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少数民族,拥有659万人口,是我国六大少数民族之一。在西南地区,族呈大分散、小聚居形式分布。聚居区有四川凉山州、云南楚雄州和红河州、贵州省毕节地区和六盘水地区。族自称“诺苏”、“纳苏”、“聂苏”,三种方言都有“黑”的意思(也有“虎”之意)。黑色在族人的观念中含有深、广、高、大、强、多、高贵、主体等诸多意义。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古羌人的后裔。在六、七千年前,住在我同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一支向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古羌人以氏族为单位,在中国…  相似文献   

2.
在川滇交界处那神秘的大山里,生活着以“女儿国”称于世的摩梭族。她们那独特的走婚习俗塑造了一代代热情奔放、活泼开朗的美丽女性。《中国红遇见挪威蓝》的作杨二车娜姆便是其中的佼佼。  相似文献   

3.
秦玉清 《寻根》2007,(2):8-11
私塾是私家学塾的简称,古代很少把“私”和“塾”两个字直接连起来使用。私塾成为一个社会常用词汇是近代以后的事情,以示与官立或公立新式学堂的区别。古人称私塾为学塾、教馆、书房、书屋、乡塾、家塾,等等,这些字眼都带有几分文雅气或亲情味。私塾学生既有儿童,也有成年人。按照施教程度,人们把私塾分成蒙馆和经馆两类。蒙馆的学生由儿童组成,重在识字;经馆的学生以成年人为主,大多忙于举业。根据私塾的设置情况,清末学部把私塾分为义塾、族塾、家塾和自设馆。义塾带有免费教育的性质,以出身清贫家庭的子弟作为施教对象。族塾依靠族产支撑,属于宗族内部办学。  相似文献   

4.
鄂伦春族妇女人口为36O0多人,占其民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鄂伦春族妇女同男子一道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渔猎文化,为鄂伦春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后随着鄂伦春族的新生,妇女们也取得了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实现了婚姻自由、恋爱自由,消除了许多对妇女的歧视。从民俗文化的角度上来说,鄂伦春族的婚姻习俗很独特,值得我们去了解。农婚6月的一天,阳光明媚,林间草坪、溪河之畔,一片片映山红、野白合、红白芍药、野罂粟万紫千红,光彩夺目;野鸡、飞龙在达滨尔湖林中飞翔;鱼鹰、鸿雁在湖面上啄鱼;红冠、…  相似文献   

5.
邸永君 《寻根》2006,(2):100-102
近几年来,清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大行其道,有“清兵入关”之谑。只见众须眉前额锃光,脑后垂辫,一头两制,对比鲜明,颇显滑稽.无论观众是喜是恶,是贬是褒,这都是历史的再现,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清代男子选择此类发式的原因,却说来话长;  相似文献   

6.
“昼族”又称蛋民,是我国水上居民的旧称,主要分布在两广和福建东南沿海一带。大约自先秦时代开始,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除越族之外,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民族群体,便是蛋族。关于“昼族”先祖的具体由来问题,在学术界历来说法不一。但大致说来,却可以认为是古越人的后代。  相似文献   

7.
郑金洪 《寻根》2003,(4):114-118
黄姓称“轩辕世系”,据传黄帝24代孙姬石于周时封于黄国(今河南省潢川县),后裔遂以国为姓。黄姓又称“江夏世家”,一说是战国时楚国春申君黄歇,发祥于湖北江夏县;一说自春秋战国以来,黄氏族众或仕或隐,或散或聚,多在长江流域的江夏地区。黄氏入闽世系主要有二:即黄守恭世系、黄峭山世系。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女性侮称与性别歧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母系氏族社会解体到封建社会结束,女性的社会地位始终低于男性,“男尊女卑”、“重男轻女”是人类男性中心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念。在我国漫长的以等级为秩序准则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卑微与低贱在三大基本伦常之──“夫为妻纲”的规范之下愈益强化。这一突出的历史文化现象深厚地积淀在汉语言文字中,而古代女性侮称又是汉语中性别歧视景观的聚焦点,其内涵和形式皆与性别歧视有关。一、女性侮称的所指类聚女性侮称指含有贬抑、戏谑、讥讽、鄙视等附加意义的女性称谓。我国古代女性侮称的所指具有高度的聚合性,这是男性社会贬抑指向的集…  相似文献   

9.
黄富 《滇中文化》2006,(3):12-13
玉溪地处滇中.有着较早的发祥历史和深厚的化积淀,传统习俗世代沿袭,各种习俗活动中所蕴寓的喜化、福化、龙化、神化、鬼化等化现象,特点鲜明,喻义深刻,功利显,包容多元。尤其是喜化,几乎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婚娶、丧葬俗称“红、白喜事”;婚嫁中的许多事物都带“喜”字;送喜帖、挂喜联、喝喜酒、吃喜糖、登喜路、入喜堂等等。女子怀孕称“有喜”、分娩称“得喜”,玉溪洛河乡的跨喜村,传说最初是一个经常外出的赶马人在此安家,妻子产期临近才急赶回来,刚跨门坎婴儿降生,故名跨喜村。  相似文献   

10.
面具文化是一种属于图腾范畴的源远流长的世界文化现象,也是人类文明发展初始阶段形成的一个特殊艺术领域。迄今,无论在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和艺术学等方面,都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面具,一经产生,便与“神”结缘并被披上神秘面纱;面具作为一种神的物化符号,成为古人沟通人与神之间的理想形式。人们戴上面具,似乎便进入忘我的“神灵世界”。现代人则称其为“装神弄鬼。”美学家李泽厚指出:“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有一股厚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也正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  相似文献   

11.
提起“美丽”这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大家都知道它既可以用来形容事物,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物;在用于人物方面时,总是用来描述女性(尤其是年轻的女子),而不能描述男性,如说“美丽的姑娘”、“美丽的女子”,而不说“美丽的小伙”、“美丽的男子”等。“美丽”似乎成了女子的“专利”,与男子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这只是中古以来的情况,历史上并非一直如此。远在上古时期(一般指魏晋南北朝以前),“美丽”这个词是可以用于男子、描述男子的容貌的。也就是说,上古时期的男子同女子一样,也是可以“美丽”的。这种情况在典籍中时有反映,试举几例。  相似文献   

12.
胡世欣  解洪兴 《寻根》2022,(4):68-75
<正>科尔沁刺绣,蒙古语称“浩尔沁哈塔戈玛拉”,是科尔沁草原引以为傲的文化遗产。科尔沁刺绣在色彩上、纹样上、针法工艺上都有自己独特魅力,刺绣者用针线记录下大自然与生活的美好,每一件绣品、每一个纹样都有寓意存在。科尔沁蒙古族刺绣现代传承发展面临实际困境,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科尔沁刺绣得到有效开发、保护、传承。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国是“礼仪之邦”。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伦理在人类伦理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客观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建构自己生活的独特方式,反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和面貌。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中,中国传统伦理可以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张岱年先生说:中华民族在历史中表现了两个特点,一个是坚强的凝聚力,打不烂;第二个是同化力,能够团结同化所常接近的其他民族,在文化传统上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他说:“一个凝聚力,一个同化力,都不是…  相似文献   

14.
壮族是我国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据1990年统计,壮族在全国共有15489000多人,居住在广西境内的就有1400多万,其余散居于云南、广东、湖南、贵州等省。壮族及其先民是岭南广西地区最早的和人数最多的居民,秦、汉统一岭南后,他们成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最早的成员之一,一直是开拓和建设南疆的一支主要力量。壮族的称谓,有多次演变。壮族先民于先秦时期,称西巨、骆越;汉唐时又称作乌济、俚、僚;春秋战国时有所谓“蛮夷”、“百粤”之称。现在的称谓原作“撞”,此一说法,在南宋人范成大(桂海真衡志浦据可查“庆…  相似文献   

15.
“舞蹈是人类表现生命的最好形式”。巴西文化部长、著名歌手兼词曲作家、吉伯托·吉尔称:“桑巴’是巴西文化的独特表现方式。”巴西国家艺术及历史遗产研究所的负责人指出,“桑巴’是‘巴西社会历史的产物’,是巴西舞蹈的主流之一。”  相似文献   

16.
接触刘迅,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简”、“平”、“快”。“简”是指他简明直朴,“平”是平易近人,“快”是思维迅捷,睿智敏捷,可越接近这位衣着外表都普普通通的老人,就会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他身上所具有的独特的气质与魅力。说他略有拘谨和严肃不过分,因为这位老先生平日感情绝少外露;可他所创建的艺苑基金会却扶持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艺术,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人习称外国为“蕃”(或“番”),《周礼·秋官·大行人》称:“九州之外,谓之善国”。故凡属与外国相关的人、事、物亦多冠之以“善”。古城泉州就是一个诸“善”答革之地,尤其是在“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宋元时代,泉州港外贸繁荣,“善商踵至”、“善舶鳞集”。“著货”山积;与此同时,文化交流亦十分活跃,“善教”人士纷纷来泉传教,“建“善寺”,把“着佛”,众多的“著客”侨寓泉州,形成“著坊”、“善人巷”;他们还在泉州建“善学”,传“著文”,播“曹俗”;有些长期侨居泉州的“善客”还与泉人通婚,生下混血儿,称…  相似文献   

18.
在川滇交界处那神秘的大山里,生活着以“女儿国”著称于世的摩梭族,她们那独特的走婚习俗塑造了一代代热情奔放、活泼开朗的美丽女性。《中国红遇见挪威蓝》的作者杨二车娜姆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杨二车娜姆曾因婉转的歌喉赢得了人们的关注,后又远渡重洋,在美国经商。渴望冒险、勇于追求新生活的性格使得杨二车娜姆永远不安于现状,她既喜欢带着简单的行李浪迹天涯,在深山野岭中独享大自然的神秘广博,又能在繁华的城市里尽享现代物质文明所带来的快乐。正当这位有“摩梭文化大使”之称的“亚洲公主”频繁穿梭于中美两国之间的时候,一…  相似文献   

19.
泉州位于东海之滨.古称“刺桐城”.因其环城遍植刺桐树而得名;古泉州又称“光明之城”,那是它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雄居“世界最大港口”200多年、夜夜灯火通明的繁荣景象的证明。泉州的历史悠久而辉煌,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化名城。这  相似文献   

20.
先秦时期中国有百越,百越按汉语为很多种越人之意。《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言:“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不得尽云少康之后也。”后汉服虔注《汉书》为“非一种,若今言百蛮也”。据此,即由浙江到越南沿海地区都是汉人称为“百越”之地。但是从古越语来看,越人称“百越”则又不同。古越语“百”与“卜”、“濮”、“白”同音,意即“人”,即“百越”在越语解为“人越”,越语用倒装,译为汉语为“越人”之意。这种“越人”分布是在楚国南方即五岭山地前后。《吕氏春秋·恃君览》称:“扬汉之南,百越之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