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段时间有个在中学教书的朋友去参加一个教育技术培训,回来后我问他,一周主要学了些什么?他思考了一会儿,认真地说,我们这几天主要是学Flash,老师就教了我们怎么做一个飞来飞去的“球”。  相似文献   

2.
聚焦     
《上海教育》2005,(11A):4-5
10月17日19时06分,一代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我们怀念巴老,不仅仅因为他对中国学发展的巨大贡献,更因为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3.
章对20世纪西方美学主潮作了一个总体的描述,并找出了一些主要西方国家学艺术理论发展的共同趋向,指出对于学研究工作来说,对这个趋向的认识是重要的,可帮助我们了解自身的定位,有助于我们在研究学的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研究对象有一个清晰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夏天的时候,我们送小年去学游泳。同游者有一个叫东米的小朋友。,游了没几天,东米没来——冒雨在阳台下练憋气,结果发烧了。小年很兴奋,因为:“我一直学,他不学。我就游得比他好了。”惭愧.成年人也有一样的幸灾乐祸和私心,只是不敢表达得这么赤裸裸。  相似文献   

5.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名诗人,他的诗歌艺术在不同时期显现出所受的不同外来影响。纵观戴望舒一生的学活动,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诗歌所受的外来影响存在着多元性。主要外来影响是法国浪漫派、法国象征派、法国现代派、国际无产阶级学运动和苏联学。  相似文献   

6.
我们的儿子名叫苏宸,怀孕9个月时因胎儿脐带绕颈而被迫早产。当时我们想:这孩子先天不足,后天的智力开发不易有成,只要他身体结实,予愿足矣。时光飞逝。"渐呀"学语的苏宸转眼间变成了一个"捣蛋鬼",经常因为好奇、好动而问下"大祸":学倒开水烫伤;学削苹果割伤;乱拆玩具扎伤。更叫人心烦的是,只要大人拿起工具修理东西时,他总会走过来凑热闹,问个不停,甚至毛遂自荐帮倒忙。开始真是觉得挺讨厌的,后来我们静下来仔细想想,自己小时候也是如此,其实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这样的。于是,我们就开始琢磨,如何能顺应孩子的天性,把他的…  相似文献   

7.
老舍与北京有着不解之缘。他不但生长于这座古老的都城,对这里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有着极其特殊的感情;而且他一生的学创作活动,主要也是以北京的生活为基本素材的。他对旧北京的不朽描述,使他成为中国现代学的泰斗。如今人们已经公认,老舍本人便是这座古城在学上的一个象征。然而尽管这位大学家为北京留下了那么多精彩之极的描述,可是当真让他拿起笔来写一写他本人与北京的这种缘份的时候,他却四顾茫然,大有不知云何之意。这便是我们读《想北平》的开头所得到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于俊青 《现代语文》2006,(11):41-43
阿英是近代国难学研究的开拓,郭延礼先生在《阿英与中国近代学研究》中说:“阿英是在近代学研究的拓荒期用力最勤、成果最多、贡献最大的一位名的中国近代学研究专家。”阿英对近代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近代国难学研究。1936年,他在《〈近百年中国国防学史〉自序》中说,我们的学史家“一向只会评章的优劣,争辩谁是正统谁是非正统,早都有‘国家事,管他娘’的成见在胸”,并不重视研究近代以来丰富多彩的国难学。鉴于此,阿英亲自撰写了《近百年中国国防学史》,论述从鸦片战争到1935年日本增兵华北近一百年来的中国国难学,遗憾的是这部书稿已佚。但他编辑的《近百年来国难学大系》、《近代国难史丛钞》等作留下来了,这是我们宝贵的学遗产。阿英先生有着高远眼光,其国难学研究填补了近代学史的空白,提供了重新审视学史的崭新视角。然而,阿英之后却鲜有人问津这一领域,我们今天循着先贤的足迹前进,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小猴学艺     
在森林里,住着爱学习的小白兔,爱吹奏的小熊,坚持锻炼的小鹿,还有一只小猴子。小猴也想学一样本领,他看见小兔天天写作文,就想学写作。开始,小猴觉得写作文蛮有意思的,可是后来,他越写越不耐烦了,心想:写作文太麻烦了,还是学别的本领吧。小猴看见小熊在吹喇叭,也拿了一个学着吹。他看见小熊吹得一点也不费劲,可自己怎么吹也吹不好,心想:吹喇叭太难了,还是学别的本领吧。后来,小兔成了作家,小熊成了音乐家,小鹿当上了运动健将,只有小猴什么本领都没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你想学到真正的本领,那就一定要努…  相似文献   

10.
在澳洲,接触最多的人,除了房东,就是这个Matt了。其实Matt的全名应该是MatthewCowon,只不过,我们这些人中从来就没人叫过他Matthew,因为他说这称呼显得太疏远;也没人叫过他Mr.Cowon,因为他说这又太沉重了,受不起。总的来说,他是个很有趣的人,而且长得很不错。Matt是我们的老师,他当老师很尽职———陪我们玩,也带我们玩,当然,教我们学英语是他的主要工作。只不过,他上课和玩区别不是太大,所以也就没有什么老师的威信。Matt的课上得很不错,很全面———不但告诉我们澳洲的历史,比较浅显的地理知识,培养我们说话、写…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就具体地学一学人物描写!”孙老师讲理论很有一套。他总是先给我们班的几个尖子透透风,然后,他们在班上就一唱一和的给我们演起戏来。你还别说,这么着,我们既看了热闹又学了知识。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常常会遇到意外发生的事情。一次,我做体育观摩活动。活动进行到高潮时,为了帮助孩子调整运动负荷,放松一下,我们玩了一个过渡游戏“听鼓声学老师变动作”。大家听着鼓声学我做动作,这时雪峰小朋反却开始学狗熊爬,装狼吓唬小朋友,他的动作总是和我的不一样,引得小朋友和观摩的老师哈哈大笑。他更得意了,开始乱跑,逗小朋友,游戏有些乱了。当时我很着急,思路也被打乱了,怎么办呢?我想,既然他要表现自己.要引人注意.那我就满足他的愿望。我稳定一下情绪,变游戏为“听鼓声学雪峰”。他一听,先是停了下…  相似文献   

13.
当前,研学旅行主要存在两种认识与实践误区:一是将研学旅行视为“事物”的学习,把世界看作一个个孤立的、有限的且确定性的事物“集合”,否定了旅行的经验性意义;二是将研学旅行视为“事情”的经历,认为世界由个体主观经历的“事情”构成,使研学旅行沦为一般意义上的游玩。事件哲学为我们重思研学旅行的内涵与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路。在事件哲学的视阈下,研学旅行具有双重事件属性,而“事件”的联系性、创生性、他异性和意义性等特征也为建构以事件为本体的研学旅行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人物,我们必须把握人物的身份地位。《祝福》中鲁四的身份地位文中有具体的交代,他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鲁镇人心目中的“鲁四老爷”,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乡绅。基于这一点出发,分析鲁四这个人物也就不难了。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著名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博学多识的学者。他的主要思想学说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之中,细读《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一生致力于"为学"。本文从好学、会学、博学三个方面论述孔子的"为学"之道。  相似文献   

16.
曾祥芹住《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中提出了语文教育中“文章主体观”。他说:“文章学不但是语文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语文学的主要分支。从语文知识系统看,文章知识是其中的主体部分;从语文能力系统看,文章写作能力是其中的主导方面;从语文教育系统看,文章读写教学又是其中的主要任务。”他进一步指出:“文章学不但是语文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而且是语文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支柱。”语文教育是一个复杂、巨大的系统,正确认识文章学在其中的地位。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此管窥蠡测,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7.
嫉妒学校     
有一个叫嫉妒的人,他没别的特别,只是爱嫉妒别人,人们都讨厌他。可他想:嫉妒不也是一项技能吗?我为什么不办个“嫉妒专修学院”,让大家来学呢?苦心研究十年,嫉妒集合了一批“人才”当教师,办起了学校。有许多人都慕名而来,他们大多对人不满,想学会嫉妒。开学第一天,嫉妒校长登台讲话。他说:“现在比我们强的人太多,我们该齐心协力整垮他们,我们全校的偶像是三国时的周瑜将军,他是多么伟大的人呀……”突然,一个学生厉声对他说:“你凭什么站在台上讲话,我却不行?。”说完昏了过去,校长高兴了,他喊快救了这个高材生,他…  相似文献   

18.
他的学生从来不交作业,却要每天写日记;他的学生测验很少,但是他所教的班级成绩遥遥领先;他让学生从“要我学”走向了“我要学”。他也告诉我们:当老师其实可以很快乐——他就是嘉兴市桐乡第三中学教师朱永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沈志华,充满传奇色彩的学。就我们所知,他是目前大陆史学界惟一经济完全独立的自由学。没有工资、没有退休金,没有单位,职称更谈不上。但是,我们可以称他为教授、博导、研究员,他当之无愧!中国史学会选举他为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香港中中学特聘他为兼职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特聘他为兼职教授。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很多国内名牌大学都留下了他讲课的声音。日本早稻田大学、中央大学、韩国仁川大学等国外名牌大学也留下了他讲学的足迹。能登上这些大雅之堂,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更何况他还有三百余万字已出版的述!而他却是一个没有正规名分的“野”教授而已。带着对他学术成就的尊重,和对他本人的浓厚兴趣,我们一行四人采访了他。这一聊就是一天。他管饭,还有西瓜招待。  相似文献   

20.
呼唤闲暇     
余深春 《天津教育》2004,(12):22-22
我的一个学生上了中学,还常让我陪他去书店买书,可他买的尽是习题集。书店里有那么多生动有趣的童话、小说,尤其是底蕴丰厚的世界名,他总视而不见。我极力怂恿他买,可他却神情夸张而又无奈地说:“哪有时间和心情呢,一单元学完了就是一小考,期中期末铁定的两大考,还有不定期的模拟测试。”听了学生的大实话,我感到极大的悲哀,为我们的学生,为我们的教师,为我们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