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中的注释,时有错误或不确者存在。针对"人物"类、"物象"类两种类型的注释错误,择其具有代表性者,进行逐一考辨与订正,并就导致其错误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节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爱国志士、诗人、学者,笺注了大量魏晋六朝诗歌,《阮步兵咏怀诗注》是黄节的经典注释之一,学术价值甚高,成为阮籍诗歌研究的必备参考资料。本文先分析黄节先生的笺注动机,了解其人其学。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其笺注渊源、体例与方法,并总结归纳其笺注特色,从而窥晓黄节先生《阮步兵咏怀诗注》的学术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元稹年谱》与《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篇》是百年来元稹研究领域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对《仁风李著作园醉后寄李十》及《琵琶歌》两首诗歌的系年上,都出现了情况不一的失误,从诗歌本体解读,采取互证之法,考出正确的系年。  相似文献   

4.
三秦出版社版《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存在着各类问题达数百处之多,是建国以来少有的一种古籍整理本。文章分别从校勘、编年、注释、集评、其它五个方面,择其要者,对其进行一一指出与订正,以供借鉴与使用是书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唐集唐注考     
张佳 《天中学刊》2011,26(3):79-82
在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学史上,以宋集宋注及宋集明清注为视域的本朝人注本朝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唐集唐注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空隙"。初步考证出张庭芳注李峤诗、李绅注元稹诗文、郗昂注张鷟诗文、司空图注卢献卿诗文等7种唐人注唐诗文,发现它们还处在古典注释学的原初形态上,其注释学方法还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文注释学,没有在中国古典注释学史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顶多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的注释学现象。  相似文献   

6.
唐集唐注考     
张佳 《天中学刊》2011,(2):79-82
在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学史上,以宋集宋注及宋集明清注为视域的本朝人注本朝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唐集唐注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空隙”。初步考证出张庭芳注李峤诗、李绅注元稹诗文、郗昂注张鹜诗文、司空图注卢献卿诗文等7种唐人注唐诗文,发现它们还处在古典注释学的原初形态上,其注释学方法还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文注释学,没有在中国古典注释学史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顶多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的注释学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唐诗坛群星璀璨 ,李贺以其呕心沥血创作的不朽诗歌而一枝独秀。他的诗想象丰富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借代、拟人等修辞手法 ,塑造的个性非常鲜明 ,刻画的意境虚幻荒诞 ,人称“昌谷体”。自南宋迄今 ,注释和评点李贺诗集的成果很多。南宋吴正子的《李长吉诗笺注》是最早的注释本 ,宋末元初刘辰翁率先评点了李贺诗。明清时 ,李贺诗集的评点、笺注更是进入了繁荣期 ,其中以清代王琦的《李长吉歌诗汇解》最有代表性。解放后 ,叶葱奇疏注的《李贺诗集》最为引人注目。历代李贺诗注本虽多 ,但多为旧注 ,即便叶葱奇所著也十之六七为旧注 ,新注仅…  相似文献   

8.
钱仲联先生在其祖父钱振伦先生,黄节先生注诗的基础上笺注了《鲍参军集注》,不断丰富和完善了注本,精校精勘,翔实考证,使《鲍参军集注》成为目前研究鲍照诗文颇为完善的一个注本,为后代学人进行学术创新和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钱仲联先生对《鲍参军集注》所作的笺注特色做一个讨论,并比较黄节先生《鲍参军诗注》的笺注特色,谈其二人对鲍照诗歌笺注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钱仲联先生在其祖父钱振伦先生,黄节先生注诗的基础上笺注了《鲍参军集注》,不断丰富和完善了注本,精校精勘,翔实考证,使《鲍参军集注》成为目前研究鲍照诗文颇为完善的一个注本,为后代学人进行学术创新和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就钱仲联先生对《鲍参军集注》所作的笺注特色做一个讨论,并比较黄节先生《鲍参军诗注》的笺注特色,谈其二人对鲍照诗歌笺注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仇兆鳌是杜诗研究的集大成者,仇以其丰富的史学知识和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汇集前代各家注释,形成自己特殊的笺注方法,把杜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钱曾《牧斋有学集诗注》对钱谦益《有学集》的用典作出了详密而准确的注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历史上较为著名的诗歌注本。但也存在误注、缺注和失注的问题,误注有穿凿附会、误引书证、误解诗意、误解典故、不知有典等五种情形。缺注虽有注释,但并不完整;失注是该注而未注。三种情况在古代诗歌注释的实践中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第3版)在注释上,有的当注释的未作注;有的下文注了的上文却不注;有的注释则欠准确。这给教师的备课,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特提出来,以期引起教材编辑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钱注杜诗》二十卷是钱谦益晚年心力所注 ,钱氏从明崇祯六年(1633)开始 ,到清康熙二年(1664)去世前夕才完成全书的笺注 ,历时三十余年之久 ,花了很大的功夫和心血。细究《钱注杜诗》内容 ,与其它杜诗注本略为不同 ,钱氏并未对每首杜诗一一做注 ,而是对有感想和特殊体会的作品进行重点注释。其特点乃在于以唐代史事与杜甫诗歌互相参证 ,考察杜甫所处之社会环境 ,深刻体会杜甫思想之微妙变化 ,澄清史实 ,阐明诗意。并且对唐代职官、地理等也进行了扎实地考证。钱氏注杜所用方法是传统的诗史互证方法 ,这种方法从开始到确立经过了…  相似文献   

14.
吴正子《笺注李长吉歌诗》是李贺诗的第一个注本,其文本校勘有较高价值,成为明清通行的底本。在注释方面,吴注具有简当的特点,为《四库提要》所称许。关于吴正子其人,历来语焉不详,本文考证认为是南宋理宗年间临川人,精于校勘。吴注的出现,与南宋末年的文学思潮及时代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5.
清代至民初是唐代诗人元稹诗歌接受史上一个重要阶段,在这大约300年的历史中,出现了从皇帝到遗民、从少数民族到汉族的众多喜爱元稹诗歌的文人。从接受方式看,有大量运用有关元稹之典、接续元稹之诗作、效法元稹之诗体、追和元稹之诗、反元稹诗歌之意等多种形式,表明清代至民初元稹诗歌的接受已全面展开;从接受时段上看,清代前期与清代后期至民初,以明代遗民与清代遗民为主,而清代中期则以君臣唱和为主。清代前期对元稹诗歌的追和是较为零星的、小规模的,而清代中期与清代后期至民初两个时期则是较大规模的。从接受特点上看,清代文人对元稹诗歌的学习效仿以律诗为主,以程式化组诗为主,以和韵追和尤其是次韵追和为主。虽然清代至民初文人(包括皇帝)也往往强调温柔敦厚的诗教,强调"神韵"、"性灵"等,但对元稹诗歌的接受却表明,诗歌艺术技巧的讲究是他们创作中着意追求的一个目标,他们学习效仿元稹诗歌的作品与他们的理论主张存在着内在的紧张。  相似文献   

16.
从经学到诗歌诠释学--以《钱注杜诗》为中心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末清初钱谦益的《钱注杜诗》二十卷是一部极有影响的杜诗注本,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认为钱氏是以经学方法完成杜诗笺注的,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考察中国传统的诗歌诠释发展史,可以看出,古典诗歌诠释方法来自古典文献注疏学的启迪,而古典文献注疏学又是在经学基础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诗经》的毛传、郑笺、王逸的《楚辞章句》都注重解释作品中比兴手法的含意,为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开创了释意的传统。宋代任渊《山谷诗集注》继承了上述传统,并克服了李善《文选注》"释事忘义"的缺点,结合作诗的背景,考证诗歌的本事,从而解释了黄庭坚诗歌中的典故与比兴意象的含意。作为"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较早产生的作品,任渊重视释意的注释思维及其释意模式对宋代诗歌注释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先生的《宋诗选注》是一部独具特色的诗歌选本,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他选诗角度与注释方法都不同于其他诗歌选本。尤其是注释部分,钱先生采用了中西结合、古今比较、修辞学、心理学等多种方法。仅仅是他运用“文学笔法”和“诗意的对话”两种注释方法,把诗歌的注释当作文学评论来写,用其他诗人的诗歌去解释诗句,这些方法的运用也显示了钱先生的才华与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19.
<正> 注释古书是一件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因为注释上的问题,牵涉的面极其广泛,注者必须具备多方面的专门知识,诸如文字音韵,语法训诂,名物礼俗,典章制度等等都要熟悉掌握,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这当然不是很容易的事。同时,古书的注释又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稍不审慎就会出现纰缪。例如依据的版本不善,或校勘的工作不精,都可能导致注释上的错误。因此,即使是名家的笺注,也很难把所有的问题解决得毫无遗憾。而一般的注本,缺点和错误更是在所难免。为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古诗英译注释是诗歌翻译中一个值得挖掘的部分。本文初步回答了汉语古诗英译注释的定义、原因和方法等三个问题,认为翻译注释是在读者和作者之间实现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注释方法包括词汇、诗句和全诗三个层面的八种方法:本义注释法、引申义注释法、语音语法注释法、言外之意注释法、诗句背景注释法、主旨注释法、全诗背景注释法和格律注释法。汉语原诗使用"三化"策略译出之后,诗性语言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但这种损失可以通过使用以上八种注释方法得到某种程度的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