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律和道德从来就是两个密不可分的行为规范,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内容。道德为法律提供舆论基础,法律则成为道德的坚强后盾和保障,当伦理道德滑坡时,需要加强法律调整的幅度和力度,为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准提供现实的坚强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2.
马珺 《红领巾》2005,(4):82-84
道德与法律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持手段,是所有文明共有的现象,两者既相互渗透,又有差异.道德法律化是古代乃至当今法律实践中经常出现且不断引起纷争的问题.对中国古代道德法律化的表现、本质、利弊的分析,可为完善当今法制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道德正义和法律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最初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价值被追求,后来在分化的社会中获得各种表征,由此思想史中出现了对正义的各种呼唤: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和综合的正义。在现代社会的正义舞台上,法律正义是前台的主角,道德正义是后台的导演。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可以被总括为道德正义先于、大于和高于法律正义。具体说来,道德正义为法律正义奠定基础,规定范围,和提供标准,而法律正义使道德正义获得部分的保障,得以具体的实施,和立足现实的土壤;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在历史的和理论的次序、逻辑外延、理论地位、实现方式等方面皆有差异,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实际上的不一致甚至冲突。逐渐弥合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之间的裂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理想,法律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法律化是实现这一理想的两条相辅相成的途径。但是法律的道德化应避免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之泛滥,而道德的法律化应防杜不合时宜的禁欲主义和专制主义之泛起  相似文献   

4.
刘舒 《考试周刊》2007,(46):160-161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和智者都试图给出答案。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是不可能划上一条泾渭分明的楚汉河界的,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挥着不能彼此相互替代的重要作用。唯有"法律"与"道德"携手,才能真正地达到法治的目的。法德相融,相互渗透与协调,法律适当道德化,道德适时法律化,"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于然欣 《文教资料》2011,(33):159-160
道德与法律密不可分,教师研究对道德与法律相互渗透的理论,对教学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和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制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加强道德建设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立健全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法律、法规,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同时,要注意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是法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分析二者的辩证关系出发,试图把道德与法律、德治与法治真正统一起来,认为道德与法律各自的缺陷要求二者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法治国家所依赖的法律是有道德意蕴的良法,所依赖的人是有德、有羞耻的公民。  相似文献   

8.
法律与道德在立法、司法与守法中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指的就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问题。道德之所长,往往是法律之所短;而道德之所短,往往恰是法律之所长。国家法律的严明与松弛直接制约着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与下降。而道德是法律制定的价值导引,是立法的来源之一。两者在立法、司法、守法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是法律与道德关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德治与法治并举,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道德相互关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它们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张娟 《双语学习》2007,(10M):131-132
法律与道德是相互区别的,不能相互替代、混为一谈,也不可偏废,所以单一的法治模式或单一的德治模式不免有缺陷;同时,法律与道德又是相互联系的,在功能上是互补的,都是社会调控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得德法并治模式有了可能。德治与法治并举,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2.
法律和道德是互相渗透、相互交叉的,法中有德,德中有法。法律是道德的重要指导,法律的产生有赖于道德规范和道德习俗。道德是法律的必要补充,是法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必须坚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教育和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相似文献   

13.
道德缺失造成一系列影响恶劣、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件,严重冲击着社会道德的底线,让社会各界充分感受到道德缺失的巨大危害.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市场经济发展对传统道德的冲击、社会调节机制不健全、道德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是形成道德缺失的深层原因.解决道德缺失现象,要从加强法制建设、提供坚实法律保障、提高国民道德修养、加强社会公共道德建设、提升道德教育的高度和扩大道德教育广度,增强教育的有效性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论法律的道德理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律的道德理念是指法律所致力追求的理想的道德价值,即在人的全面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下,扬善避恶,调谐人的利益关系,并最终求得现实条件下的正义价值的实现。法律的道德理念有三个层面:“扬善避恶”是外在于法律的最高道德理念;“和谐”是内在于法律的上限道德理念,正义是内在于法律的必须追求的道德理念。正义在法律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四种,即分配正义、矫正正义、契约正义和程序正义。三层理念相互联系,逐次递进。  相似文献   

15.
加强家庭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我国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中国传统社会蕴涵着以孝道为核心的家庭道德内容,它在我国当代社会转型期依然能够适应和促进现代家庭道德建设。除了道德因素之外,法律因素对当前公民家庭道德建设也发挥着规范作用,二者在促进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相互结合,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6.
道德信仰是关乎人类精神家园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也是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富勒在《法律的道德性》中提出“两种道德”的观点,其中“愿望的道德”体现为一种精神层面的追求,从这一点来思考道德信仰及其重建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道德     
道德与法律历来是法理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埃德加·博登海默博士反对传统的关于道德与法律之间区别的简单划分 ,认为道德与法律既关注人们的思想 ,也关注人们的行为。道德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法律 ,要在司法领域中慎重的运用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背景提出“道德熵”的概念并以“道德熵”表征道德系统的存在状态和演化趋向,其认识、方法与价值标志着一种伦理研究和道德实践模式的创新。复杂系统理论及熵理论是人类在近现代科学探索中创造的辉煌成就,不断推动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不断推动认识论与方法论向纵深领域拓展延伸,因其学科体系日臻完善而被称为“21世纪的科学理论”。文章基于熵理论展开道德熵的研究,以表征道德主体系统“人之为人”“人之为类”的存在状态与演化趋向并考察其运行规律,探索一条伦理道德研究应用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成为不少的哲学家和法学家广泛探讨的问题,近现代的实证法学家们提出法律与道德的不相关性,而代表自然法学派的法哲学家富勒则提出法律与道德的相关性观点,将社会的道德分为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认为义务的道德是维持社会得以正常进行而遵守的道德义务,是一种底端的要求。而愿望的道德是促使个人得以很好的发展及社会更加进步而崇尚的道德规范,属于一种高端的要求。二者有着内在的逻辑性,表现在义务的道德是愿望的道德的逻辑基础,愿望的道德以义务的道德为奠基并成为其必要性,二者共同成为了法律的内在逻辑要求,并赋予法律以内在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20.
主体的信用道德选择受制于利益、环境和制度诸因素。利益是信用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充分肯定和尊重主体的个人利益,信用道德之义务要求才会为人们所自觉履行。因此,信用道德选择需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德行与幸福相一致的正义的社会道德环境。在现代社会,只有法律才能为信用的道德选择提供基本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