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不断增长的贫困大学生群体如何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文献的实证调查研究和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比较非贫困生而言,在心理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性以及自卑感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研究当代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17名贫困大学生及123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SCL-90中,各项因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且贫困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国内青年组常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躯体、强迫、抑郁、偏执、精神病性几项因子上存在系别差异。结论:经济贫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强迫症状、情绪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在贫困大学生中较为普遍,但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数较少。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测量法和半结构式访谈法探讨贫困大四学生的就业压力现状,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应对相关不显著,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积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消极应对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消极应对在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学院大一和大二90后的本、专科学生495人进行了应对方式和心理自评量表的问卷研究。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及心理健康总均分存在着性别差异,但在年级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在应对方式上,女生在求助与幻想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专科生比本科生更可能采取退避的应对方式;大二学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求助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存在着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因此,要完善应对策略与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7,(35):130-131
当代艺术类贫困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其他专业大学生一样正处于青春期的末期,向成年期过渡。处于青春期末期阶段的艺术类贫困大学生,在艺术类专业学习过程中,由于他们的心智仍未成熟,还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贫困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心理障碍。发掘目前艺术类贫困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从学校和个人两个方面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使艺术类贫困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为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步提供了更好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7.
运用症状自评表(Scl-90)对400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4份。从性别、年级、独生子女与否以及是否师范生等方面做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症状自评量表在师范与非师范方面强迫、人际关系、抑郁三个因子有差异,在不同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外,其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大学生应激应对问卷,对1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生活事件压力源的前两位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一类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和其他因子上得分均高于三类学生;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大部分首选是解决问题和幻想,并且心理状态越好,则更少地使用退避和自责等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对自杀态度的影响,采用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和自杀态度有显著差异;(2)自杀行为的态度与SCL-90的各因子显著相关且均为负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求助呈显著正相关,与合理化负相关显著。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心理健康水平的抑郁因子和应对方式中的求助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进入大学这座向往已久的象牙塔,随之带来的便是大学应届毕业生面对更加沉重的就业压力,而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焦虑相较非贫困大学生而言就更为显著,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就业焦虑状态和解决方法的研究,对于高校来说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某高校2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以工具性应付方式为主;男生与女生在求助与自责这两个应付方式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2、p=0.01);农村大学生与城镇大学生在求助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4);理科与文科、工科大学生在自责(p=0.03)、退避(p=0.03)因子上存在差异;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与心理异常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p=0.00)、幻想(p=0.00)、自责(p=0.00)、退避(p=0.00)应付方式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应付方式之间有相关关系,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付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付方式问卷(CS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扬州职业大学的6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568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贫困生276人。高职贫困女学生、文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付方式是主要影响因素,高职院校要引导贫困生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维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聋人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1名正常在校大学生,166名聋哑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研究发现:⑴聋人大学生六个应对因子的均分均高于正常大学生,其中“自责”和“合理化”“解决问题”、“退避”四个应对因子的均分差异显著。⑵聋人男大学生使用六种应对方式均多于正常男大学生,其中“合理化”、“自责”、“解决问题”和“退避”应对因子均分增加达到显著水平。⑶聋人女大学生使用六种应对方式均多于正常女大学生,其中“自责”和“合理化”应对因子均分增加达到显著水平。⑷聋人男大学生的“解决问题”、“自责”、“合理化”三个应对因子高于女生,女生的“求助”、“幻想”、“退避”三个应对因子均分高于男生,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滇南边疆民族地区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随着高教各种体制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凸现。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贫困生的心理特点有着一般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共性也有其独特性。本研究以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对滇南边疆民族地区两所高校的762名“贫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查。结果显示边疆民族地区贫困生的躯体化、强迫等九因子得分均值高于国内18~29岁青年常模,且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因性别、家庭收入等因素而异。贫困生主要的心理症状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妄想症,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低。鉴此,应加大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和助困育人环境的建设以促进贫困生心理的健康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家庭环境对医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运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16PF、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55名医科大学新生进行研究。结果:1.心理健康水平不同的学生家庭环境有显著差异;2.家庭的组织性、知识性、道德性、亲密度和独立性好,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的人格因素得分较高;3.亲密度、知识性、成功性和娱乐性好的家庭,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较多;4.组织性、控制性和道德性差的家庭,学生消极应对方式较明显。结论:说明家庭环境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应对方式有重要影响,我们应注意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0名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高考学生在强迫、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和情绪波动性5个因子上都普遍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应届生学习压力显著大于复读生;(2)对于应届高考学生来说,男生的学习压力显著高于女生;对于复读生来说,男生的心理不平衡显著高于女生;(3)在压抑维度上,应届生和复读生存在显著差异,复读生高于应届生;(4)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211名高职院校的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分析了高职学生压力应对问卷、情绪智力量表(EIS)、一般心理健康(GHQ-20)的特点倾向,并就压力应对、情绪智力、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研究发现高职生应对方式、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应对方式、情绪智力中多维度对心理健康各维度存在回归效应。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74个农村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初中生在三个量表中的部分因子要显著高于非留守初中生,这些因子是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中的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情绪不平衡,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的发泄、幻想和忍耐,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人际关系敏感,丧失和健康适应.与非农村留守初中生相比,农村留守初中生面对的生活应激值要更大、应对方式更多是消极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人格、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对26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相关分析与结构方程分析表明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积极应对可正向预测心理健康、消极应对可负向预测心理健康;人格各维度直接或通过应对方式间接作用于心理健康;人格的外向性、行事风格、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对积极应对有着正向的预测作用,行事风格还对消极应对产生正向的预测作用。结论:人格直接或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应对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国内外关于应对方式的研究,总结应对方式与性别、年龄和年级、应激源以及人格特点的关系,分析应对方式对抑郁症状、焦虑情绪和其他心理健康指标的影响,能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并根据相关因素,探索如何进行应对方式教育,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