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景明和李梦阳作为明代中期诗坛璀璨的双子星,他们的赠答诗数量多,质量高,在思想内容与创作方法上体现二人的共同特征,意蕴丰富且具有现实主义精神,而在诗歌艺术方面则表现出各自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韩芬  黄鹏  韩蓉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113-115
宴饮之风,始于先秦,至春秋时代,于宴饮之际赋诗的风气下产生席赋诗,对后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六朝时期,宴饮之风大盛,产生了大量的赠答诗作.通过对六朝文人为诗而宴的宴饮之风和文人席间赠答唱和的分析,找寻六朝宴饮之风与六朝时期赠答诗兴盛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依据赠答诗中思想感情的转移,可将魏晋赠答诗的嬗变轨迹分为三个阶段:建安时赠答诗中交流沟通与个体抒发并重;西晋于谀美颂德之外,出现淡化交际应酬、倾向于个体抒情的赠答诗;东晋赠答诗则将交际重心置于体玄悟道.  相似文献   

4.
诗歌中题材与诗体是一种辨证互动的关系,新题材的出现对诗体的发展变化有直接的促进作用。晋宋之际山水作为诗歌表现范畴的确立、山水描写艺术的发展,使赠答诗经历了一个显著的诗体解放过程,突破了西晋以来四言体赠答诗的发展困境,同时确立抒情体物的新的诗体内涵,形成了新的赠答诗艺术传统。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赠答诗源远流长。赠诗的产生似可上溯到西周初叶;确凿的答诗的出现是在秦、汉之际;配套齐全的赠答诗正式出现于东汉后期。而它的强势勃兴和真正成熟则是六朝以后,这在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文总集——《文选》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高适是盛唐时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与关注,但他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赠别诗尚未得到人们应有的认识。从其赠别诗的内容、风格等方面进行考察,认为其赠别诗在内容题材、风格等方面对赠别诗的发展做出了开拓与创新。这也是高适成为盛唐大家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王昌龄是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冬天,离京赴江宁的。著名诗人岑参写诗相送:“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他也以诗作答:“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副职守兹县,东南棹孤舟”——似乎彼此都有些伤感。途经东都洛阳,著名诗人李颀、綦毋潜在白马寺为他饯行,吟诗送别。李颀诗云:“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  相似文献   

8.
《诗家三李论集》包含着余恕诚几十年来对唐诗的一系列宝贵创见.余恕诚之唐诗研究,在艺术造诣、史料价值的鉴识等方面,体现出灵心直凑单微,发前人所未发的特色;在文学史宏观、文献史宏观等方面,则是体现出巨眼见微知著,发前人所未发的特色.这两大特色,既是各具价值的,又是有机结合的.  相似文献   

9.
南龙翼将比较批评广泛运用到他的诗评活动中,他对唐代诗歌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包括比较批评初唐诗、盛唐诗、中唐诗、晚唐诗,对宋诗、明诗也以比较批评方式论之,折射出了南龙翼古典诗学批评方式所蕴涵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以《古今和歌集》与《唐代送别诗名篇译赏》为文本,从构思、内容等方面对日本古代离别歌与中国唐代送别诗进行比较,以探讨中日两个民族在离别情感表现上的异同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杜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两句诗一般被人认为是倒装句,其常式句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认为读者在品读杜甫原句时,一般是不大会产生歧义。本文基于对这两句诗语言文字的不同排列组合而产生的7种表达方式的分析,对传统的读诗解诗方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2.
闺怨诗是以闺中思妇的忧愁哀怨为主要描写内容的诗歌,在古代诗歌作品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尤其是征人之妇的痛苦,受到了诗人们的广泛关注.作者重点分析了以"征妇怨"为描写对象的闺怨诗的特点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