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五的4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这是老师周末的一次骑车出游记录,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课件出示:家16千米动物园18千米中华梨村32千米松溉古镇)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教师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7页。【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主要研究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一节课的例1和例2。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就接触过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三年级就学习过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去验算计算正确与否,本课为接下来学习乘法、减法、除法的运算定律做好了铺垫。...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浅显易懂的故事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能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五册 P.22例5的教学,老师们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教法。这样做,虽然可以说明根据加法运算定律,采用“凑十法”能使计算简便,但“凑十法”仅仅是实际计算中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的一种情况,而且并非题题可用,单讲这种方法,满足不了实际计算的需要,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宜深入一步,在讲完“凑十法”后,补充讲授“凑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数学运算定律是计算法则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运算更简便,正确率更高。因此,让学生牢固掌握,并灵活地应用十分重要。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用图形表示:+○=○+,用文字表示:甲数+乙数=乙数+甲数,用文字表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a+(b+c),用图形表示:(○+)+△=○+(+△),用文字表示:(甲数+乙数)+丙数=甲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  相似文献   

7.
张爱 《宁夏教育》2000,(3):36-37
一 、 复 习 旧 知 识 , 体 现 针 对 性   1年 级 ~ 3年 级 学 生 虽 然 已 经 学 过 了 一 些 一 个 数 乘 一 位 数 、 二 位 数 、 三 位 数 的 计 算 方 法 , 但 并 没 有 真 正 形 成 乘 法 的 意 义 这 一 概 念 。 因 此 , 在 教 学 乘 法 意 义 之 前 , 教 师 可 先 复 习 一 些 乘 法 计 算 的 规 律 性 知 识 , 为 学 生 学 习 新 知 识 搭 桥 铺 路 。 如 : (1)同 学 们 去 种 树 , 平 均 每 人 种 8棵 , 2人 一 共 种 多 少 棵 ?(2)同 学 们 做 好 事 , 第 一 组 做 50件 , 第 二 组 做 41件 , 两 组 一 共 做…  相似文献   

8.
定律即是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运算定律则是对数的运算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归纳和总结,是运算本身固有的性质,是进行运算的依据。运算定律也是小学数学中唯一以定律方式呈现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明确其意义与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这一节,教材的编排顺序是:例1归纳加法的意义和导出加法交换律,例2导出加法结合律,接下来例3运用两个定律进行简算,最后的12道练习题供学生运算实践。反思过去按照这个编排顺序组织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经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这一学情,因而不易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情,调整教学步骤,改变教学顺序,以探索合理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第56~58页。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一具体情境,引出等式28+17=17+28,然后要求学生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通过对这些等式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共同规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一规律表示出来,揭示加法交换律。接着,通过求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问题情境,同理进一步归纳总结出加法结合律。然后  相似文献   

12.
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选自普遍高中课程标实验教科书(A版)必修4P80-84,是在学习平面向量基本概念之后的一节比较重要的课,因为引入一个新的量后,考察它的运算及运算律是数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类比数的运算,向量是否能够进行运算呢?向量的工具作用如何发挥呢?这是学生认知冲突的地方,这一冲突正是数学建模思想应运而生,也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新知的契机.这一节内容更是后续学习的铺垫,因为向量加法运算是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加法、向量减法、向量数乘运算以及它们之间的混合运算)最基本、最重要的运算,减法运算、数乘向量运算都可以归结为加法运算,这一节学习好坏关系后续内容能否进一步领会和掌握.2学情分析1)向量加法不同于小学里“2个苹果加上3个苹果共有几个苹果?”,也不同于初一时的求“两线段的和”不考虑方向.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如何处理大小相加和方向相加,这是本节课学生最难弄懂的地方.学生要么无法计算,要么按照线段相加乱套,即使在以后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对求同一点出发的两向量和,不会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解决.关键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物理学知识,结合实际操作探究突破这一难点.2)现在高一学生既是今年高中新课改又初...  相似文献   

13.
徐芳 《福建教育》2005,(12A):38-39
在教“加法、乘法运算定律”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学生对五个运算定律的字母公式情有独钟,但语言表述却很模糊。与同轨班的教师一起商讨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时,大家所持态度不一。有的认为不妨让学生熟背概念,简单易行;有的却觉得与其毫无意义地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4.
<正>在听课及阅读课例的过程中,有一些课堂细节耐人寻味。比如:熊艳演老师在《丰富策略体验提升运算品质》的“火眼金睛辨对错”环节中,呈现了某位学生的作业:299+63+137=362+137=499,并请学生说说“错在哪里”。大家很快有所发现:此题本可简算,但这位学生没有简算,而是按部就班地根据法则计算。如果讨论“这位同学为什么没有简算呢?”估计很多学生会脱口而出:“题目没看清,审题不仔细。”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6~5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56至5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二单元《多位数加法和减法》,包括多位数的加法,加法的运算定律,多位数的减法,加、减法的关系,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学过了万以内的加、减法和多位数读写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多位数加、减,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今后学习多位数乘除的基础。加法的运算定律和加、减法的关系,这两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  相似文献   

19.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单元备课札记江苏省如皋市蒲行新村常盛“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共分六小节。教材是将四则运算的意义、五种运算定律、六个关系式分散穿插安排的。这样安排不利于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教学时不仅费时、...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运算规则,加法运算率贯穿着整个小学数学。因此,加强对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是提高加法运算律教学质量的基础。主要通过具体教学策略实现高效的加法运算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