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近现代以来,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典籍不断传往国外,而典籍英译的目的只为弘扬特色鲜明的中华文化。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往往很难确切展现。然而在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却译得恰到好处,体现了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与翻译目的论的共通之处。本文以林语堂的《浮生六记》英译本为例,探讨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多种方法。为了取得更好的翻译效果,译者在翻译作品时既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又要保证准确地传达源语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媒介,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中国电影的翻译便具有不容小觑的重要性。中国文化负载词无处不在,这也同样包括中国电影台词。目标语观众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并接受一部电影取决于电影的字幕翻译。前人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主要集中于文学文本,中国电影中文化负载词字幕的翻译研究比较少见。接受美学理论强调读者的地位,重视读者审美经验及其对于作品的反应和接受。本文在接受美学理论指导下,探讨了电影《非诚勿扰》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先生以英文创作的Moment in Peking向西方读者译介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将中国文化负载词译成英语,使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社会文化.本文研究了Moment in Peking的创作背景,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了小说里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式,认为在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时,既应充分考虑西方读者的认知结构和审美期待,发挥译文读者主观能动性,尽量使译文与目的语读者的"期望闽"实现视野融合,另一方面译文也不能一味迁就读者,而应超越读者、创造读者,不断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林语堂先生以荚文创作的Moment砌Peking向西方读者译介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将中国文化负载词译成英语,使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社会文化。本文研究了Moment in Peking的创作背景,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分析了小说里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式,认为在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时,既应充分考虑西方读者的认知结构和审美期待,发挥译文读者主观能动性,尽量使译文与目的语读者的“期望阈”实现视野融合,另一方面译文也不能一味迁就读者,而应超越读者,创造读者,不断拓展读者的期待视野,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5.
杨碧莹 《海外英语》2022,(23):35-38
文化负载词是翻译实践中的“疑难杂症”,文章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剖析了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制约因素和难点,从文化保护和文化替代两个方面研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具体涉及音译、文内解释、文外注释、有限泛化、绝对泛化、归化、删除七种策略。通过对文化负载词制约因素进行分析,选取贴合源语语义、符合读者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最佳翻译策略,使海外读者正确理解文化负载词的内涵,加速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对《孙子兵法》贾尔斯和林戊荪译本中古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从词源学的角度进行了对比剖析,文化差异和译者的文化背景的局限性影响了古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理解和翻译。译者应尽可能的传达文化负载词所包含的意义,以使目标语读者最大限度的理解源语。  相似文献   

7.
明末清初李渔所撰写的《闲情偶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写给市民大众的生活美学著作。作为中国经典文学作品,《闲情偶寄》涵盖大量文化负载词。本文以深度翻译理论为指导,探讨了该著作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期帮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物质文化负载词背后蕴含着民族文化色彩,故将物质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准确地传达给读者是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对比了杨宪益和霍克斯在《红楼梦》物质文化负载词翻译上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并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译文的特点。研究发现:在翻译物质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应综合考虑语言和文化,在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相近时,可采用归化策略来增加译文可读性;而在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相差甚远时,可采用异化策略来增加文化之间的交流性。  相似文献   

9.
科幻小说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力,对人类社会、对科技发展进行反思的平台。近年来,以刘慈欣、郝景芳等科幻作家为代表的中国科幻在海外逐步获得科幻界的认同。刘慈欣和郝景芳分别获得了科幻界"雨果奖",他们的作品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美国、欧洲及其他国家出版发行。为了使情节更生动,同时让科幻小说中的描写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中国本土科幻小说都会带有一定比例的文化负载词。如何将这些文化负载词译入目标语,使之能够为目的语读者接受,是科幻译者在翻译中面临的难题。但是,国内对科幻小说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非常少见,而且多集中于研究刘慈欣的长篇小说《三体》。本文将以德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目的论作为指导,在其观照下尝试探讨刘慈欣短篇科幻小说中的负载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翻译活动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是将源语的文化负载词转换为目的语文化中的强势模因。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经典小说《飘》的两种中译本,傅东华译本和黄怀仁、朱枚若译本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或习语,它们反映了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由于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其可译性若用传统译论的标准来评价则非常之低。但若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则其可译性大大提高。目的论强调“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其翻译标准是“充分”。根据该标准,只要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译文在译语语境中能充分达到翻译目的的要求,从而充分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不管译者采取何种翻译手段,管它是直译,意译,还是二者之中和,都可以认为该译文很“充分”,该源语文化负载词具有“充分”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12.
《围城》中包含大量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很难找到相匹配的词汇来表达。该文借助语义翻译及交际翻译理论,通过对Jeanne Kelly和Nathan K.Mao(茅国权)英译本《围城》进行研究,浅析其翻译方法及技巧。发现:语义翻译,语义翻译加脚注,交际翻译,交际翻译加解释等方法可以很好的传达中文本《围城》的思想及内涵,同时目标语读者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下简称《习》)是各国读者了解中国制度和历史文化的权威读本,其成功英译为西方世界了解我国文化价值观提供了新的窗口。以《习》英译本内中国传统文化负载词为语料,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从源域和目标域两个层面出发,研究源语文本中的概念隐喻现象,自建英汉平行语料库总结这些概念隐喻现象在目标语文本中的语际翻译,探究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下概念隐喻现象的翻译策略,为我国外宣翻译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化负载词是语言中能生动体现当地文化色彩和民族个性的元素,是了解一个地方或国家文化的关键。陕西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其中西安又是十三朝古都,其文化特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意义。因此,陕西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于陕西文化和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其研究价值不容小觑。生态翻译学作为近年来的新兴理论,为陕西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了与以往理论不同的翻译新思路。本篇文章将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陕西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其翻译质量关系着我国特色文化被目标语文化了解、接受的程度及文化交流的成败.把文化负载词作为模因,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采用异化、同时兼顾归化、以厚翻译为手段,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可选策略.  相似文献   

16.
论文基于文化负载词定义的基础之上,围绕着英译本《围城》中文化负载词的分类,归纳总结了译者在对《围城》中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时如何使用的“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并提出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应基于译者翻译目的、译者生活文化态度及读者的关注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汉英语言都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和历史文化内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开展跨文化交际的重点难点。在汉英互译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源语和目的语的文化背景,适时择取直译、意译或音译的翻译策略,尽最大可能传达源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消除交际障碍,使跨文化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罗慕士译本恰当地译介了原著中大量的汉语文化负载词,向西方读者传达了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象及内涵。结合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明示、推理、认知语境、关联原则等内容,从罗慕士英译本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负载词翻译语句进行分析,以期在具体语境中探讨中国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具体策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传播进程。  相似文献   

19.
"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即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包惠南等,2004:10)。因此,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翻译的一大难点。本文从关联的角度对唐诗《蜀道难》的英译本(许渊冲译)中地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如何将原诗中的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准确有效地传达给译文读者,实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20.
信息论是关于信息处理和信息传达的理论。此理论提出了信道、噪音、信息负载等概念。其中,信息的冗余现象为翻译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方法。翻译即语际交际。为了使目标语读者读到原汁原味的文章,信息难度就要适合信道容量,译者就要谨慎地对冗余信息进行增加或删减,即减少信息负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