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斌 《新闻实践》2008,(4):F0003-F0003
翻看"法新社2007年度最佳图片",发现了两张很有意思、又非常相似的照片(见附图一、二)。这两张照片的主人公是一对夫妇,他们不是一般人,而是美国"第一夫妇"——乔治·布什夫妻。这对美国第一夫妇在不同地方做着一件相同的事——亲民:丈夫布什在白宫草坪上与受伤伊战士兵跑步;夫人劳拉则在一个遥远国度与那里的病人攀谈。把这两张照片放在一起阅读,会让人发出会心一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闻照片中多了种摆拍的形式——"笑图"。所谓"笑图",即画面中总有一个、两个或多个人物,直面镜头说笑并摆出各种动作。这种构图形式气氛热烈喜庆,图片中的影像要素与图片说明配合很容易打动编辑,采用率极高。许多编辑认可这类"笑图",因为它让人感觉和谐、愉悦、热闹。但不加选择地滥用这类照片,任其充斥版面,就会引导  相似文献   

3.
《殷周金文集成》11914号距末上的两字,以往学者在字形释读上有误,通过观察最新的照片,这两个字应当释作"圣守","圣"字可以通假作"亭",那么"圣守"就应读作"亭守",按照器物命名惯例,这件器物当改称作"圣守"距末或"亭守"距末。《文物》2011年第9期刊布的一件楚国铜矛,发表者未能正确释读出器主名,只能释读作"竞□"。然而从发表的图片可知,器主的名字当是从"力"从"又"从"畏"声的一个字。典籍中"竞"可以通假作"景","畏"可以通假作"翠",因此,这件铜戈的器主乃是战国有名的楚国将军"景翠",这件铜戈当改称为"景翠矛"。  相似文献   

4.
关注人的命运的变化和生存状态是新闻摄影永远的主题。"新闻图片中的人"是摄影记者形象观察的重中之重;"读照片的人"是摄影记者心中的"上帝"。有无这两种"人"的概念,是新闻摄影平庸与有深度报道的分水岭。新闻摄影力求有"真情",人情永远都比烟花更精彩2012年2月6日晚上,一张郑州街头一位流浪汉在烟花下微笑的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蹿红,感动了数万网友,湿了他们的眼眶。这张图片,火了"微笑哥",  相似文献   

5.
《殷周金文集成》11914号距末上的两字,以往学者在字形释读上有误,通过观察最新的照片,这两个字应当释作"圣守","圣"字可以通假作"亭",那么"圣守"就应读作"亭守",按照器物命名惯例,这件器物当改称作"圣守"距末或"亭守"距末。《文物》2011年第9期刊布的一件楚国铜矛,发表者未能正确释读出器主名,只能释读作"竞□"。然而从发表的图片可知,器主的名字当是从"力"从"又"从"畏"声的一个字。典籍中"竞"可以通假作"景","畏"可以通假作"翠",因此,这件铜戈的器主乃是战国有名的楚国将军"景翠",这件铜戈当改称为"景翠矛"。  相似文献   

6.
《文化遗产》2010,(1):72-78,158
二人转的人物林林总总,但真正的角色只有两个:一男一女,与形式上的一丑一旦相吻合;二人转的人物行为多种多样,但最终的功能只有一个:"女爱男",或者说男人获得了女人的爱,与二人转构型相一致。不同题材的故事仅仅是二人转的表层结构,而在这不同的表层结构之下反复出现的共同"女爱男"原型模式,才是二人转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7.
王敏 《兰台世界》2017,(16):114-117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之圣,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灵动鲜活的人物形象,而花袭人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人物之一。20世纪是"红学"研究的繁荣期,而对人物的研究分析也掀起一个热潮。解放前,人们对她关注的并不多。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中,多数学者认为袭人是封建阶级的忠实奴仆。十年浩劫时期",四人帮"及其写作班子从"政治角度品评人物",使"红学"陷入低迷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学者开始以不同视角关注花袭人这一人物形象,认识到她是一个复杂的有着丰富内涵的人物,对她的研究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经常看到一些名人的肖像漫画,只寥寥几笔,其神态便跃然纸上,有时候比其本人的照片更加生动。这是为何?因为画家抓住了人物的"神"。"神"是什么?就是找到了人物的魂,这种魂就是个性,是特质。人物通讯写作,作为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通讯体裁,同样是用笔来素描。一篇人物通讯找到了魂,至少成功了一  相似文献   

9.
<正>"馆在历史中、历史在馆中",这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对深度挖掘档案资源、创建院史陈列馆的最大诠释。院史陈列馆筹建初期,华西医院特意安排了一个"校友长廊",长廊中展陈了华西临床医学院从1920年第一届毕业生以来至1996年期间的毕业生名录,其中有一张巨幅毕业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因为照片中有位女生,她促成华西医院实现了多项跨国高端合作,  相似文献   

10.
管理学中有一个叫做"共振效应"的定律。就是说,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其中有一个发生振动时,另一个即被引起振动。共振,就像钟摆的两极,是一种对称的呼应,就像"跷跷板",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正能量"已成为舆论引导的一个热词。特别是在一系列"最美"人物的广泛宣传中,正能量的传播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洪流。然而,与"正能量"相反,也有一些有碍风化的所谓"标新立异"行为存在,并经由一些传播渠道冲撞社会的主流风尚,可称为"负能量"的传播。这两年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2012年11月干露露母女在电视节目上曝粗口事件:江苏教育电视台放任节目演播"嘉宾"干露露母女放泼撒野,经网  相似文献   

12.
独具创意的思想内涵.自然淡雅的时尚装扮,清新纯美的风格造型,烂漫青山碧水真情实景,这些构成了现在婚纱摄影的流行元素。传统的婚纱照"千照一面",几乎全是"流水线"式的拍摄,相同的服装和造型与道具和背景,新人们不外乎是相拥而笑,相同的POSE,相同的相册设计,同一家影楼走出的新娘新郎婚纱照,都模子刻的一样,从而成为"80后"新人排斥的对象。现在的新人们不再满足摆拍的婚纱照片,他们希望用不同的婚纱摄影形式来展现自我张扬的个性,多元化、多视角再现自己的恋爱历程。他们希望若干年后,在翻看结婚照时能够欣慰地说:"那是只属于我们俩独一无二的照片!"  相似文献   

13.
晋代画家顾恺之说:“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这是因为人的感情因素不易掌握,尤其是人的眼神和表情变化快,瞬间的典型形象难以捕捉。对于摄影来说,也是如此。人民画报记者孙毅夫拍摄的两个人物交谈的五张照片,仅用了半秒钟,可人物神态没有一张相似。由此可见,要拍好人物特写,做到形神兼备,是不容易的。《会心的交谈》这张照片,就是以人物的  相似文献   

14.
我对《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编辑记者喋喋不休最多的一句话是:寻找我们这个时代的经典意象.这种意识现在快要变成他们的一种本能了,每遇大事便会瞬间打开. 9月15日,西安等地发生爱国游行,一部分激进分子沿途打砸日系车的行为让这场爱国游行偏离了既定轨道.当晚,"冰点"周刊人物版编辑从玉华在冰点微信群里转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小伙儿举着纸板提醒日系车调头行驶.尽管这张照片在新浪微博上被"转疯了",但没人知道"他"是谁,更没有媒体联系上"他".编辑在微信群里让正在西安出差的"冰点"周刊记者秦珍子"试着联系一下".谢天谢地,在茫茫网海中,记者竟然搜出这个叫李昭的年轻人,并说服他接受我们的独家采访.这简直太牛了!这不就是"冰点"一直孜孜以求的那个"经典意象"?  相似文献   

15.
今年5月,管虎导演新作《杀生》上映。这部指向复杂的电影,有人看出了"党同伐异",有人看出"生死轮回",还有人看到了道德与人性的"勾结"。但聚焦到核心人物牛结实的扮演者黄渤身上,这话就好说了。他自己都承认,这是一个川话版的"大闹天宫",他演的就是被道义和宗法断了药的孙猴子。这个人物是他和导  相似文献   

16.
正抗战号角响青年勇向前这是1931年12月出版、第64期上海《良友》画报上刊登的一张摄影作品,名为"号角吹响的时候"。照片除背景外,占据画面四分之三部分是一位英姿勃发的青年军人在行军礼,照片的左上角题有"良友"及"孙宋庆龄"字样,照片的左下角有7行竖排小字,写有:正义的号角吹响了,青年准备的时候。仰望的心,期待着、期待责任使命的来临。一旦责任说道:"你应该去。"青年回答:"我必定去!"该照片右下方说明,照片中人物是上海青年  相似文献   

17.
人物报道要着眼共性,立足个性,选准角度,拍活"这一个",切忌脸谱化、概念化、千人一面。让观众所观看和认识的人物是丰富的而非单薄的;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是灵动的而非刻板的;是人性的而非物化的。观众仿佛与屏幕中的人物在面对面地交流,在真情互动,人物报道也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新闻传播媒体对科技人物的报道也日益多元化。从“院士风采”到"院士足迹",从"科技英才"到"特聘教授剪影",透过科学工作者的言行,越来越多地显示出科技的重要地位及其人物言行的影响力,尤其在科技人物写作方面,则更多地体现出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化这一特点。从新闻价值的角度看科技人物写作的着墨点,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从科技人物本身所具有的新闻事实,探究科技人物成功的内外在因素。 事实告诉我们,内外在因素的有机融合,是每一个成功者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广大的读者来说,他们…  相似文献   

19.
《兰台世界》2018,(Z2):14-15
<正>以上这组照片是新、老两代辽篮的全家福,在经历了新中国篮球事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后,我辽终以王者姿态成功加冕。回顾这几十年的夺冠之路,不难发现,这不仅仅是辽宁男篮的胜利,同时也是整个辽宁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这四十年,整个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在这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名档案人,我很荣幸能够见证并记录这一伟大时刻。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心目中,储瑞耕真是个人物.他是江苏武进人,1970年毕业于上海海运学院远洋运输业务系英语专业,这样的学校、专业,按照常理,对于新闻、评论、杂文的写作,对于办报办刊,他是"门外汉",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而他经过30多年的奋斗,成了河北乃至全国杂文、新闻、言论、报刊出版界很有名气的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