地区技术进步的效果差异,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是实现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研究不同技术对碳排放的影响有利于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基于中国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模型,从经济发展和环境规制两个角度研究广义技术进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能源技术进步对碳排放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异质性技术进步均对碳排放存在显著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广义技术进步和资本技术体现式进步对碳排放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源技术进步对碳排放有显著促进作用;当环境规制值较高时,广义技术进步、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和能源技术进步均对碳排放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上述研究结果,为相关部门找到控制碳排放的政策着力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怡安 《科研管理》2016,37(6):168-176
基于中国1995-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利用门槛面板模型检验了金融发展水平与海归回流知识溢出效应的关系。结果发现:海归回流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的联系显著依赖于各省市金融发展水平,只有当金融发展水平越过一定门槛值之后,海归回流才会对回流国产生显著的技术进步正效应;当金融发展水平跨越第二个门槛值时,东、中、西部地区的海归回流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均为正,且东部地区的海归回流对东部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加速、跃升"正效应,但西部地区海归回流对该区的技术进步效应产生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本文认为受金融发展水平门槛限制,我国金融发展水平相对低下的省份还不能为释放更多的海归知识溢出效应提供必要的金融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5.
根据科技基础设施的概念,将其技术创新机制归结为资源配置效应、知识平台效应、人力资本效应和协同创新效应,并将科技基础设施细分为科技物力基础设施和科技知识基础设施扩展知识生产函数建立计量回归模型验证相关效应.结果显示,科技基础设施对中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显著为正,四大机制中协同创新效应较为突出,就其内部而言,科技物力基础设施的技术贡献度稍弱于科技知识基础设施.进一步,将经济发展水平和研发水平纳入门槛模型分析科技物力基础设施创新力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当影响因素跨过一定门槛后,科技物力基础设施对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进入上升通道.  相似文献   

6.
探究地方政府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在阐述地方政府投资对区域技术创新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有效性检验,同时构建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1)地方政府投资能够显著提升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2)地方政府投资对地区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其中,当地方政府投资作为门槛变量时,门槛值分别是0.010和0.109;当开放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门槛值分别是0.186和0.852。得到政策启示如下:政府应继续在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创新性项目方面加大投资,但投资水平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此外应适当引资充分发挥外资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7.
陈书平  朱东波 《预测》2023,(1):83-89
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进入深度调整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世界各国的重要课题,也是当前经济新常态形势下的迫切任务。本文构建计量模型检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技术进步作为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国内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均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正向影响,且各地区提升水平不同。技术进步作为中介变量在国内外技术研发资本存量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分地区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技术进步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呈显著性,中部地区不显著。结合相关实证结论提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合理引导对外投资、积极吸收先进技术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2014年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了所有制差异视角下RD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异质门槛效应。结果表明:RD强度只有超过一定门槛水平时,才能对企业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RD强度对企业技术进步影响的门槛效应存在显著的所有制差异;存在最优异质RD强度区间,国有企业为0.09%~2.27%,民营企业为0.96%~12.74%,公众企业为0.13%~6.34%,在该区间内RD强度对企业技术进步促进效应最明显;当跨越最优RD强度区间时,RD投资对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具有负向效应,而对民营企业和公众企业技术进步均依然有促进效应,但这种促进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规律。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的内在关系,本文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结合1990—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显示: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经济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门槛值时,虽然技术进步仍会促进能源的消耗,但其推动作用会逐步减弱,且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要小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的内在关系,本文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方法,结合1990—2012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研究了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显示: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经济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高于门槛值时,虽然技术进步仍会促进能源的消耗,但其推动作用会逐步减弱,且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的促进作用要小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1.
张长征  李嘉雯  孙杰 《资源科学》2022,44(1):169-180
粮食生产离不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支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不足会导致农户粮食生产陷入"效率损失"陷阱之中.本文以中国31个省份2009-2018年数据为样本,以秦岭-淮河为界,将全国划为南方、北方和秦岭-淮河3个区域,构建缺口测度模型和EBM模型,分别测度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资缺口和粮食生产效率损失,并基于Tobit随机效...  相似文献   

12.
以相继设立的国家高新区为实验场景,利用1994—2017年中国276座地级市数据,通过多期倍差模型检验国家高新区对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1)国家高新区促进地区吸引FDI,尤其东部地区,以及自然资源依赖度低、市场及人力资源优越的地区;(2)上述政策效果通过提高地区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及基础设施水平而实现的。本文为国家高新区政策评价不一的结论提供微观证据,并对深化市场对外开放的系列改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针对研发投入与人力资本的合力能否有效促进科技创新的争议,根据创新价值链理论,将科技创新分成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两个阶段,选取2000—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以研发投入为门槛的门槛模型,实证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有利于科技研发,却不利于科技成果转化;(2)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科技研发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研发投入分别跨过门槛1.22和1.92后促进作用显著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存在单一门槛效应,研发投入跨过门槛0.24后高级化的抑制作用减弱;(3)科技研发阶段,东部地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比中西部地区更大,但在科技成果转化阶段,东部和中西部区域间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差异并不大;(4)尽管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抑制科技成果转化,但是人力资本存量对科技成果转化有积极促进作用。基于研究结论,得到应分类施策促进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正确处理好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之间关系等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强化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促进金融资本支持企业RD投资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首先,构建金融发展对企业RD投资阶段边界影响的理论模型,认为超过一定边界的金融规模或金融效率不利于企业的RD决策和RD投资。其次,运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HECKIT模型和门限模型实证检验发现:(1)金融规模影响企业RD投资具有双门槛值,深化不足或过度扩张的金融规模不利于企业RD投资。(2)金融效率影响企业RD投资具有单门槛值,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利于企业RD投资。(3)金融发展对企业RD投资影响更多体现在扩展边际。金融效率是跨越企业RD投资过程中规模瓶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现有研究仅仅考察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对技术创新单向影响这一缺陷,文章重点探讨了科技基础设施投入与技术创新之间的交互效应,首先在理论层面上对交互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利用2009-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从实证层面上检验二者之间的交互效应,得到如下结论:(1)就全国层面而言,科技基础设施投入与技术创新之间呈现出相互促进的交互效应,科技基础设施投入表现出显著的技术创新效应,而技术创新同样有助于加大科技基础设施投入;(2)分地区来说,东部地区科技基础设施投入过量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不再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依然表现出相互促进的交互效应,不同地区之间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大小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中部>西部>东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广州市融资租赁发展是否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制造业投资,以及融资租赁发展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从产业结构角度实证研究广州市融资租赁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2011—2019年广州市融资租赁发展对基础设施投资与第三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融资租赁发展与先进制造业投资和工业经济增长关系。结果表明:融资租赁发展促进基础设施投资进而促进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融资租赁促进先进制造业投资和工业经济增长,但增加先进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对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结合广州市实际,为广州市融资租赁更高质量服务产业和经济发展,提出总结并推广融资租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成功经验以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及通过促进出口消费带动投资转化为工业经济增长、完善现代服务体系为融资租赁发展提供配套支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靳巧花  严太华 《科研管理》2019,40(11):57-66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在OFDI影响区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各省份创新能力的作用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影响;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小于门限值时,O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且O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率较低,通过OFDI促进国内创新能力的政策基本无效;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于门限值时,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且相应的贡献率较高,在推进OFDI时会提升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both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been investing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ir resources in the creation of an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However, speculation abounds regarding the efficacy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especially when the opportunity cost for investing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is measurably high among developing nations. This longitudinal study introduces and explores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service-sector growth as key metrics for IT investment success. It also traces the notional evidence of IT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s mediating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and service-sector growth. Using data from low-income, middle-income, and high-income countries, the mediating and lagged impact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on service-sector growth reveals that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do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as a mediator. It points out that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can be a misleading causal antecedent if countries fail to develop their infrastructure. It also provides evidence of a recurs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service-sector growth. An exploratory time-series analysis across different country categories suggests that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s must be properly developed to reconcile the paradox. In addition, exploratory tests reveal a distinct divergence betwee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s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mong different country tiers.  相似文献   

19.
靳巧花  严太华 《科研管理》2006,40(11):57-66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在OFDI影响区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各省份创新能力的作用受到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影响;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小于门限值时,O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且OFDI对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率较低,通过OFDI促进国内创新能力的政策基本无效;当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于门限值时,对外直接投资对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且相应的贡献率较高,在推进OFDI时会提升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