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范宁 《钓鱼》2004,(3):17-17
1.根据所钓的鱼种选出几种味型或比重不同的粉饵(如图为钓大鲫鱼用的,量杯底部的为比重稍大但颗粒较粗的饵料;量杯上部为雾化性好、比重较轻的粉饵,按1∶1的比例取出)。2.倒入饵盆中均匀搅拌。3.加入与粉饵同等量的池塘水4.倒入饵盆中,快速均匀地搅拌,让其全部吸水。5.粉饵全部吸水后,静置3~5分钟,以气候、温度的高低决定静置的时间长短。温度越高,静置时间越短。6.根据所钓鱼种的需要,对饵料进行适当的揉搓。揉搓的尺度,以饵泥在盆边出现打卷时为止。7.将饵料从盆中取出,双手掌心揉握成团,置于钓箱的饵盘上。8.搓饵钩,开垂钓。悬坠钓操作…  相似文献   

2.
湿饵     
张炎冰 《钓鱼》2014,(4):10-10
又称成品饵、方便饵、傻瓜饵或智能饵,特点是开启即用,不需兑水搅拌就能挂钩钓鱼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商品饵都是粉状,需要按比例兑水,然后经搅拌、静置才能装钩。其中兑水多了少了,静置的时间长了短了都会对钓饵的状态产生影响。另外主诱和主钓分别添加哪些辅料,加多少,也颇费心思。总之看似简单的炼饵过程,却是钓鱼人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  相似文献   

3.
开铒     
《钓鱼》2012,(11):18-18
以米豆麦黍薯为原料的商品饵一般都要经过兑水、搅拌、静置存服后才能完成装钩。可是商品饵的黏性、比重不同,除了控制兑水量和适当揉搓之外还得加入必要的辅料和添加剂才能有合理的状态。另外,随着鱼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范宁 《钓鱼》2004,(5):15-15
A.怎样调制钓大鲫的拉饵1.按照饵料袋上的要求在倒入粉饵的饵盆中,加入适量的水分。2.手指分开将吸水后的饵料快速搅拌十几次,让其透气膨胀。3.手指浸水后挤压饵料,挤出吸入的空气。4.揉捏成团的饵团,压在双钩处,呈45度角的方向拉出。5.饱满的饵粒,松散自然,针对大鲫极具诱惑。B.怎样调制钓小鲫的拉饵1.选用小鲫鱼喜食的腥、香型专用饵料,按一定的比例取出,倒入饵盆中搅拌均匀。2.根据饵料袋上的调制提示,取出适量池塘水,水量要准确,避免二次加水或添粉。3.注水拌饵时,应边摇边加水,让粉饵吸水充分。4.饵料完全吸水后,应静置3~5分钟。5.根…  相似文献   

5.
开饵     
张炎冰 《钓鱼》2012,(11):18
以米豆麦黍薯为原料的商品饵一般都要经过兑水、搅拌、静置存服后才能完成装钩。可是商品饵的黏性、比重不同,除了控制兑水量和适当揉搓之外还得加入必要的辅料和添加剂才能有合理的状态。另外,随着鱼情的变化,主诱时需要松散、炸裂、雾化,主钓时需要松黏适度、轻重合理的状态,如果钓饵不在状态或过了状态,效果就差了。  相似文献   

6.
溶散性     
张炎冰 《钓鱼》2014,(9):8-8
溶散性,商品饵状态之一,与持钩性相对应。传统钓鱼用蚯蚓、虾、玉米、米饭粒做钓饵,持钩性强,挂钩后不会溶散。悬坠钓组用粉状商品饵,须经过兑水、搅拌和存服一段时间后才有黏性,才能装到钩上。然而原材料不同,以麸为原料的商品饵1:0.6~0.8兑水,持钩性强,不容易溶散;薯类饵吸水率高,1:1.1~1.4兑水,持钩时间短,溶散快,必需多揉才能产生黏性;麸薯复合饵1:0.9~1兑水,揉多了黏,揉少了松,溶散快慢掌控容易。  相似文献   

7.
返水     
张炎冰 《钓鱼》2014,(10):13-13
粉状商品饵都要经过兑水、搅拌、存服的过程才有黏性,才能装到钩上。其中兑水量的多少是约定并在包装上注明了的,如薯类饵1:1.3-1.5;麸类饵1:0.6~0.8;麸薯复合饵1:09~1.1。搅拌是为了吸水均匀,存服是要激活状态。然而不管麸类饵、薯类饵,使用时间长了会出现水分蒸发了变硬、返水了变稀现象。  相似文献   

8.
汤梦君 《钓鱼》2014,(10):27-27
南方每年3月至10月,气温基本都在15~35℃。开拉饵时按饵料15%~20%的比例加入拉丝粉拌匀,饵水比为1:1,调和、静置几分钟后捏团。一般十多分钟后就可以出丝,一款状态很好的拉饵便制作完成了。但是每到11月至第二年2月,气温降至15℃以上,特别是当气温降至5℃以下时,按以往的方法调配拉饵,往往要四五个小时以后才能出丝出状态,给当天的垂钓带来极大的不便。  相似文献   

9.
一、红虫的用法。制作红虫面饵。"冬红虫",是冬钓佳饵,首先备好红虫、商品鲫饵、拉丝粉。红虫、粉饵比例为1:1,拉丝粉、粉饵的比例为1:5。做饵时,将红虫(1份) 粉饵(1份) 拉丝粉(1/5份)倒入盆内,混合均匀后加水,饵水比例为1:1。加水后,迅速搅动使其吸水均匀,而后放置10~15分钟(因冬季气温低,拉丝粉形成网状结构的时间要长),将饵轻揉成团。这时要用钩试拉一下,如能拉出丝来,钩上能形成面团时就不要再揉了,当你看到在拉  相似文献   

10.
晨梦潇潇 《钓鱼》2008,(20):61-61
带好装备驱车来到钓场,已经有两个当地钓友先到了。钓鱼人就是能吃苦!根据昨天了解到的鱼情开饵:天下鲫(打碎的)50%+底鲫30%+草莓香鲫10%+老鬼小麦蛋白10%,搅拌后取1份饵加1.1份的水,3分钟后,成团,饵料状态出来了,掰开看了一下。绝对是一款漂亮的中长丝拉饵,很满意。支好钓具,0.4主线。02子线,1号OC钩,  相似文献   

11.
将颗粒饱满的干麦粒500克,用清水淘洗干净后再用温水泡,中间不换水,泡至很软接近发芽时捞出,下锅用慢火煮熟至裂开小缝时捞出,装在小盆内趁温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使每粒都粘上蜂蜜为好。然后按个人欲钓对象鱼品种加进浓香型商品饵搅拌均匀,使每粒都裹上商品饵粉后装2~3层塑料袋密封,第二天即可使用。这样制作出的麦粒饵具有小麦的清香又略带甜酸和商品饵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张雨 《钓鱼》2012,(11):22-23
1.在需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饵料混合使用时,要先将饵料干粉在和饵盆中混合搅拌均匀,再加水搅拌。2.在配制拉饵时要注意,不要把拉丝粉直接和在饵料里加水,特别在气温不高时更要注意,应该在饵料加水快速搅拌后,将其平摊开,然后迅速将拉丝粉均匀撒在饵料表面,几分钟后将饵料轻揉成团即可。注意开拉饵千万不能将饵团用力揉搓,否则会变成面筋疙瘩,不是拉不出饵,就是拉出一大坨,效果就差了。  相似文献   

13.
软饵     
张炎冰 《钓鱼》2011,(18):21-21
用商品饵做钓饵,制作简单,只须按包装袋上标明的饵水比兑水,然后搅拌、存月艮就能搓到钩上。可是饵大了鱼吸不进嘴、硬了又会挡口,就是鱼吸进了嘴也会吐出来,所以“台钓”要求钓饵“软如耳垂”,入水后3分钟内不会溶化。  相似文献   

14.
吴芜 《钓鱼》2007,(4S):18-19
鱼饵外包装上的说明文字一般包括这样几个方面:配方成分、饵水比例、制饵程序、装饵方式。然而钓鱼人发现,鱼接受和拒绝钓饵还与它的状态有关,好鱼饵未必就有好效果;饵水比例1:0.8是它的基本型,丛杰钓鲫每搓饵一次总要3个手指湿一下水,这里的巧妙是饵水比例扩大,作用是软化钓饵、控制雾化、增强适口;五指分开搅动30次与快速搅拌1~3分钟,那个合理?  相似文献   

15.
张雨 《钓鱼》2014,(19):23-25
(二)自制拉糊的开饵方法1.将干状的昆布丝依据拉小饵或是大饵球的需要,用剪刀横向将其剪成大约1~10毫米长度均等的段状,然后放到网布(常用密眼抄网头)里或盆中,浸入水中,泡一段时间(大约5~10分钟),让它充分吸水变软成一团丝絮状后,用手轻轻将其搓洗一会儿,再提出水面拧干(或晾干)。  相似文献   

16.
张之晔 《钓鱼》2013,(22):24-25
蚯蚓用作钓饵历史悠久,概括起来有4个特点:腥膻味重,啥鱼都吃;大小合适,持钩性强;取之方便,装钩简单;蠕动活饵,能逗能守。缺点是不卫生,有破坏生态之嫌,所以竞技钓鱼禁止用虫饵,包括红虫、蛆、米蛀虫。不过人工养殖,成了商品饵的蚯蚓就不在此例了。商品饵出现后有了"蚯蚓鲫""红虫鲫",将加工后的蚯蚓粉、红虫粉、鱼粉、虾粉添加到以米豆麦黍薯为主要原料的鱼饵中就有了腥饵、腥膻饵和腥香饵。然而粉状饵与鲜活的蚯蚓是两回事,有味无形,没有体液,不再蠕动的蚯蚓饵与其他商品饵毫无  相似文献   

17.
署类饵     
取煮熟的红薯去皮切成骰子大小,装钩后沉底钓鲤鱼;换成无味的马铃薯则会有草鱼、鳊鱼咬钩;用小钩,挂切成小块的熟芋头,专钓大鲫.传统钓鱼用自然饵,其中薯类饵都要经过蒸煮切,否则无法装钩. 台钓后用商品饵了,包括藻类饵、薯类饵、麸类饵以及麸薯合一的复合饵都是粉状,经兑水,揉搓后静置一段时间就有了黏性.于是上饵方式变了,改装为搓,继而有了拉饵.  相似文献   

18.
兑水量     
张炎冰 《钓鱼》2011,(15):19-19
商品饵必需经过兑水、搅拌、存服等一套程序形成黏性后才能装到钩上。为了方便,也为了突出钓饵的状态,鱼饵的外包装上都标志了兑水量(也称饵水比)。  相似文献   

19.
《垂钓》2011,(3):14-15
开饵前的准备 图1:一份“糊饵”,一份昆布丝,一个小量杯,一个小塑料碗或开饵盆,一个搅拌饵料的小木片(小勺),再加上一把锋利的剪刀及颗粒粉碎机——这就是开“糊饵”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  相似文献   

20.
型饵     
张炎冰 《钓鱼》2013,(13):13-13
型饵又称模压定型饵,最早出现于炸弹钩,因炸弹饵的制备需要不同的配料,于是有人将按不同比例配制好的鱼饵通过模压成型,制成形状一致,抛投不散,沉底后3~5分钟化为粉末的定型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