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籍现代未名社作家韦素园的文学创作大部分完成于1926年底病后,在内容上主要以病患者的独特视角,呈现由于疾病引发的各种心理体验,包括病患者的生命意识和爱情心理等。韦素园于病隙中的碎笔,既是二十世纪中国疾病文学的构成,也是读者窥视患病作家内心世界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2.
鲁迅生前,对年轻一代,走过了一段从希望到失望的心路历程,但他之所以对青年一代仍然抱有信心与期待,仍然不遗余力扶植青年人,甘愿为青年人作梯子当垫脚石,是整个民族的生命力给了他信心。不过,即便是青年人让他失望,他们中有几位表现出的品质与精神深深打动了他,让他刻骨铭心。读一读《为了忘却的记念》、《忆韦素园君》,对柔石、韦素园的眷恋深情,淡淡的哀伤伴着轻轻的叹息,令人落泪。鲁迅是孤独的,不是世俗生活的孤独,而是灵魂深处的孤独。生前能真正理解他的人很少。  相似文献   

3.
<正> 曹靖华同志在《哀目寒》①一文中回忆二十年代初的往事时说:“不管在上海渔阳里6号Sy(即社会主义青年团)时代,不管在莫斯科东方劳动共产主义大学(简称KyTB)也罢,同学闲谈时,开口便说‘你们安徽人’如何如何,无形中把我也‘统’到安徽‘户籍’里去了。说实在话,那时节,我和安徽的交往,比原籍密切得多了。”他所说的安徽人指的是现代文学史上为人们所熟悉的蒋光慈和韦素园,1921年初,曹靖华和蒋光慈、韦素园等人一起抵达莫斯科,参加列宁主持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后即进入东方劳动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回国后,曹靖华又參加了以安徽霍丘籍文学青年为主体的进步文艺社团——未名社,真可以说和安徽结下了不解之  相似文献   

4.
<正>鲁迅生前,对年轻一代,走过了一段从希望到失望的心路历程,但他之所以对青年一代仍然抱有信心与期待,仍然不遗余力扶植青年人,甘愿为青年人作梯子当垫脚石,是整个民族的生命力给了他信心。不过,即便是青年人让他失望,他们中有几位表现出的品质与精神深深打动了他,让他刻骨铭心。读一读《为了忘却的记念》、《忆韦素园君》,对柔石、韦素园的眷恋深情,淡淡的哀伤伴着轻轻的叹息,令人落泪。鲁迅是孤独的,不是世俗生活的孤独,而是灵魂深处的孤独。生前能真正理解他的人很少。值得一提的是,在他晚年有两位年轻人不仅走进了他的生活,还跟他发生了  相似文献   

5.
《莽原》在翻译上的贡献一方面得益于鲁迅的强力引导,另一方面则与各位译者的个人志趣相关。在鲁迅的影响下,《莽原》确立了"有益于中国"的基本原则,因之而对俄罗斯文学、日本文论关注甚多。鲁迅所译日本文论与韦素园主导的俄罗斯文学作品翻译是《莽原》最为突出的成绩。鲁迅所译日本文论常"深得其心",是其建构五四时期文学观念的他山之石。韦素园将具有沉重、荒凉而又韧性气质的俄罗斯文学引入《莽原》,无疑增强了新文学可借鉴的外来营养之厚重度。鲁迅等人在《莽原》上的翻译实践之所以可贵便在于"和而不同"的共同存在,在鲁迅所倡导的翻译工作中,译者个人的主体性得到了足够尊重。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韦素园的交往是短暂而又真挚的,而这段交往由于种种原因却被遮蔽于现代文学史料中。二人的交往始于未名社的成立和对进步翻译文学事业的追求,由于同患肺病的特殊经历和相似的人生早年以及二人性格的相近,使得他们成为现代文坛一对年龄悬殊的知己。  相似文献   

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小猫的拜访韦素园是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一位大学生走进我的病房。这时候住院的只有两个人:他和我。他病很轻,我此时却不能起床。屋外异常阴黑,雷闪交作着猛急的雨水,从高山流下,打着这山中病房的墙脚,好像要将它打塌毁似的。难言的寂寞啊!———你怕鬼吗?———突然他说。我当时一笑。———你知道,在你住房西边,有一个坟场,一座坟,五间看房。但这屋子几乎是不住人了。———他说到这里,停了一停向我略略看了一下。———几年前,一个冬天,那里面曾住了一个男子和一个中年妇人,但过了一夜,他们便不再起来了。以后有…  相似文献   

8.
我和李霁野先生通信,缘自一本旧书《外套》。 五十多年前,我的家乡河南南阳东门外沿着护城河一带是旧市场,集中了说评书、拉洋片、卖艺、售旧书的各色人等。当时,我在一高中读书,课余常跑去溜达。《外套》就是在旧书摊上淘到的,俄国果戈里著,韦素园译。  相似文献   

9.
韦素园的诗文创作与时代思潮同步,表现了对社会文化现实的怀疑与批判精神,同时也抒写了个人的孤独与忧伤情绪,其真挚、简约、朴实的文笔,融叙事、抒情、说理于一体的表达方式及其散发出来的悲剧美感,显示了独特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10.
《莽原》周刊是鲁迅团结高长虹、向培良、韦素园、李霁野等青年作家共同创办的一个文学周刊。在《莽原》周刊的创办过程中高长虹协助鲁迅,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莽原社是以《莽原》周刊为依托自然形成的一个文学社团,鲁迅是其领袖与灵魂。  相似文献   

11.
一鲁迅在1926年底致书韦素园时,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神气写道:“我还听到一种传说,说《伤逝》是我自己的事,因为没有经验,是写不出这样的小说的。哈哈,做人真愈做愈难了”。既然鲁迅自己非正式地否认了,从此研究界也放弃了为这种“传说”找论据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北京香山,在二、三十年代,确是疗养肺病理想的风景区.当然也不是每一个病人都能痊愈归来的,如未名社作家韦素园就没有回来.可是,1931年金秋9月,女建筑学家林徽音却一反去时的“爱向瘦小里耗”而满面红光地归来了,并且,还增加了一顶诗人的桂冠.当然,除了香山的风光外,诗人徐志摩的“诗歌疗病”的心理治疗,也是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13.
<正> 被鲁迅称为未名社“骨干”的韦素园,不仅以踏实肯干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默默中支持了未名社,而且在物质生活条件相当艰难,肺病缠身的情况下,翻译了大量的东欧、苏俄文艺作品,并创作了一定数量的散文、诗歌。已发表的散文有:《晚道上——访俄诗人特列捷阔夫以后》(1925年1月16日)、《春雨》(1925年  相似文献   

14.
未名社的四位骨干成员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都是安徽霍邱叶集人,而且是小学同学,因此被称为叶集“未名四杰”。在鲁迅的影响和指导下,短短几年里,“未名四杰”在翻译、创作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为现代文学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传统与现代两个层面探讨“未名四杰”成长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且阐述这种文化熏陶对他们的精神意志、人格品质、人生道路、创作个性、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影响和塑造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团简介】未名社,现代文学团体。1925年8月成立于北京。由鲁迅发起,成员为鲁迅、韦素园、韦丛芜、李霁野、台静农、曹靖华6人。后王菁士、李何林曾一度参加过该社工作。“未名”,是“还未想定名目”的意思。其时鲁迅正为北京北新书局编辑专收译文的《未名丛刊》,遂以“未名”为社名,丛刊改归该社发行。后该社又编辑出版《未名新集》,专收社员创作。  相似文献   

16.
皖西“未名四杰”指安徽霍邱籍的革命文学家韦素园、李霁野、韦丛芜和台静农4人。他们是五四时期新文学社团“未名社”的骨干力量。在鲁迅革命思想的指引下,“未名四杰”翻译出版了大量具有进步意义的苏俄及东欧文学作品,不仅为刚诞生不久的中国新文学提供了作品,而且为其提供了艺术技巧与范式。“未名四杰”的革命文学翻译继承了鲁迅的文学理念和文化品格,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鲁迅对“未名四杰”革命文学翻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鲜明的意识形态导向和坚定的政治方向;二是严肃认真、有错必纠的严谨文风;三是提携新人、泽被后学的文化传承精神。  相似文献   

17.
1.符号“&”的中文意思是(   ) A.和   B.或   C.加 2.《西游记》中描述的火焰山在(   ) A.宁夏   B.甘肃   C.新疆 3. 我国第一个大量抒写田园生活悠然自乐的著名诗人是(   ) A.李白   B.王维   C.陶渊明 4.“城隍”是保佑什么的神?(   ) A.孕妇   B.城市   C.乡村 5.吴哥古迹是哪个国家的?(   ) A.泰国   B.越南   C.柬埔寨 6. 被鲁迅称作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   ) A.韦素园   B.茅盾   C.巴金 7.古时候,主人端起茶杯是表示(  …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她指的就是刘和珍。课本对《莽原》注释为:“鲁迅编辑的一种周刊,所登载的文章大都是对于旧社会和旧文化的批判。”以前的课本差不多也是这样注的。备课中,我查阅了一点资料,发现刘和珍预定的不是《莽原》周刊,而是《莽原》半月刊。鲁迅主编的《莽原》周刊,是1925年4月24日创刊的,每逢星期五出刊,至同年11月27日停刊,共出过32期,随《京报》附送,并不单独发行,刘和珍似不可能预定全年。《莽原》半月刊也是鲁迅主编的,创刊于1926年1月10日,未名社出版,为32开本的杂志。后来鲁迅离开北京南下,编务又由韦素园接替,共出过48期,1927年12月停刊。(参阅林辰《鲁迅事迹考·  相似文献   

19.
(一)《纪念刘和珍君》的两条注释《纪念刘和珍君》文中提到刘和珍毅然预定了《莽原》的全年。“《莽原》”课本注释为:“鲁迅编辑的一种周刊。所登载的文章大都是对于旧社会和旧文化的批判。”刘和珍预定全年的《莽原》是“一种周刊”(课本已改为“文艺刊物”——编者)么?《莽原》有两种:一是《莽原》周刊,一是《莽原》半月刊。前者为莽原社之刊物,为之奔走最力者是高长虹,中坚的小说作者为黄鹏基、尚钺、向培良三人,鲁迅是编辑。周刊于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创刊,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出至第三十二期终刊。共出版了七个月。后者为未名社之刊物,先由鲁迅编辑,一九二六年八月鲁迅因被北洋军阀政府通辑离京赴厦门,半月刊由韦素园接编。此刊一九二六年一月十日创刊,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至第二卷二十二期停刊。共出一年零十个月。未名社成员李霁野、台静农等虽曾以个人名  相似文献   

20.
《母婴世界》2013,(2):62-63
2岁的孩子希望有人和他玩这是很正常的事,而他有时无缘无故发脾气的原因正是这个——希望有人和他玩,都没人和他玩。当妈妈下意识叫他停的时候,他明白了,我这样做你就有时间陪我玩了,因此,他就更变本加厉了。妈妈可以让孩子看看自己做什么,并向他说明只要做完了这件事情就和他玩五分钟或X分钟。或者让他自己先独立玩五分钟,只要玩得乖,就和他一起玩。一般说来,让孩子有了希望后,孩子都是比较听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