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76例烧伤患者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探讨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对76例烧伤患者进行心理反应观察,分析其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结合每个病人的心理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结果:恐惧紧张13例.占17.11%;苦闷焦虑15例,占19.74%;孤独寂寞12例,占15.75%;悲观绝望10例,占13.16%;坦然26例.占34.24%。然后针对不同患者心理状况实施不同健康宣教方案.促进了其功能恢复和心理康复,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通过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最大限度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求,使病人在最佳状态接受治疗、护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36例小切口胆囊摘除肝硬化伴发胆石症患者所采取的护理措施,探讨肝硬化伴发胆石症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认为在手术期对病人的心理护理要贯穿全程,要重点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以防手术意外的发生,术后护理要把握观察要点,严防并发症的发生,并要做好健康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3.
将120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随机分为心理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心理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主动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前后自我评定比较,结果表明:心理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在胰源性门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主动、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有效地缓解病人焦虑症状,减轻严重躯体疾病带来的心理应激.  相似文献   

4.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心理护理已成为医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人们身心健康,使病人取得最好治疗效果的必要条件。特别在当今死亡率高的癌症患者中,使用心理护理解除其身心痛苦显得更为重要。据22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调查中,认为心理护理对治疗有帮助的有139例,占61.33%,认为无帮助的仅30例,占13.21%,58例认为可能有帮助。可见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本文就近年来对癌症病人的心理影响因素及心理护理作  相似文献   

5.
刘梅英 《宜春学院学报》2006,28(6):105-105,132
目的:总结和探讨肝炎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护理对策.方法:本文通过对53例肝炎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本案例有9例死亡,44例康复出院.结论:针对肝炎肝硬化并发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病情变化的特点,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方法,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1999.1~2000.1月共收治意外创伤骨折225例,其中:男性165例,女性60例,住院最长215d,最短5d,复合伤41例占18.2%,合并软组织伤155例占68.8%,我们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重视病人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本组病人的心理特点 1.1 要求得到人院的心理,这类病人中的大多数是由他人护送入院,无思想准备及经济准备,既属重伤生怕被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是我国的常见病。并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有90%的乙肝病毒(HBV)感染者是无症状性的携带者。这些携带者发生慢活肝和肝硬化后,常常会导致肝癌。80%的肝癌病人都曾有过 HBV 感染,体内存在病毒,HBsAg 及抗 HBC 等。全世界的 HBV 携带者,据估计约有3亿人,每年肝癌的新发病例在25~100万。据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当今,二十多亿活着的人感染上了乙型肝炎。每年有一百万乙型肝炎患者用于肝硬化和肝癌而死亡。”因此,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都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探讨外阴癌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以期达到伤口的Ⅰ期愈合率,使病人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0例外阴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指导病人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床上翻身排便;术前做好皮肤、肠道、阴道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术后并发症.结果:除1例伤口感染,其余9例都Ⅰ期愈合,均达到手术治疗效果.结论:由于外阴癌病人相对年龄大、机体抵抗力低、手术部位与尿道直肠邻近、创伤大,容易发生伤口裂开、感染和肺部、泌尿系感染及下肢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因此,正确实施术前、后制定的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外阴癌术后伤口Ⅰ期愈合率,以促进病人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心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到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心功能衰竭病人,抽签将他们分为常规组36例,护理组36例,常规组按照日常生活进行护理,护理组在进行日常生活护理基础上将他们重点进行心理护理,对比他们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效果显著20例,微小效果13例,没有无效果的,有效率达到91.7%以上,常规组效果显著12例,微小效果8例,无效10例,有效率55.6%,两个组在有效率上有巨大差异.结论:在照顾好心功能衰竭患者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对他们加以心理干预,这样,可以使患者更好地进行治疗,不仅提高了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也使护理人员的工作得到了提高,这个方法值得各大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在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自2010年1月-2011年11月的78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将78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9例.结果:对患者术前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其术中配合,使其不适减少到最小程度,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术后做好饮食康复指导,有效防止了并发症,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肘部正侧位片不仅能确定骨折及移位情况,还可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脏疾病临床诊断中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272例肝病患者(急性肝炎9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54例、肝硬化71例和肝癌49例)的血清TBA、ALT,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各种肝病患者的TBA、AIT均显著升高。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TBA与ALT升高显著,敏感性高,但肝硬化、肝癌两项指标阳性率结果差异明显(χ^2=60.553,P〈0.001):TBA阳性率高达90%以上,而ALT阳性率仅为20%左右。结论TBA测定对于监测慢性肝病,尤其是肝硬化的早期诊断价值很大,是一项很具实用价值高敏威性的肝功能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6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予心理、康复等干预。结果对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效果满意。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智能和日常活动能力,对疾病康复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以及肝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双环醇75~150 mg/d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肝活检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双环醇治疗前后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经双环醇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环醇治疗可以减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反应,同时明显降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同伴教育对围手术期结肠造口患者心理的影响。首先选取8例行造口术后多年并有丰富经验的患者,经培训合格后成为同伴教育者。抽取行结肠造口术的患者共40例分别放在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由病区护理人员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选择同伴教育。出院前,评估两组患者的社会心理适应水平。试验组社会心理适应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同伴教育可为围手术期结肠造口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提高其社会心理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肝母婴阻断的过程中的护理干预要点,有效提高阻断母婴成功率。方法:对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的新生儿采用Hepb/HBI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免疫接种及护理干预。结果:大理州累计检测2012年1月至6月新生儿实施乙肝母婴阻断,经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HBsAg及HBeAg均为阴性160例,阻断成功率98.16%。结论:对新生儿及时接种Hepb/HBIG和对孕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母婴阻断率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36例糖尿病足的护理。方法:采用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创口护理、心理护理等多方位的护理。结果:感觉恢复正常21例,足溃疡治愈9例,控制感染2例,有效率88.9%。结论:采用多方位的护理,能有效降低本病并发症的发生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化疗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应用化疗前中后期患者心理状况比较表对肿瘤化疗病人实施解释说服法,情绪转移法,暗示疗法等心理干预的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肿瘤化疗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在化疗前与化疗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化疗前后比较(P〈0.01)。结论肿瘤化疗患者实施多层次的心理干预可清除不良心理反应,变消极心态为积极心态,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尿毒症患者月经期血液透析临床护理理念与方法,以提高透析疗效;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1日期间收治的46例年龄在16-45岁的尿毒症患者在月经期血液透析的护理情况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透析普通临床症状(头晕等)差异不大(P>0.05),但对透析有影响的症状(大出血等)则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通,提前防护及科学护理能较好地提高透析稳定性,避免透析中断,提高透析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总结8例直肠癌根治术后行结肠造瘘术艾滋病患者的手术前后心理干预及造口的处理方法。方法:通过术前艾滋病知识宣教,防护措施指导,以及术后造口的观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切口Ⅰ期愈合7例,Ⅱ期愈合1例,经积极换药后顺利愈合,患者及家属接受手术、接受造口,掌握造口护理技能。结论:耐心细致的造口护理指导可使患者掌握造口护理技能,家属掌握正确防护措施,接受艾滋病患者,提高艾滋病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活信心,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