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贾志敏 《辅导员》2011,(23):26-27
作文切忌落俗套,切忌写得一般化。一般化的作文表现在选材雷同,叙述平平.读了之后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叫人不喜欢看或者缺乏看下去的耐心。  相似文献   

2.
话题作文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每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写出富有个性的作品。可是有的同学面对话题却是绞尽脑汁无话可说。其实,文思如泉涌依靠的不光是灵感,通过有效的练习也是能够达到的。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写出的文章自然也就各不相同。教师只有平时按照计划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留心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学生习作才可以写出新意。  相似文献   

4.
传经送宝 文章有新意就有了生命力,所以,写出作文的新意很重要哦。 超能力秘笈一:立意求新。 文章的立意就好像文章的灵魂,难怪文学巨匠曹雪芹曾说:“词句终究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比如说呢,很多人都认为开卷有益,可是有个同学一下笔,就提出“开卷未必有益”。很自然,他写的作文很有“市场”,刚一交稿,就被许多同学争相传看。这就是立意新带来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教学,强调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形式的作文教学,因长期处于困境中,学生们看待问题、分析事物简单化、片面化、绝对化,缺少新颖独特的联想与想象,不敢也不会创新,因此,更加需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亲情作文是学生最想写又最不愿意写的文章。最想写是因为来源于生活,从最初接触的"雨天送伞",到"生病了妈妈彻夜不眠的守护"等选材,已成为了我们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素材。学生在日常阅读与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偏向亲情,实际上,与其说学生想写这类文章,不如理解成是学生自己在我们所框定的环境里所养成的习惯。由于习惯,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比较熟悉,有素材可用,写起来比较顺手,所以,考生在遇到作文题目后,脑海中想到的往往是亲情类作文。而不愿意写的原因就是写作素材显得老套、重复、没有新意,考场上容易出现"撞车"现象,很难独出异彩。所以,亲情类作文在考场中便成了作文素材中的"鸡肋"。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作文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因此,作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新颖别致的作文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作文创新除了基本的训练外,还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对于小学生来说,习作的要求虽然不是太高,但是是写作的起步,广大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做事情敢为人先,在学习写作上不落俗套,只要他们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写作,就一定能写出富有新意的习作。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决定了中考作文命题要围绕学生生活。当然,学生生活的外延要不断扩大,不仅要围绕学生学习生活、家庭生活,还要围绕社会生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关注学生对焦点、热点问题的认识,以促使考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中考作文题型和选材范围更灵活富于变化,着眼于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展示学生的才情,张扬个性,鼓励创新,崇尚美德。近几年来,中考作文命题内容越来越贴近学生生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鼓励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怀。在内容选择上,命题者常着眼于关注自然、社会、人生,注重考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有话可说,由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拓展为思考生活、探讨人生、崇尚美德。探究知识,提倡辩证思维。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及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崇尚科学,注重实践,也是命题者会重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刘宏玉 《中学文科》2005,(10):36-37
作文教学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社会道德观点、人格人品素质的形成;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自觉、自立地阅读和写作,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可惜的是,我们至今仍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作文指导处于艰难的探索之中。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根据这些要求,我想谈指导中学生写作的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贾志敏 《辅导员》2011,(35):26-27
作文切忌落俗套,切忌写得一般化。一般化的作文表现在选材雷同,叙述平平,读了之后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叫人不喜欢看或者缺乏看下去的耐心。北方有句俗话:别人嚼过的馍不香。意思是要创新求异,要别具一格,要独树一帜。落俗套、一般化的作文必然是不动脑筋草草写出来的,而优秀的作文则必定是下了  相似文献   

12.
张红 《华章》2012,(20)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本文论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使学生有话要说、有事可写、下笔有神.  相似文献   

13.
作文如何出新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奇求新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吃菜总想吃些新品种、新口味,穿衣希望穿上新款式,登山向往新风景,听人说话期盼听到新见解;同样,读文章总想读到新观点、新感受。所以,我们写作文应力求做到文章有点新意。怎样写出新意?不妨从以下三方面作努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也指出:“最杰出的艺术就是想象。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世界上有许多发明创造都来源于科学家们的想象。”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养成想象习惯,从而提高了想象作文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时,应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应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实际情况是,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作文时,感觉到的事还是那个事,话还是那个话,自己找不到新意,这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6.
好奇求新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吃菜总想吃些新品种、新口味,穿衣希望穿上新款式,登山向往新风景,听人说话期盼听到新见解;同样,读文章总想读到新观点、新感受。所以,我们写作应力求做到有点新意。怎样写出新意?不妨从以下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三国时期的曹植写过一首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对釜中之豆寄于深切同情,而对豆萁无不抱怨和指责。然而郭沫若先生却反其道而思之,反其意而写之:“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相似文献   

18.
文似看山不喜平。文贵创新。这是作文的评价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有创意地表达”,意即要独特、有新意的表达,也就是有创新精神。作文的创新,构思创新是作好文的前提、先行。如何使学生在作文中构思创新呢?特冒昧地将我的体会与各位同仁共商。  相似文献   

19.
戚辉 《语文天地》2013,(12):60-6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而当前的学生写作无视现实生活,背离了写作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新课改以来,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已逐渐被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所接受。本文从目前小学生作文、教师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入手,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总结了关于作文教学中一些可操作的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