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峰 《今日教育》2013,(1):79-79
2012年,浙江卫视播出的一档音乐节目《中国好声音》火遍全国。歌手的“好声音”总是令人难忘.而老师的“好声音”同样令人难忘。上学的时候,我因为调皮好惹事,学习成绩又差,经常是老师批评对象。我听到的老师的声音多是些“责难之声”“讽刺之声”“嘲笑之声”,鲜能听到老师的“好声音”。  相似文献   

2.
五、声音游戏一、教学目的:1.感知和区分各种各样的声音,在游戏中体验声音的产生;2.了解声音与人的关系,激发幼儿对发声现象的兴趣。二、教学准备:每个幼儿一件发声玩具,录音机一架,录有各种声音的录音带一盒。三、教学过程: (一)感知、区分各种声音: 教师:“左一片,右一片,隔着山头看不见。”猜一猜,这是什么?(幼儿猜出是耳朵) 耳朵有什么用呢? 幼儿:“耳朵能听见声音。”“没有耳朵,什么声音也听不见。”教师:听一听,这是些什么声音?(放录有各种声音的录音) 幼儿:“弹琴声。”“唱歌声。”“朗诵声。”“闹钟声。”“说话声。”“流水声。”“鸡叫声。”“自行车铃声。”“咳嗽声。”“说话声。”教师:除了这些声音,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 幼儿:“汽车嘀嘀嘀的叫声。”“小鸟叽叽喳喳的叫  相似文献   

3.
Flash可以用“事件”方式、“数据流”方式、“声音对象”方式调用声音。“事件”声音的主要特点是与时间轴不同步;“数据流”声音的主要特点是与时间轴同步;“声音对象”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不受时间轴的限制。可以实现灵活的声音控制。还可以直接控制硬盘中的MP3文件。这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下面结合笔者的课件制作经验。介绍在Flash中调用声音的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梁璐 《父母必读》2022,(6):79-80
<正>“你听见外边风的声音了吗?”“我听见了,声音好大,呼呼的。”“我也听见了,为什么有这么大声音呢?”在一个阳光洒满活动室的午后,我听到了孩子们在窗前的对话,连忙走到他们身边,把问题抛给了班内所有的孩子:“我也听到了呼呼的声音,那究竟是什么声音呢?”孩子们众说纷纭,“那是风的声音,风就是呼呼地叫。”“不是,风的声音应该是沙沙的,不是呼呼的。”  相似文献   

5.
“叽叽”、“叽叽”,这是成群的小青鱼游过时发出的响动声音。“咚咚”、“咚咚”,原来,驼背鳟鱼正在寻找伴侣,传过来的声音就像打小鼓的声音。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分析 《倾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课设计了“寻找声音”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两个活动。  相似文献   

7.
胡晶 《课外阅读》2011,(11):184-185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声的世界”的第一节,是全章的重点,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教材首先安排了四幅与声音有关的图片把学生带到声音世界中,创造出声的情境;通过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声音传播”,学生利用手边物品实验,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并应用这一结论解释自然和生活中的声现象。  相似文献   

8.
我找妈妈     
我独自一人在灯下看书,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铃声。我拿起话筒“喂”了好几声,那边传来一个怯生的声音:“你是妈妈吗?我找妈妈!”一个女孩的声音,稚嫩而低婉。“你找谁呀?”也许是受了那声音的感染,也许是怕惊吓了那端的孩子,我用极轻极细的声音问道。“我找妈妈,你是妈妈吗?”声音极为倔强,充满一种渴望,还有几分凄凉。我明白了,这是一个正在寻找母亲的孩子。我故意拖长了声音:“你是——”“我是安安呀!”显然,孩子有些迫不急待了,怕我挂断电话,声音也大起来了。“安安,你在哪儿呢?”我以母亲的情怀问道。电话那头“哇”的一声,女孩放声痛哭…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已颁布,课程改革国家级实验区及省级实验区的学校已开始使用新的实验教材。要很好地落实《音乐课程标准》中“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以及“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及歌唱中正确的呼吸方法”的教学目标要求,就必须了解和掌握最基本、最浅易的声乐知识与歌唱技能。一、关于“自然的声音”及其正确的施教方法1.“自然的声音”与“非自然的声音”“运用自然的声音来唱歌”是《音乐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要求,为此,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自然的声音”。自然的声音是指人们歌唱时从自然声区唱出来的最自如、最…  相似文献   

10.
北朝民歌《木兰辞》的开头一句“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织机的声音,一种解释是叹息的声音,我认为后一种解释是正确的。先从逻辑上来看。如果单看“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头两句,似乎可说是织机的声音。可是,紧接着读三、四句“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明确指出是木兰在叹息。如果“唧唧复唧唧”是织机的声音,那为什么“不闻机杼”呢?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相似文献   

11.
一、新型师生关系之一:倾听作为教师,你曾侧过耳朵,倾听过学生的“声音”吗?也许你在课堂上,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出色的“讲解者”,但你可能是一个失败的“倾听者”。在你那些温顺的“听众”(学生)中,蕴含着他们无数的“声音”,而且这“声音”等待着你的“倾听”。学生不仅有权利说出自己的“声音”,也有期待被“倾听”的渴望。然而我们过去的教育却造就了一批“失聪”的教师,他们对学生的“声音”充耳不闻,从而失去了与学生共同发展的良好时机;而学生也只能是一批“失语”的听众而已。教育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倾听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用心守望,让我们默默地守候那花开的声音。屏息静气,让我们静静地倾听那花开的声音。因为,那是心灵的声音。”反复读了几遍“静静地倾听那花开的声音”,又反复数遍咀嚼标题“静静地,听那花开的声音”。这个标题也许就是赵校长在经历了文中所谈的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不  相似文献   

1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咦,这是哪里发出的声音?哦,原来是教学楼“肚子”里的“寄生虫”在作怪。你听!优美的歌声,悦耳的器乐声,琅琅的读书声。听!怎么还有“叽叽喳喳”的声音?呵呵,是粉笔在黑板上欢快地行走的声音!真好听,嘘!别打扰它们哦!  相似文献   

14.
合唱是一种常见的声乐表演艺术,具有综合性、群体性的特点,通过多层次、多声部的表现和处理,使声音获得高度的统一与和谐。“合”指的是声音的统一,“和”指的是声音的和谐。文章对合唱训练中的“合”与“和”展开论述,以“合”促“和”,推动合唱人员之间的合作与和谐。  相似文献   

15.
“默”字在现行的小字典中,解释为“没有声音、不说话”,例如“静默”“默写”“默认”。再查“静”字,也有一义是“没有声音”,例如“清静”“安静”。然而从一些成语如“沉默寡言”“默然不语”“默然不应”“默默无闻”来仔细想,又有些不妥贴。因为“默是没有声音、不说话”,那么“寡言”“不语”“不应”“无闻”等又作什么用呢?难道是补“默”的程度的偏正  相似文献   

16.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的第一课。声音是自然界非常普遍的现象。至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一般没有留心去思考过。基于学生这样的实际,教者设想从学生非常熟悉的问题入手,让学生经历“倾听声音”、“制造声音”、“认识声音产生时物体的变化”等一系列研究声音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而得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的科学结论。一、倾听声音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什么了?(教师示意上课铃声)生:上课铃声。师:上课铃声在提醒我们干什么?生:该上课了。(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师:同学们,生活中除了…  相似文献   

17.
李明瑞 《宁夏教育》2013,(10):65-66
物理学中的声音分为乐音和噪音。我们把发音物体有规律地振动而产生的具有固定音高的声音称为乐音,如钢琴、小提琴、二胡等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乐音悦耳、优美动听。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学校也有声音,学校里的声音也有乐音和噪音之分。一所学校如果发出的是乐音,这所学校就处于积极向上的发展状态,它的发展就是生态、健康、良性的;反之,如果一所学校发出的是噪音,那么这所学校将是不和谐的。总的来说,学校里不能缺少三种乐音,即“读书的声音”“唱歌的声音”“教研的声音”。  相似文献   

18.
《家庭与家教》2006,(11):51
近来,小男孩冬冬经常只听“半截子话”,而且“爱理不理”的。医生为冬冬检查了耳朵和听力都没问题,经临床分析认为,冬冬可能是长时间被父母频繁的吵架声所侵害,被动积累成了情绪行为的“听感知”问题。什么是“听感知”“听感知”表现为孩子听的过程中的注意力,听后的理解程度。如果年轻的父母感觉孩子一直在听你讲话,但又不能就交谈的话题与你交流,这是一种“听而不闻”,就是孩子没有完成“听感知”。这是家庭中的恶性声音环境对孩子心理造成的“内伤”。一是尖利刺耳的声音;二是音量很高的声音;三是声音过多、过乱;四是声音混沌、不清晰。…  相似文献   

19.
2012年,浙江卫视倾力打造的“中国好声音”节目唱响全国,那些风格各异的“好声音”可谓High翻全场,震撼人心。“好声音”,让人有“不虚生此耳”之感,走进声音的世界,大家会发现:风声、雨声、鸟啼声……声声入耳;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温馨;书声、歌声、抚琴声……声声醉人。那么,我们在写作时如何将“声音”描绘出来,让你笔下的文字有声有色呢?下面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步人声音的世界,赏析精彩的“声音”描写的范例,剖析其手法与技巧,从而抒写出属于你的“好声音”。  相似文献   

20.
训练童声合唱队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手段也是各不相同的,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一致的,努力提高合唱队员演唱的技能技巧,使合唱队的声音变得和谐统一,优美动人。我在教学实践中,也尝试摸索了几种方法,运用起来也颇有收效。一、“假声”示范法声音示范在音乐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俗话说:“讲十遍不如唱一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合唱教学中,我们常常要求学生的声音要“轻、柔”,要“真假声结合”,要有“头声共鸣”,那么“真假声相结合的头声共鸣”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声音呢?光讲理论是无济于事的,还需要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做示范。由于教师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