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近年来,东北题材的电视剧在各级电视台热播,到今年央视春晚后,东北二人转火遍大江南北,一系列的现象都表明,一种东北地域文化的电视景观正在逐渐生成,并在电视传播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发源于东北黑土地的"东北风",经过电视媒体的强烈鼓舞,形成了荧屏上颇具影响的"气候"。作为"东北风"的发源地,辽宁电视台一直致力于推动这种"气候"的产生,同时也借此时机,创造了全国省级卫视中的"辽宁现象"。  相似文献   

2.
娱乐大东北     
编者按近10年以来,来自东北的以赵本山为代表的乡土明星"娱乐"了大半个中国,使整个中国北方的观众对东北文化,尤其是以二人转为代表的东北娱乐文化,逐步产生并经历了由陌生到熟悉、再到喜爱的心理历程。这无疑是给东北地区的电视媒体创造了一个天然有利的独特传播环境。近年来,东北地区的电视媒体也逐步开始在节目内容或频道定位上向传播东北文化靠拢,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期杂志以东北文化为主题,通过东三省强势电视媒体——黑龙江电视台、吉林电视台和辽宁电视台——在节目策划制作及广告营销上的经验和成果,探究一下他们是如何借助东北文化的"东风"顺势而动,席卷全国的。  相似文献   

3.
今天,各种现代化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电视台如何在竞争中发挥潜在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收视心理需要,赢得受众的信赖和支持,至关重要。研究2005年两档火爆全国荧屏的电视娱乐节目,可为探讨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2005年《超级女声》风生水起后,真人秀节目愈演愈烈,这两年借着韩国综艺节目的东风,国内真人秀节目有大批崛起之势。真人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迎合大众心理需求所催生出的电视文化奇观。本文从大众文化传播的视角,分析电视奇观产生的受众心理原因,主要有游戏的快乐感、窥私的优越感以及参与的存在感这三种受众心理满足。总结来说,当今电视所创造的商业流行文化,在一味地迎合和挖掘受众隐秘的心理需要外,更要注重创造和提升大众文化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观念已成为当代社会文化领域的一股思潮,抗日雷剧裹挟其中,一段时间内"统治"了电视荧屏。本文以费斯克的媒介文化理论为基础,从文本、受众、体验三个方面探讨抗日雷剧受欢迎的现象,并揭示消费主义在其中的运作。  相似文献   

6.
王娇娇 《今传媒》2011,(12):70-71
穿越剧作为一种新的电视剧题材,大部分改编自网络穿越小说,最近在荧屏上红极一时,甚至出现"未播先火"的现象,受到观众的热捧。除了本身的娱乐元素和故事情节之外,穿越剧中"穿越"这一行为也迎合了观众的一些新的心理需求,例如对现实的逃避。本文结合当下热播的穿越剧《步步惊心》,从穿越剧的叙事方式、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及受众的心理需求几个方面分析了穿越剧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2014年数量众多类型各异的喜剧综艺节目陆续登陆各大卫视,形成该年度电视荧屏上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本文以收视率名列前茅在观众中产生一定影响的《我们都爱笑》为例,分析了高收视率背后受众的"使用"与"满足",并对此类节目热播现象进行了理性思索。  相似文献   

8.
贺明  范松楠 《视听界》2012,(6):47-49
《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以及引发的热议,成为2012年上半年的一个文化热点现象。一个讲述美食的纪录片能够打破纪录片寂寥的命运,并化为神奇的力量,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与电视机渐行渐远的人们重新拉回到荧屏前,屏息静气地感动于包裹在祖国各地普通食材中的浓浓的乡情、亲情,背后的原因绝不能仅仅归功于“民以食为天”这一题材上的精巧选择和唯美的画面语言。如果某些媒体报道的“看过此片的受众无不口水与泪水齐飞”“。真实地反映了一部分受众的观感的话,那么,《舌尖上的中国))能够令受众动容,成为受众生理和心理双方面的熨帖的强大感染力量,必然根植于广泛的社会心理。尽管受众以不同的解码方式对《舌尖上的中国》进行解读,但它能引起广泛关注其实是利用视觉修辞,构建出了能够填补城市受众群体心理缺失的乡村健康美食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9.
武剑虹 《新闻世界》2008,(11):80-81
当今时代,电视文化已经成为最具活力、最具影响力、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一种文化形态。但电视文化是个大概念,所有在电视荧屏上出现的自办节目和电视剧,都可以称之为电视文化。其中,以历史和人文文化为表现内容或以文艺形式出现的自办节目称为文化或文艺节目,倍受广大受众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心理访谈节目在我国电视荧屏上悄然升温。继中央电视台开办了我国第一档以现场个案访谈为电视表现形式的心理栏目《心理访谈》后,上海、哈尔滨、深圳、广州等电视台也陆续开办了《心灵花园》、《心理时间》、《守望心灵》、《夜话》等栏目。心理访谈节目以其对现代人心理状态的关注、独特的节目定位和人文关怀的节  相似文献   

11.
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电视类古诗词节目以通俗的表现形式与隽永的思想内容,成为近年来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对电视媒体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的繁荣都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也要看到,当前的电视类古诗词节目仍存在需要改善的问题,特别是节目制作流于形式,有必要结合节目的自身属性、受众的审美接受心理等因素改进,制定合适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2.
陈茜 《当代传播》2007,(6):111-112
近几年,电视荧屏掀起了一股读报之风,为电视媒介增添了一些活力."电视读报"节目以"报纸"为主要信息来源,依托"电视"为传播媒介,以新闻"二传手"角色出现,给受众带来了一次"新闻消费的革命".作为一种新型电视节目形式,一方面,"电视读报"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电视读报"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电视读报"现存缺陷的基础上,探究其成功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倩  刘宗元 《今传媒》2012,(7):87-89
传播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受众为中心的新时代,眼下大众传播的传者在新的传播形势下,把受众看作是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媒的市场。随着《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相亲节目在荧屏上的走红,出现了以相亲交友电视节目为代表的电视传媒的又一轮娱乐热潮,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理应清醒冷静的看待相亲节目。本文以电视相亲节目为研究对象,运用传播学的"使用与满足"理论,采用理论分析法,探讨它们走红的原因并进行反思与考量。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上,“雷剧”是“雷人的影视剧”的简称。当今,“雷剧”在电视荧屏以及网络上大行其道,并引发受众的群体性狂欢。本文以“雷剧”现象为例,探析网络时代“雷剧”的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15.
胡继超 《传媒》2014,(6):38-41
正近年来,电视荧屏上的"真人秀"节目开始逐渐增多。2013年8月,由安徽卫视和能量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超级演说家》开播,这是一档原创新锐语言竞技类真人秀节目。节目以"挑选中国最会说话的人"为目的,为选手们提供一个展示演讲能力、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同时也为电视受众呈现了语言的独特魅力。节目采用纪实的手法,满足了受众在大众舆论创造的"拟态环境"下对"说真话"的需求,同时又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视荧屏上节目的同质化和媚俗化倾向,2011年10月广电总局出台了“限娱令”。此后,各大卫视纷纷对节目进行整改,新的节目形态不断出现。其中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新型的益智类答题节目《一站到底》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同时它的成功推广也使沉寂荧屏多年的益智类答题节目顺利逆袭,在全国刮起了一阵“全民答题风”。本文运用传播学中的“使用和满足”理论,从受众心理需求角度来分析《一站到底》节目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视文化开始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不断转化,也预示着电视文化以受众为消费中心的时代的到来,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引起了电视台越来越多的关注,就受众需求与受众心理的相关研究看来,人们打开电视是寻找好看的节目的娱乐方式,而节目的好看包括了内容及形式两个方面,就人类接触事物的规律看来,首先要有好的形式才能引导人们深入了解好看的内容,强调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创新的必要性。文章就受众需求及受众心理在电视欣慰传播中的地位、受众对电视新闻的需求进行简单分析,重点阐述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坤 《东南传播》2011,(2):49-51
本文以"小月月事件"为案例,分析了网络受众在此类网络低俗文化传播中所呈现出的心理状态.文章认为,网络自身的低门槛准入特点为网络低俗文化在网上广为传播提供便利.网络受众的多样性致使不同心理状态的出现,具体呈现为:网络受众的猎奇心理、求真参与心理以及从众空虚心理.  相似文献   

19.
《百家讲坛》从低谷跃起到高潮,创造了电视业的奇迹,引发了电视讲坛现象。在这种起死回生般的转折中,《百家讲坛》究竟使用了什么样的灵丹妙药,跨出质的飞跃呢?笔者认为,其关键在于很好地完成了受众定位的转换,把握了目标受众,满足了时代受众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20.
回顾2007年的电视娱乐节目,我们发现,不少以孩子为主角的娱乐节目成为全国电视荧屏的一大亮点。孩子们在电视娱乐节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这一电视娱乐文化现象,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