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3月13日上午,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答记者问,温家宝总理妙语连连:“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中“明年春色倍还人”一句尤其精彩。请读原诗: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总理3月13日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三次引用了古语和诗文:(一)在记者会开始时,温家宝说:“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我期待着明年中国和世界都会变得更好。”其中“明年春色倍还人”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审言的《春日京中有怀》。这首诗全文为:  相似文献   

3.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当人们还在细细品味温总理用来形容中国经济的诗句时,房地产市场的春天似乎已经提前到来。近期,各地房地产市场都出现了引人瞩目的成交量显著回暖迹象,其中深圳、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  相似文献   

4.
对几个常见的词语的注释提出质疑,并试图给予解释。"曷不委心任去留"的"委心"解释为"抛弃心中所想的";"况君前途尚可"的"前途尚可"解释为"来日方长";"犹不若南峦峭秀"的"峭秀"解释为"高耸"。  相似文献   

5.
“明年春色倍还人”——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召开成立十周年暨艺术教育工作座谈会□本刊记者梁伟国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自1986年12月成立至今,已经过了整整十个年头。为了总结艺教委十年来的工作,进一步发挥艺教委的积极作用,1996年12月26日艺教委...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获得真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践活动向来为人们所推崇。早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荀子就有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的著名论述;德国杰出诗人歌德说:"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应当运用。光有愿望是不够的,还应当行动。"然而,现在许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  相似文献   

7.
2010年,一个权威智囊机构评选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领导.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温家宝荣登第一。“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吏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行百里者半九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虽有小忿,不废懿亲”……温家宝总理饱读诗书,在重要谈话中擅长以诗言志,每次引经据典,总使人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暑假,浙江省诸暨市店口二小的学生除了2本暑假作业外,还接到了大队部布置的四份特别暑假作业:"走一走,开拓视野";"做一做,体验生活";"宣一宣,影响大家";"练一练,发展特长"。  相似文献   

9.
幽默诗赏趣     
闲读古诗,见到些有趣的小诗:它们不论所描述的内容,还是行文用语都诙谐幽默、趣味良多,于是顿生"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之感。现将其辑录并作简要解说,以供广大读者朋友一乐。  相似文献   

10.
著名心理学家烈昂节夫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儿童的心理起源于外部活动,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无独有偶,早在2000多年前倡导"知行统一"的荀子也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  相似文献   

11.
作为九十年代的教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应教给他们的学习方法,古人说:"授人与鱼,不若授人与渔。"由此可见,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会学习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终身受用不尽,才能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才能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在老干部大学的书法教学中,尤其应该遵循这个原则。在执教草书班时,我先以"草法辨析"和"草法析例"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1月18日的《新民晚报》载有《精彩老朋友够精彩》一文,文章说:"1966年,毛泽东观看《智取威虎山》演出后,还欣然动笔,把《打虎上山》中的一句唱词改了一个字,由原来的‘迎来春色满人间’变为现在的‘迎来春色换人间’。"毛泽东为《智取威虎山》改词是文坛著名掌故,许多人都知道。不过,这里讲得不准确。其实毛泽东是把"迎来春天换人间"改为了"迎来春色换人间"。"春色"比"春天"含蓄浪漫,并且  相似文献   

14.
张巧 《考试周刊》2015,(20):92-93
<正>《荀子·儒效篇》中有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换为英文,即为:"Tell me,I forget;Show me,I remember;Involve me,I understand."在十几年的英语教育中,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我践行着这一理念,自认为此即为我在教育中要追寻的佳境,让学生都参与课堂,即为高效课堂之关键,也是教育本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论语》充满大量生动对话,这是极具生命力、可供不断解释挖掘、富有中国气质的文化原点。目前学界对《论语》中道德教育的研究很多,但是就对话式道德教育方法的研究较少,且缺乏提炼。经过文本分析,发现《论语》中的对话式道德教育方法有其独特的特点、方式和策略。特点有:话题丰富、内容朴素;语言精彩,风格多样;神情并茂,惟妙惟肖。形式包括"生问-师答式"、"师问-生答式"、"生问-师避而不答式"、"师导引生问-后师答式"、"多向易境式"、"多人会谈式"、"生问—师令生自答—后师答式"、"独答式"。策略包括"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问同答异、各有用意";"留有余地、点到为止";"设情造景、意象结合";"事理相通、以小见大";"以问代答、逐步引入";"褒贬有度、方式巧妙";"似答非答、假中求真";"将错就错、发现新知";"借题发挥、由此及彼"。可以看出,研究对于建构中国的对话式道德教育理论,以及改变当前道德教育方式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袁晋 《生活教育》2011,(2):23-24
中国古代的荀子将学习视为一个"闻-见-知-行"的活动过程,"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西方国家近来也把有效的学习过程概括为"  相似文献   

17.
同大多数人一样,竹久梦二也是生活在夹缝中的人:原本"想当诗人",但"诗稿无法取代面包";"有时以绘画形式代替文字写诗",反而带来意外惊喜;作为职业,他还"必须写散文",却更希望"能尽情画自己的画"。在现实(生活)与理想(艺术)之间,梦二似乎少取折衷、多走极端,终而不免停辛伫苦、哀怨连连。  相似文献   

18.
姜新玲 《现代语文》2005,(12):29-29
(一)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dài)能倍讽③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司马温公]司马光(1019—1089),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是两个古人勤学的故事。[倍讽]背诵,倍,同“背”。[或]有时。1、解释加点字:⑴患记问不若人()⑵众…  相似文献   

19.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我国的优良学风。孔子说过:“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以言过其行为耻辱。又说:“听其言而观其行,”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和才能如何,不仅听他怎样说,更重要的是看他怎样做,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宣言。荀况具体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至矣。”这就说,“学”是为  相似文献   

20.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理论的核心,他给"生活教育"下的定义是这样的:"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生活决定教育",并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核心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