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曹志平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3):63-65,104
李之仪首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视词为一种文体,在理论上把词提高到与诗、文等其他文学样式分庭抗礼的地位,强调了词体的独特性和词艺的特殊性,表现了他对含蓄深婉、韵高趣雅、精妙难能的词学理想境界的追求。李之仪“自有一种风格”的词学理论,在北宋词学批评史上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婷 《语文知识》2011,(4):85-86
陈子龙是明季爱国志士、文学家。他有词集《江蓠槛》、《湘真阁存稿》,有词学理论篇章《三子诗余序》、《王介人诗余序》、《幽兰草题词》、《宋子九秋词稿序》等。陈子龙词的主题不外乎闺情、咏物和感怀,且绝大部分以春日为对象或以春日为背景,在表面的婉丽哀艳后面寄托着深刻的人生理想、生命感慨和时世之叹。  相似文献   

3.
王恽作为元代前期的重要词人,词学观念较为丰富。王恽作词重视情致,这首先指合乎温柔敦厚之诗教精神的雅正之情,体现为强烈的淑世精神,还指符合士大夫审美理想的闲情雅意。在作词法度上,王恽小令或慢词能守前人矩镬,又引入白居易诗论,要求词以美刺,用于表达政治性诉求。词风上,既推崇豪放疏快,又不废雅化之“清”。这些观念于前人尤其苏轼、辛弃疾、元好问三者多有所取,渊源脉络十分清晰。  相似文献   

4.
针对宋初香而弱的词风,苏轼在诗祸日炽、诗的言志功能受到约束的环境下,提出词“自是一家”的革新主张,力图使词摆脱音律的束缚,改变“娱宾遣兴”的功能,其根本的目的是借词来承载诗的抒情言志功能。李清照则是在徽宗朝提倡音乐复雅的环境下,有感于词坛多种风格并存,试图通过“自是一家”的革新理论,来规范词的文体特征,对传统词风进行雅化,使词获得与诗同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的“词界革新”虽然对于拓展调的内容、丰富词的艺术手法、增强词的表现力等起了一定积极作用,但这却是以削弱乃至消亡词的“合乐性”这一基本特征为代价的。对辛弃疾的“词界革新”的评价应实事求是,无须任意拔高。  相似文献   

6.
黄遵宪是晚清爱国诗人,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黄遵宪一生付出了极大努力。他极力批判旧文化,以出使国外为契机,逐渐吸纳西方文明。用于中国的维新变法,形成了自己的比较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并力所能及地付诸社会实践,对晚清的社会政治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也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7.
邹祗谟词论是清初词学进程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云间词派向阳羡词派、浙西词派流变的中间环节。邹祗谟推尊词体,其尊体观上继陈子龙风骚寄托之说,下启陈维崧存经存史说。同时,邹祗谟推重今词,这有助于推动词学创作的兴盛。更为重要的是,在清初"花草"之风盛行之际,邹祗谟给与南宋词相当大的关注,重视姜史婉约一派和陆游闲澹一派,为此后词坛的发展拓宽了道路。此外,邹祗谟主张创作中求新立异,同时提倡规范词律,强调辨体,促进词体保持本色的前提下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明代是中国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词韵、词谱之家专书,自明代始;明人编集的词选甚多,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毛晋《宋六十名家词》尤堪称词学构建的大工程;明工词学批评在词史观、体性论、主情说三个方面均有创辟。  相似文献   

9.
作为客家人的黄遵宪,自小受客家文化的熏陶,有着浓郁的客家情结。他一方面积极发掘客家、热情颂扬客家文化,提高了客家人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地位。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客家资源,成就了他在文学和学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他的文学创作,继承了粤东客家文人的传统,有意识地以客家方言入诗,并顺应时代潮流,将新观念融于创作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诗风,成为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从而为客家研究和客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评价梁启超、黄遵宪等人的诗界革命,可以联系他们对小说界革命的看法,他们面对两种文类革新时发言的姿态是很不一样的。在以激进的言论探讨小说界革命的同时,对诗界革命的态度却是审慎的,甚至趋向保守的。这说明不同的文类成规对美学变革有不同的制约作用。梳理和比较梁启超、黄遵宪等人面对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不同反应,可以借此更深入地反思古典成规对诗歌革新的强大牵引力。  相似文献   

11.
试论黄遵宪的日本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思想家,是近代中国最早系统了解和介绍日本的人。他仰慕日本明治维新式的西化运动,明确提出以"日本为师"的政治主张,并积极推动实施;他对日本的侵略性有一定认识,警惕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威胁;主张加强中日友好往来。黄遵宪的日本观,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遵宪和丘逢甲同是晚清客家名人,“诗界革命”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两人自1889年京城相识便结下了忘年之交,在此后的十几年里经常书信往来和诗歌酬唱,交情甚笃。学界对他们的交往有着不同的解读,或认为“诗坛争雄”,或认为“亲密无间”。通过再梳理黄、丘的文字因缘,提出了黄、丘的诗歌酬唱和交往是自觉的,彼此并无意于诗坛争雄,但唱和的频繁程度和唱和中大量用典的现象,给时人造成了诗坛争雄的印象观点。从一个新的视角重新评价黄、丘的交往,即回归他们本身,回归晚清粤东客籍诗人群体,回归诗歌以及“诗界革命”。  相似文献   

13.
黄婉是清代湘籍著名女词人之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社会背景塑成了她偏于病态的柔婉性格。其词风靠近花间 ,夜与梦为词作的主要意象 ;抒情风格偏于含蓄幽约。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以文化启蒙先驱的姿态倡导书面语变革。他早年的"我手写我口"与"言文一致"等诗歌理论与创作对中国新文学建构产生了深远的意义。他高瞻远瞩,深刻揭示了语言革新的方向与最终目的,即作为白话的书面语必将成为正宗语言,但是,也留下了"缺憾",书面语变革的难题正是后人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对于黄遵宪书面语变革问题的考察不仅有助于准确而深入地把握其诗歌理论的深刻内涵,而且能够切实地理解在晚清至现代文学转型中书面语变革诉求的艰难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外交家、爱国诗人和维新政治家,他的君主立宪思想政体观是不完全等同于英日君主立宪模式且具有中国特色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体模式。这种中国化特色是由黄遵宪个人才智和当时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它的合理内核和政治实践在中国近代史尤其是思想史上产生过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在宋代坛其声名与苏轼相埒,在宋代诗坛亦享有盛誊,其词稍逊于诗,但亦有一定的名声。曾因所参予编修的《神宗实录》失实而被贬黔州,后移到戎州。蜀中六年,黄庭坚诗歌创作相对减少,而更多地致力于词作,量词风与前期相比有了较大变化,句法光高,笔势放纵,实天下之奇作。  相似文献   

17.
黄节词评析     
顺德近代著名诗人黄节也填词,向少人知。通过对《黄节诗集》所辑录到的三首词的分析,展现词的立意超卓和表意新颖,并与古今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证明黄节的词不亚于他的部分诗,也不亚于古今的某些名篇,进而显示研究黄节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遵宪与《日本国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填补了近代中国日本资料方面的空白,进一步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使其视野真正定位于整个世界。他在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学习日本维新改革的政治主张,启蒙了中国人的思想,提供了一个救国的尝试性处方,成为中国维新变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下半叶开始,在美洲华侨逐渐增多,华侨会馆应运而生,且在华侨社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然其受孤立性和美国排华影响遭受美国歧视与排斥。1882年,黄遵宪到美国旧金山担任总领事,时值美国排华的高峰期,华侨会馆面临内外交困,经世务实的黄遵宪为维护华侨利益,其改良主义的法治思想在遭遇美国民主法治之后得以发酵,在此指导之下,其对华人会馆做出整合,进行组织和法律的规范,并联合华侨之力量抵制排华,为华侨会馆的法治化、近代化开启进程,对美国华侨会馆的演变、发展和华侨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遵宪对西方现代教育思想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与他长期的职业外交官经历有密切关系。研究黄遵宪教育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了解黄遵宪教育思想的内涵、分析他的教育实践过程及其对区域教育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这对研究客家梅州地区教育发展历史,促进区域教育文化的和谐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