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志仁 《收藏》2008,(6):40-41
讲到收藏,我第一个想到中国最早的收藏家——北宋的欧阳修,为什么他是最早的收藏家呢?不是因为在他之前没有人去搞收藏,比方说西汉时有一个广川王,是个无赖。当时他的侄孙到处派人去挖坟,把最好的宝物都归于自己手上,但他这种行为不叫收藏,可以说是“寻宝”。到了北宋,出现了如欧阳修那样的收藏家,他进行收藏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第一,他从事收藏活动;第二,有鉴赏能力;第三,有很好的收藏机会;最后,有研究,有发表,有著录等。具备以上这些条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收藏家。今天我们如果从事收藏也应该具备这些条件。欧阳修说过:“物常聚于所好,而常得于有力之强。有力而不好,好之而无力,虽近且易,有不能致之。凡物好之而有力,则无不至也。幸而有好之者,又其力或不足,故仅得其一二,而不能使其聚也。”强调其中的“力”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收藏有兴趣、有能力和机会,收藏就会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2.
张德勤 《收藏》2013,(1):124-131
20世纪90年代初,以92北京国际拍卖会举拍、上海朵云轩拍卖公司创立,《收藏》《收藏家》杂志创刊,以及北京古玩城、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和北京翰海拍卖公司等的诞生及各地收藏家协会的成立为标志,中国当代民间收藏跨入历史舞台。20年来,中国收藏事业蓬勃发展,收藏作为当代中国的一种普遍文化现象,涉及范围之广,传播速度之快,参与人数之多,渗透力之强,超乎人们的想象,达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峰。从国家收藏看,公有馆藏更加丰富,昔日观者稀少的冷清局面为之一扫。  相似文献   

3.
收藏与集邮     
陈康 《集邮博览》2001,(6):34-35
“国家盛则收藏兴”是一句老话。如果有人问“集邮是不是收藏”,很多人听了肯定觉得奇怪。“集邮就是收藏”,这还用说吗?但这句话说得并不全面,实际上有很多集邮从心里是把集邮从收藏中独立出来的。收藏虽有这么多的门类,但仅有收藏协会、东方收藏家协会之类的民间组织,而集邮在国际上有国际集邮联组织,在中国号称有几千万之众,在全国集邮联领导下,国家拨给一定经费,  相似文献   

4.
王文华 《收藏》2008,(4):170-170
作为《收藏》杂志的忠实读者,《收藏》使我受益良多。拿什么向《收藏》汇报呢?还是讲讲中国古钱石刻的故事,以及一个以古钱为题创作发挥的巴楚石匠。  相似文献   

5.
闫於庆 《收藏界》2015,(4):72-73
上世纪80年代末,我曾经有幸买到过一批古钱窖藏品。这批窖藏古钱品相很好,锈色精美而锈蚀不重,几位泉友看过后都认为是罐装出土货。其年代跨度上至明代天启,下至清代雍正,其中仅脍炙人口的"跑马崇祯"就有40余枚。这批窖藏成为我古钱收藏生涯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个时期古钱收藏远远不如现今这么兴盛,其交易仅在庞大的集邮市场边缘占一个小小的角落。喜好古钱的泉友也不多,互相见过几次也就脸熟了,聚在一起多数是探讨有关古钱币的知识和展示各自收藏的古币。那时货币也不是古  相似文献   

6.
林轩 《集邮博览》2013,(7):31-33
集邮的素材种类繁多,没有任何一个收藏类别,能像集邮一样派生出这么多的品种:封、片、戳、票、券、币等等,而每一个品种里面又有相当多的分类。即便这样,一些集邮者还不满足于为收藏而收藏,开始寻求新的集邮门类,  相似文献   

7.
《集邮博览》2013,(7):31
集邮的素材种类繁多,没有任何一个收藏类别,能像集邮一样派生出这么多的品种:封、片、戳、票、券、币等等,而每一个品种里面又有相当多的分类。即便这样,一些集邮者还不满足于为收藏而收藏,开始寻求新的集邮门类,于是文献集  相似文献   

8.
珍币赏析     
《收藏界》2008,(5)
刘广志先生是山东兖州古钱币收藏家,庋藏有年,亦发表多篇有关古钱论述文章,对本栏目多方支持,此次所发古钱图照,多为所藏佳品,供读者泉友品赏。  相似文献   

9.
花钱以其较高的艺术价值,丰富吉祥的内涵,以及和古钱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中国古代民俗文物中的一个独特板块。花钱中的字文图案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称其为古代袖珍"铜版画"并不过分。正因为花钱有多种亮点,花钱收藏队伍中不但包括了古钱收藏者,也包括了民俗文化和艺术品爱好者。就其品种而言,花钱中最走红的是  相似文献   

10.
王祖光 《收藏》2007,(9):98-99
在当代书画收藏家中,若谁手中能有一幅清朝王鉴的作品,内当视如拱壁;若一下子能收藏有四幅之多,恐怕是罕之又罕了。  相似文献   

11.
董大勇 《收藏界》2012,(3):63-65
PV君是日本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老一代著名的中国古钱收藏大家,曾不惜重金收集大量中国珍稀古钱,因起步早,藏家少,斩获颇丰,  相似文献   

12.
吴昆 《收藏界》2015,(2):106
收藏字画可以领略千年华夏的绝世美景、人文风流;收藏瓷器可以欣赏中国古代的巧夺天工、匠心独运;而收藏钱币则可历朝历代的风风雨雨、兴衰存亡。我自小喜爱各类古钱币,尤其喜爱古钱在手上的厚重感,仿佛手上的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一般,所以每到一处,都要到当地的古钱市场上去淘上一番,这次去南京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3.
金宝山 《收藏》2009,(11):110-112
加拿大华人杜维善先生收藏与研究中国古币40多年,收集数万枚古钱,仅半两钱就达2万多枚。他先后4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丝绸之路”古钱币近300枚,向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也捐献了一些古钱。撰写出版了钱币研究专著6部,可谓著作等身、名副其实的古钱币收藏研究专家。  相似文献   

14.
当历代古钱精品、珍品中的多数为前辈收藏家、博物馆所拥有之后,现代收藏者将部分集藏重心转向铸造精、书法美的古钱币。一些在同类钱中铸工精良、钱体厚重,却达不到样钱、母钱标准的古钱币,被称为“头炉钱”(指同版别的初铸钱币),这里特指同类钱中品质优秀的古钱。“头炉钱”一词在古钱币收藏  相似文献   

15.
蘸人勇 《收藏界》2011,(11):78-78
我所编著出版的六本古钱币收藏鉴定书籍中,《中国古钱集藏指南》印数最多,前后数次加印。达10多万册.在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收藏热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写这部书的目的,就是想为爱好古币而不具备这方面知识的初人道者。提供一个简便的捷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表述,  相似文献   

16.
旧著回眸     
我所编著出版的六本古钱币收藏鉴定书籍中,《中国古钱集藏指南》印数最多,前后数次加印,达10多万册,在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收藏热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写这部书的目的,就是想为爱好古币而不具备这方面知识的初入道者,提供一个简便的捷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表述。  相似文献   

17.
李挺 《收藏》2014,(3):137-137
人们所熟知的徐悲鸿先生,多是以画家、美术教育家的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的,而少有人知悲鸿先生也是位非常有实力的顶级收藏家,他收藏的中国古代唐、宋、元、明、清及近代精品画作达1200余幅。1953年,悲鸿先生过世后,其夫人廖静文女士将这批收藏全部捐献给国家。  相似文献   

18.
朱浩云 《收藏》2009,(11):168-171
20世纪前半叶,上海不仅是全国的经济中心,也是收藏界的一个重镇,素有“收藏半壁江山”之美誉。那时,上海民间收藏热闹非凡,古玩交易活跃,著名的上海五马路(今广东路)古玩街与北京琉璃厂形成一南一北古玩市场,交相辉映,并吸引了全国各地许多著名收藏家、古玩商,如书画收藏家庞莱臣、张大千、吴湖帆、张葱玉、王己千,瓷器收藏家胡惠春、陈萍、顾恺时、顾丽江,青铜器收藏家潘达于、李荫轩,碑帖收藏家叶恭绰,图章收藏家华笃安,版本收藏家潘景郑,藏书家翁万戈,钱币收藏家施嘉斡、马定祥,古玩商孙伯渊、钱镜塘、刘晦之、张仲英等。他们中有的文物藏品足可与博物馆分庭抗礼。此外,以卢芹斋、吴启周、周湘云、程霖生、刘靖基、马任全、谭敬为代表的一批实业家、企业家、银行家也涉足各类高端的收藏,为上海民间收藏的活跃和发展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9.
藏市与江湖     
董凡 《收藏界》2012,(12):19
虽然很少看武侠小说,但却喜欢借用武侠小说的一个词来形容藏市,那就是江湖。藏市和江湖真的有很多相像的地方,收藏梦恰如武侠梦,每个收藏爱好者都希望能成为藏市中的大侠。在藏市江湖中没有永远的运气,只有永不言败的精神和经过勤学苦练后不断增强的实力。其实,真正的收藏家没有一个是横空出世的,每一个都可以说是在收藏江湖中经过艰难打拼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20.
严英俊 《收藏》2014,(2):89-96
货币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也是该国历史的最好名片。朝鲜作为一个使外界感到神秘的国度,发行的货币颇具特色。作为收藏研究,朝币存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的重视。成为外币收藏市场上一个不错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