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特别是教师道德素质的批评和指责越来越多,教师的道德和职业声望不断受到质疑。本文通过对教师道德内涵的探讨,对目前教师遭遇到的一些道德“两难”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试图找出教师之所以陷入道德“两难”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出现了学生对教师的“轻视”现象.而且有逐步蔓延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道德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的角度详细剖析了“轻师”现象的原因,认为“轻师”现象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当前的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以学生心理特点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出现了学生对教师的"轻视"现象,而且有逐步蔓延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道德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的角度详细剖析了"轻师"现象的原因,认为"轻师"现象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当前的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以学生心理特点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道德冲突”,通俗地讲,是指我们自身目前存在的道德观念与社会上公认的道德观念的差异。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一次“道德冲突”带来的不只是影响学习,而且不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更有甚者将改变一生。学生小A在初二以前,学习成绩优秀,性格开朗,一直担任班长职务。然而,在初二的期末考试中,旁边同学问他某题的答案,他虽未告知,但因做了回应,仍被老师认定为有作弊行为,结果被撤销了班长职务并被通报批评。从此,他总觉得同学们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并且产生了厌学情绪,学习成绩一再下滑。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中学时期的道德认知是以“好…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导致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念呈现多样化取向的背景下,培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敏感性成为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道德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能够在精彩纷呈的价值多样化社会和随时产生的道德冲突面前做出清醒的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和道德抉择: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道德生活实践应该是知行统一的.然而,现实中却普遍存在着“知而不愿行”、“知而不能行”、“高知低行”等“知行脱节”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既有道德学习的动机不纯、盲目的媚俗心态、残缺的心理素养等主观因素,也有道德教育失真、道德宣传与道德传播方向失导、道德环境的污染等客观原因.要实现知行统一,就必须化道德他律为道德自律、净化道德环境、加强师德建设,形成道德示范体系.  相似文献   

7.
道德绑架一直是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解问题,背后隐藏诸多因素。通过分析其内涵,认为道德绑架是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高尚品德要求人们遵守道德义务。就其影响而言,不仅使公民的私权利受到侵害,而且使道德的合法性受到质疑,致使道德功能发挥受到影响。因此,解道德绑架难题,需要从社会、媒体、道德、个人等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会工作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两难"的反差现象,即很多社会工作机构人才缺失,出现"留人难"的现象;而大量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却又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本文从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两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两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通常存在盲目崇拜、用语低俗、沉溺游戏、诚信缺失、侵犯版权等道德失范现象,这主要是由大学生自身特性、网络社会特性、虚拟与现实的道德背离、网络法律缺乏、网络伦理教育缺位等原因造成的。为避免此类网络失范现象的出现,就必须开展校内外文化活动,建立网络技术监督机制,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过去,人们一直用“干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的竞争激烈,而今,“考研”较之高考,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资料,1997年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数为24.2万人.1999年为31.9万人,2000年则急剧增加到39.2万人,200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62.4万人,2004年为94.5万,  相似文献   

11.
马志富 《班主任》2008,(1):30-31
星期一是新一周的开始,按理说经过双休日的充分休息,学生在星期一应该精力充沛,思想集中。但事实并非如此。据统计,一周中,星期一这天学生注意力涣散、纪律松懈、作业质量差,精神疲惫等现象所占的比例较高,我将之概括为“星期一现象”。这种现象的成因是什么,如何解决呢?  相似文献   

12.
“考证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证现象”探析□胡成功胡成功/湖北农学院高教所(邮编434103)近年来,大学生考证在高校蔚然成风,不少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纷纷参加计算机、外语、法律、会计、文秘、公关、摄影、导游等方面的资格考试,以获取有关证书。对此有人予以充分肯定,甚至认为...  相似文献   

13.
过去,人们一直用“干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高考的竞争激烈,而今,“考研”较之高考,已经有过之而无不及。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资料,1997年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数为24.2万人.1999年为31.9万人,2000年则急剧增加到39.2万人,200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62.4万人,2004年为94.5万,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的大潮,市场经济的洪流,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汇和撞击,对教师道德建设发生着重大的影响。出现了把市场经济同师德建设对立起来的“两难推理”。 一 在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建设问题上,存在着两种认识上的分岐: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大力解放和发展,有赖于推进市场经济。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会冲击教师道德建设,甚至导致教师道德的堕落。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市场经济就要“降温”。另一种观点认为,加强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建设,就会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束缚社会生产力。于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就该“降调”。“要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么建设教师道德,二者必居其一”。这种“两难推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如今的学生普遍存在"言行不一"的现象,也就是说,学生的行为表现和道德认知不一致.但是,我们往往忽视另一种现象:学生道德认知的水平越高,行为与道德判断力的一致程度也越高.所以,学生的道德判断力是决定其道德行为的最基本因素,而学生的道德判断又取决于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因此,在如今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促进学生道德判断力的提升,是学校德育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作为学校德育主阵地的品德课堂,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责任.  相似文献   

16.
助人两难现象频发已经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它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道德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试对社会和谐、人际关系等带来的不良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探析,提出以社会主义道德观为中心,从树立明确的社会主义善恶观、弘扬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精神、规范社会伦理和建立社会主义道德补偿机制等四个方面完善良好社会风尚,弘扬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7.
最近,班上男女同学情绪对立严重,经常发生“战争”。男生爱说:女生最没用,最讨厌;女生爱说:男生最无能,最粗野。该怎样解开这个死结呢?  相似文献   

18.
梅花有着傲雪斗霜、独步早春的玉骨和俏不争春、谦逊无私的冰心。梅花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没有兰花那样香气袭人,也没有郁金香那样硕大艳丽,之所以千古传诵,靠的就是一种梅花精神,所谓梅魂是也。中国人偏爱梅花是因为梅花与中国人有相同的品格。梅花被人格化,与我们的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本文从梅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和梅文化现象成因两个方面挖掘梅文化现象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力。他们有权决定学生成功,还是失败:赋予学生权利,还是剥夺学生权益: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赏识学生,还是惩罚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给予学生自由,还是桎梏学生手脚。这种“霸权”若不加以控制,就很危险,极易给学生造成伤害,产生很多负面效应,甚至酿成恶性事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