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默 《成才之路》2011,(21):56-57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是波兰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他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肖邦从小喜爱波兰民间音乐,7岁写了《波兰舞曲》,8岁便登台演出,从小就有"第二个莫扎特"之称。肖邦在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早期创作活动。1830年以后他到巴黎定居,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从此肖邦永远未能回国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曲家。出生于商入兼公务员的家庭。童年起学习竖笛、吉他和斑鸠等民间乐器,十三岁开始自学作曲,但其音乐才能得不到应有的支持和培养。以后被送进武备学堂,后转习会计,又在商号内当过伙计。他虽然没有系统受过较高的音乐专业教育,甚至不能为自己的歌曲编配伴奏,但他有生活实践和广阔的旋律创作才能。  相似文献   

3.
曾经有这样一位民间艺术家,他4岁丧母,21岁患上眼疾,34岁双目失明,父亲也离开了人世。他先是寄居在道观中,后因失明被人扫地出门,从此流落街头,颠沛流离,每天靠一把二胡勉强度日。然而苦难并没有压垮他,怀揣着对音乐的热爱和梦想,他走到哪里,音乐的旋律就流淌在哪里。当他坐在如水的月光下,聆听泉水淙淙,不由悲从中来,所有的一切都历历在目。对着月光流水,他纵情咏叹,成就了经典名曲《二泉映月》——他就是民间音乐家华彦钧,被世人称为“瞎子阿炳”。  相似文献   

4.
海顿     
十八世纪后期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派音乐大师。1732年3月31日生于奥地利的一个贫苦车匠家庭。六岁开始学习音乐,八岁进教堂唱诗班当歌童,刻苦自学理论作曲,1761年起任宫廷乐队指挥达三十年之久。他的作品甚多,有交响曲一百零四首,弦乐四重奏八十三首,钢琴奏鸣曲五十二首,神剧五部,歌剧十九部,以及各种独奏乐器的协奏曲,其他还有室内乐、弥撒曲、清唱剧、独唱康塔塔、歌曲等,其中清唱剧《创世纪》、《四季》,和交响曲《告别》、《惊愕》、《时钟》最为著名。他一生始终保持平民意识,在创作上又与其故乡民间音乐保持联系,作品中充满民族的淳朴、明朗、幽默、愉快的乐观主义精神。在音乐上最大的贡献是由他初步确立了古典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形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交响乐之父”。  相似文献   

5.
略论民间音乐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 ,不仅精通诗文、绘画、书法、而且还极为精于音乐。在他留下的作品中 ,有关音乐活动的诗歌就有几十篇。如他在描写其父苏洵弹琴的一诗中道 :“微音淡弄忽变转 ,数声浮脆如笙笛”;在赞李季吹笛一文中云 :“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这些生动形象的赞语和高度的鉴赏水平 ,足见苏轼的音乐素养之渊厚、音乐视野之宽阔。在苏轼的一生音乐生活中 ,对民间音乐的重视不次于对其他艺术的追求。在他的诗词歌赋中 ,山歌、民间歌舞都是他创作中所涉猎的对象 ,故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了不少对民间音乐活动的素描。他重视研究民间音乐 ,早在青年时代就开始…  相似文献   

6.
吴涤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4):124-128
匈牙利著名作曲家巴托克,一生热爱祖国,热爱民间音乐,他经常深入民间,收集、整理民间音乐,并运用比较音乐学的观点,对匈牙利音乐和古老的东方音乐尤其是蒙古族音乐进行对比和研究,并付之实践,撰写了多部重要的民间音乐论著。在音乐创作方面,巴托克注重在旋律上探索吸收民间音乐素材,并在调式、调性及其它方面有大胆尝试。巴托克学习民间音乐的这种态度,对我们学习、了解和探索本民族宝贵的民间音乐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唯有如此,民族主义精神才能在大地的沃土中永生!  相似文献   

7.
洪福远先生致力于蜡染事业已三十多年。早年,这位工艺美术家一直埋头对贵州各民族的民间传统图案进行孜孜不倦的收集、整理、研究,努力探索蜡染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独特的蕴含和表现力。改革开放以后,他进一步将蜡染艺术设计的目光投向中华民族博大精  相似文献   

8.
在十九世纪的欧洲音乐生活中,李斯特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的天才技艺和狂放气质征服了全世界.是十九世纪匈牙利音乐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音乐创作与匈牙利民族音乐息息相关,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便是他的"爱国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民间音乐色彩.本文以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为研究对象,从李斯特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等方面入手,以期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帮助我们更好地来诠释这首乐曲……  相似文献   

9.
张李丹 《现代语文》2013,(12):65-66
弗雷德里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七岁时就写出《波兰舞曲》,八岁登台演出,不满二十岁已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可以说,肖邦就是一个音乐神童。但是他29岁那年德国攻占波兰,以后肖邦一直漂泊异国。1830年到法国定居,创造了大量饱含爱国情感的优秀作品,临终时肖邦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肖邦的音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祖国,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他的音乐成为最有力量的波兰音乐。  相似文献   

10.
老帅哥     
<正>三十岁以前的美,是父母给予;三十岁以后的美,是自己修为。木心是个老帅哥。看他三十岁的照片和六十岁的照片,都帅气十足,英气逼人。他曾津津乐道:"我的内行,是吃喝玩乐。我的序就说我是个玩家。"他还不厌其烦地说:"一个人到世界上来,来做什么?爱最可爱的、最好听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他甚至还说:"我很想以快乐主义者的身份挤进修道院,和知识精英谈谈,然后,吃好菜,喝好酒。"他胜人一筹的地方,是能把口腹之欲感官享受上升到艺术和哲学的层面。他说:"我懂得  相似文献   

11.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自幼随其父华清和道士学习音乐,十三岁时已会琵琶、二胡、笛子等多种乐器,十八岁时被公认为技艺杰出的人才。由于长期受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的熏陶,加上高超的音乐天赋,因而能够把一生的遭遇、痛苦、希望、欢乐寄于音乐之中,并成为他坚强生存的忠实伴侣。阿炳1950年12月病故,他自己曾说能演奏270多首乐曲,现传世之作只有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和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以及《听松》三首。在这三首二胡作品中,由于《寒春风曲》的部分曲调及…  相似文献   

12.
张帮俊 《良师》2011,(1):6-7
1958年9月22日,在意大利拉亚蒂科,有个小男孩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里。从小他就对音乐非常敏感,并拥有一副好嗓子。他7岁开始学钢琴、长笛、萨克斯。在他12岁时,一次踢足球发生的意外,致使他双眼全盲。从此,他的世界里漆黑一片。“看不见东西,这以后的生活怎么办?难道,自己唯一热爱的音乐也将要舍弃吗?”他陷入了苦恼与迷茫中。  相似文献   

13.
年过花甲的利辛县王店公社初中教师邓杰臣,退休以后不离讲台,被人们传为美谈。 邓老师今年63岁,他在过去三十多半的教育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国家输送了很  相似文献   

14.
阿炳(1893—1950),民间音乐家 ,原名华彦钧 ,江苏无锡东亭人。他的父亲华清和是无锡雷尊殿道士 ,能演奏多种民族乐器 ,尤其擅长琵琶。阿炳自童年时代即随父学习音乐技艺 ,由于聪明好学 ,13岁时琵琶、二胡、笛子的演技已相当娴熟 ,13岁时成为公认的出类拔萃的演奏人才。他21岁时患眼疾 ,35岁双目失明 ,以致沦落街头 ,成为一名以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人们习惯地称他为瞎子阿炳。他以演奏各种民间乐器为主 ,同时也结合时局、新闻自编自唱。抗日战争期间 ,他编过《汉奸的下场》等曲 ;抗战胜利之后 ,又编了“前走狼 ,后走虎 ,…  相似文献   

15.
冼星海,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的船工家庭。他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靠母亲做佣工和祖父接济生活。他6岁进私塾,13岁那年因交不起学费而进入了广州岭南大学基督教青年会所办的义学,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此时,他已经表现出音乐方面的天赋,擅长吹奏单簧管(也称黑管,民间称“洋箫”),故有“南国箫手”的美誉。1926年春,他卖掉了心爱的小提琴,在朋友的资助下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9年,冼星海来到素有世界音乐文化中心的法国巴黎学习音乐。之后,在人生道路上他经过两次重大选择,这也正是这位“人民音乐家”的可敬之处。第一次选择1…  相似文献   

16.
白诚仁创作了许多的优秀音乐作品,歌曲创作更是佳作倍出。在音乐创作中,他多次下到民间采风,深入民间音乐这块润土,为中国民族音乐宝库奉献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歌。本文主要从体现热爱生活的民间主题、吸纳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大胆采用民间音色三个方面论述白诚仁歌曲创作的源泉——民族民间音乐。  相似文献   

17.
德米特里·鲍里索维奇·卡巴列夫斯基,前苏联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创作了多种体裁的钢琴音乐,钢琴奏鸣曲则是他音乐风格的集中体现。《第三钢琴奏鸣曲》创作于1946年,是卡巴列夫斯基众多作品中颇具代表性的一首。这部作品打破了原有的音乐语言元素,融入了俄罗斯民间音乐元素,体现了民族性和传统性的创作风格。本文从民族性和传统性和创新性三方面论述了卡巴列夫斯基的音乐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8.
颜色     
一个秋天下来,父亲瘦得像他捧在手里的烟袋杆我总觉得咱家人的肤色与别人不同,尤其是我的父亲。他五十岁以后,便一天天地黑瘦下去,皮肤都成了泥土的颜色。我过三十岁,便开始按着父亲的样子生长,便长成了父亲的样子。父亲  相似文献   

19.
张鸣跃 《课外阅读》2011,(19):32-33
16岁,我第一次对妈妈隐瞒了一件事,我的一张裸体素描。我喜爱画画,我们大院有一个民间画匠,三十多岁的独身男人,在大院里租房住,有时还收几个学生在家里教。我常去看他画像,他很幽默,逗我说笑也教我画画。我看到他那里的好多裸体画像,很羞,他就认真地给我讲"人体美",我开始好奇,就不断地去,而且明白这事不能让妈妈知道。  相似文献   

20.
黄梅戏由一个民间小戏,发展成为全国著名剧种,它经历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历程。黄梅戏起源于黄梅采茶调,在民间歌曲的基础上,形成"黄梅歌"这一音乐形式;在安徽流传时,与流传地民间音乐结合,以及接受高腔、怀腔等的影响,唱腔得到极大丰富;20世纪50年代以后,黄梅戏音乐发展到专业化创作阶段,吸收了南北剧种、曲种,包括藏族音调、西北音调、淮剧音调、京韵大鼓、梆子腔等音乐材料;进入21世纪,更尝试融合交响乐、电子合成音乐等现代音乐元素,加大自身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