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语是词汇这个大家庭中极富表现力的成员.长期以来,语言学界对它没有给予应有的关注,主要是因为在其定性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不应忽视流行语所具有的语言学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作为一种鲜活多变的语言现象,它是把握时代脉搏、剖析大众心理的一个既独特又有趣的视角.对于流行语,我们不要过度排斥,也无需大肆吹捧,它会沿着语言客观规律所铺设的道路走下去.  相似文献   

2.
流行语是一定时期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心理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产物,独立学院的校园流行语揭示了独立学院学生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如积极进取心态与消极心态并存,彰显个性同时又盲目从众的心态,急于求成、盲目浮躁的心态,造成学生这些心态的原因既有就业的压力也有独立学院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个性特征的影响,同时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研究学生特有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对于教师教学以及学校制定相关的政策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流行语大量涌现与社会的进步、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对流行语的构造方式和来源作了系统的归纳,并对其中的生成方式的特点做了简要分析,指明在这些流行语之后隐藏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底蕴和深层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4.
网络流行语的文化生态与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流行语成为网络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因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力之大,网络流行语已超越网络流行范围,正从"网上"走入"网下",从小众走向大众,延伸至反映社会热点、形成社会评判,甚至显示出动摇传统媒体话语霸权地位的倾向,因此值得深入关注和研究,并加以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5.
网络流行语可以反映出网民的社会心理状况。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分析,总结出来其具有创新性、娱乐性、简洁性、不规范性、非本土性和隐含性。这些特性体现网民了社会心理的矛盾与统一体:宣泄与轻松的统一、跟风与反叛的统一、从简与含蓄的统一。此外,这些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也体现了对交际语境的顺应。  相似文献   

6.
高校流行语的社会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流行语是一种社会语言变异现象,反映了深层的社会心理:从众扎堆心理、压力宣泄心理、语言游戏心理、尚简求快心理、猎奇求新心理、委婉含蓄心理等。对待高校流行语现象既要有宽容心态,又要加以适当地引导。  相似文献   

7.
流行语是社会发展的折射反映,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特定社会文化心态的具体体现。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新时期人们社会文化心态的复杂多样性。新时期人们纷繁复杂的社会文化心态主要与社会转型期的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国民性格有关。  相似文献   

8.
流行语作为一种时代现象,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普遍关注的问题或事物,是一根敏感的社会神经,一张现实社会的晴雨表。透过这些流行语的表面现象,我们可以洞视现实社会的百姓心理渴求。每个时代都会在社会世相中打下它的基本烙印,而流行语本身就是这一世相民情的真切反映,是民族文化心理态势的揭示。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社会文化的载体,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科技乃至文化有着重要影响。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流行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影响范围已经远远超越网络本身,已经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显示出动摇传统媒体话语霸权地位的倾向。网络流行语流行如此之广,影响如此之大,这和大众的社会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拟从当代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动因及社会心理变化入手,探寻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流行语的社会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从21世纪以来每年都由权威机构发布主流媒体流行语,至今已发布20类以上逾几百条流行语。这些流行语反映的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社会生活等领域的热点问题。跟踪流行语并对其进行深层次研究,是观察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1.
流行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它是透视社会的反光镜,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特征,表达了人们丰富的文化心理。人们可以透过流行语来观察社会的发展,了解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大众心态。以2013年十大流行语为例,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谈流行语的生成途径,从文化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解读流行语蕴涵的文化心理,可窥见流行语重要的社会文化价值和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校园流行语与社会变革和文化潮流密切相关。校园流行语的盛行反映了青少年学生独特的个性心理,是青少年文化符号的表征、文化时尚的昭示,对充实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言语氛围、调节学生心理、缓解学习和竞争压力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当前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导致了流行语文化参差不齐,雅俗共存。一些校园流行语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信息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培养以及校园语言规范有着一定的不利影响。教育工作者应该利用好流行语文化,提高学生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流行语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表达内容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流行语是在互联网媒介等技术发展和公众网络资源普及基础上的产物,它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不仅属于语言学的研究范畴,本身所具有网络文化的特性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发展的结果,也属于社会学研究范畴。网络流行语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意蕴,本文试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网络流行语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贺菁 《海外英语》2011,(9):356-357
流行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关注流行语,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关注。通过校园流行语的传播和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集体的心理特征,是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镜像。研究21世纪以来校园中经典流行语变迁现象,能看出流行语一种显现的社会文化现象,即流行语文化的全球化,文化心态的大众化及社会心理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5.
以安徽高职院校的学生为例,着重从心理、认知、文化三个独特的视角探讨当代大学生的流行语。通过透析,其流行语表露了他们的考试情结、恋爱情结和网络情结;表现了类推性、隐喻性和对称性的认知属性;体现了同音词谐音的文化、新潮的时尚文化、微时代和云时代背景下的草根文化、东西方融合的文化。  相似文献   

16.
透过“PK”的流行风,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角度探究其来龙去脉,即外来语的借用和专业术语的泛化,以及这种现象背后隐含的社会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王峰 《考试周刊》2013,(16):26-27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语言作为一种开发性的动态系统突出体现在词汇上,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浏览网页,人们随处都可以看到现在较之前发生变化的词汇。"屌丝"这一词汇,作为2012年最火爆的流行语已经形成了大面积的影响,同时作为网络热词,它更代表着一种文化现象。本文对"屌丝"这一网络词汇的起源、定义、应用、影响等作一般性的分析,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依托就"屌丝"一词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社会流行语作为社会的晴雨表,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和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新颖性、流行性,使它具有时尚符号的特征;同时,作为流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又表现出强烈的文化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社会心理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迷信送礼”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每年都可能发生、流行,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它的产生有其现实的社会背景、微观心理基础和传播的社会心理机制。因此,社会心理要素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当代审美文化被实用主义哲学思潮所驱动,呈现出具有浓厚商业气息的消费化、娱遣化、包装化、快餐化、广告化、媚俗化等特征。如果用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心理”中介理论来审视,便发现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社会经济规律的必然,是文艺生产适应并满足文艺消费市场的需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文艺创作的主体可以放弃主观能动向文艺消费市场投降,相反文艺家应通过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力去引导市场朝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