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审视传统的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恰恰缺少一种锐意求索的内在精神。究其原因,是不少老师在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活动总要在教师周密的主导安排下,亦步亦趋地按程序进行。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相反,却处于一种被人指派、“辛苦劳作”的“仆人”地位。这样的主体活动怎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又谈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在济宁市教研室和济宁任城区教研室的…  相似文献   

2.
耿怀国 《山东教育》2005,(13):45-45
我校为深化教育改革,以实际行动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开展了群众性教科研活动。我的研究课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经过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我彻底转变了教育观念,并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全班集体探究的学习模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实现课堂教育素质化,如何强化学生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便变得十分重要。换句话说,创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实践课、创新发展课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呢?现结合笔者在课改实验中的体味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中教育中,由于教学资源的不足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学生的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合作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为学生提供实际问题解决机会”“利用技术手段进行数学学习”“定期评估学生学习情况”这六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旨在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广大教师认识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独有的体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增加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已成为重要目标,为提高研究性学习的实效性,在教学中实施了“探索活动性”教学。  相似文献   

6.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7.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若特殊的使命。”教学应如何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人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文就“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几点做法和体会表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孙倩 《天津教育》2014,(17):112-112
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人生的领路人,肩负着重要使命。 一、重视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1.在教学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方法、步骤,更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9.
“三自”能力是“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觉创新”的能力;“创新”教育是根据创新的原理,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活动。在开放教育试点教学中,尝试通过培养“三自”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引导学生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对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不无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各界呼吁教师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人作为一名从事法学教育的电大教师,更应在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指引下,实施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开展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自主性、个别化学习。鉴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试就如何实施法学创新教育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界开展的研究主题之一。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创新活动中的疑难概念、学习实验技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素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使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有计划地开展课外活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加强学科的综合教学等都是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互相信赖的和自我负责的创新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2.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的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立足“以学生为中心”原则,以“教育创新”为切入点,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课程方向,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为目标,为学生营造“会学习、会创造”的实践活动环境,以进一步拉近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距离。文章针对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提出建议,以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首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新版教育”.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施素质教育,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已成为共识,这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笔根据多年从事中学政治教学的经验,立足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对“问题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5.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17.
杨彩霞 《学苑教育》2012,(21):56-56
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通过“七化”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兴趣学习,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小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未来的建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创新教育来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新性人才,其着眼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以便为使学生将来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创新素质。”中小学素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受到异步教学是学生自主地解决学习问题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的教学方法,也是创新教育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李一  姚纲乾 《山东教育》2002,(14):46-47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刻,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成为全社会关心和研究的课题。中学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如何创设多种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形式,促进每个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亟需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教研实际,就如何创设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谈一些个人的认识。1.在探究中学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活动的情境,让学生重演科学家的“认识历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这种过程突出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如何生成“结…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高速发展,教育教学在各方面不断改革.新教学理念也给教师提出新要求,即改变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双自主”教学方法正是给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是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科学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