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老家的镆     
我们老家把馒头叫馍。馍分杂面馍和好面馍,也叫黑馍和白馍。黑馍主要是用红薯面做成的,又黑又粘牙,一点儿都不好吃。红薯片子遇雨霉变后舍不得扔,仍要磨成面.做成馍。吃那样的黑馍,跟吃苦药差不多.一嚼就想呕。大人教给我们的办法是:吃苦红薯片子做成的馍不要细嚼,更不要品味,用舌头扁一扁,赶快咽进肚子里。嘴有味觉,肚子没有味觉,哄不住嘴,至少可以哄一哄肚子。  相似文献   

2.
送饭     
原君芳 《山东教育》2012,(18):53-54
我一咬牙,一闭眼,手上一使劲,终于穿过了。看着蚂蚱不停挣扎,我的心突然一疼,很想把它放了,可是又舍不得这么大的蚂蚱,就双手合十,念一声:阿弥陀佛!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很多乡野的记忆带给我童年说不尽的回味。特别是当年给父亲送饭,现在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相似文献   

3.
老家的门     
正每次回到故乡,一阵狗吠声过后,老家的院门"吱呀"一声被打开。开门的人不是大哥,就是大嫂。有时,大哥、大嫂下田上山干活去了,门没上锁,我随手推开,便可见到中风多年,腿脚不灵便,拄着拐杖,摇摇晃晃前来迎接我的母亲。老家的那扇院门分为两页、双合门,用厚实的方木板做成。只要人在家,门就像苏醒的母亲,睁着眼睛。家里无人,门合  相似文献   

4.
母亲进城小住,看到我们单元邻居之间形同陌路,既吃惊,又不解——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城里人究竟是咋啦?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是一位农民,平日里沉默寡言,很少能讲出大道理来教育我。但她不经意间挂在嘴边的那些口头禅,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值得我不断地玩味,咀嚼。一人放,十人寻。我小时候,放置东西很随意,总是顺手一扔就置诸脑后。  相似文献   

6.
《天湖边的麦子》这篇小说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麦子”来进行铺叙.因而“麦子”就在文中被赋予多重意义.作品通过几个片段的描写和流动的视角,将“麦子”在文本中隐合的文化意义逐渐凸显出来,并且随着主人公命运的转折,“麦子”情结也逐渐浮现于文本之上.文中不但有对人们在自然面前努力奋争的描写,也有对于未来和希望的思考.这种叙述增强了小说的叙事效果,小说的艺术审美价值也大致被勾勒出来.  相似文献   

7.
我的小时候家境和同龄人比起来很贫寒,年纪轻轻就在异地工作,母亲对我总有一种无以言状的歉疚感。因此.她对我的要求.哪怕是无理的也好.只要是能够办到的,都尽量满足我,这使我在母亲面前自私得有点狂妄。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验和培养女儿的应变能力,一位母亲带着女儿逛街时故意将’其“丢失”,女儿号啕大哭,满街找妈,而那位母亲则悄悄躲在附近观察。这是发生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杨石路上的一幕。这位母亲的做法引来路人议论,支持、反对的都有。某晚报对此事还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验和培养女儿的应变能力,一位母亲带着女儿逛街时故意将’其“丢失”,女儿号啕大哭,满街找妈,而那位母亲则悄悄躲在附近观察。这是发生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杨石路上的一幕。这位母亲的做法引来路人议论,支持、反对的都有。某晚报对此事还做了报道。  相似文献   

10.
《柳州师专学报》2016,(3):13-16
悲剧在作家东西的小说创作中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他的悲剧意识已深入骨髓,成为他创作时情感的自然流露。这种悲剧意识的由来有着深刻的根源,并在其作品中得到不断地展现,成为他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东西"话语意义对语境的依赖性取决于交际双方的话语选择,说话方选择了一类话语内容和形式时,听话方需要根据语境来正确理解说话方的意图与话语意义。"东西"的语用功能是:违反礼貌原则,发泄怒气;体现亲密关系,表达喜恶;表达隐晦含意,揣摩意思。  相似文献   

12.
我的小瑞比     
一身棕黄色的大衣,加上电灯泡似的眼睛和毛茸茸的小尾巴,组成了我家的小狗——瑞比。说一说我和它的事儿吧。有一件事很奇怪:你直接看它时,它很可爱;但是用相机一拍照,它就变得可怜巴巴的,像受了什么委屈似的。我有时候一整天都在拍它,对比它的变化,真是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13.
高贵的捐赠     
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逃生出来。电视上,那个中年男人哀伤的表情和翔子呼唤妈妈的哭声打动了我。我是在灾难后的第  相似文献   

14.
夏收的父亲     
母爱如水,那么,父爱如山。我常年奔波的城市里,常嗅到来自遥远的豫东田园的麦香。因而儿时一些美好的记忆涌入脑海,它们没有因时间的侵蚀而褪去颜色。  相似文献   

15.
一、汰面筋麦子熟了,乡下舅舅姨母都给我们送来了晒干扬净的小麦。母亲挑了一个大晴天,把麦子放在淘米箩里去河边汰干净,再把它摊在团匾里晒太阳。麦子晒干后,去邻里的石磨子上碾磨小麦,我们轮替换班地推磨,母亲盘磨。第一次磨出来麸皮,母亲用筛把它筛出又白又细的面粉,我们都把它叫做一号面粉,再磨,然后筛出  相似文献   

16.
武昌起义前的西北地区,经济凋敝,阶级矛盾激化。一方面,革命党人参加和组织的各种秘密会社活动频繁;一方面,留日学生已成为一股政治力量。武昌起义后,西北地区率先响应。以陕两为中心,清军先后由东西两线进兵,集中围剿,成为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结束前西北地区的一场悲剧性战争。西北地区响应武昌起义其间,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在西北的统治,为辛亥革命浪潮起了推波助澜的先决作用,为西北辛亥革命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历的秋天     
立秋每年的8月初,父亲就会翻动他收藏的皇历。那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上面是农历的记时。父亲每年都要买回这样的一本,父亲说这是庄稼人必备的读物,一本皇历,就是一个农人的四  相似文献   

18.
粉笔的自白     
我是半支白色的粉笔,昨天才从商店的门口被一个小女孩拣回家,从此,她就成了我的主人。我的父亲是石膏,母亲是水。我有兄弟姐妹一大帮,有的穿着像大海一样的湛蓝的衣服,有的穿着像麦子一样金灿灿的裙子,还有的戴着碧绿的帽子……我们拥拥挤挤地睡在小屋里。  相似文献   

19.
信念的力量     
子非鱼 《家长》2008,(5):42-42
一块地,不适合种麦子,可以试试种豆子;豆子种不好的话,可以试试种瓜果;瓜果也种不好的话,撒上些荞麦种子也许能有收获……因为一块地,总会有一粒种子适合它,也总会有属于它的一片收成。  相似文献   

20.
那年夏天,回乡下看望年迈的父母.母亲正在院落里晒麦子,见我来了,急忙解下围裙迎上来. 老家最惹眼的除了漂亮的新房,还有院子里的两棵柿树.柿树苗是堂弟送的,他经常读书看报,就按照报纸上的信息从外地邮购了一些树苗.母亲把堂弟送来的两棵柿树苗种在了院子里,一棵向东,一棵朝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