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的同学在学习文言文时,把“其一犬坐于前”理解成“其中一只狗坐在(屠户)面前”,文中的“狼”变成了狗。究其原因,一是没理解文意,二是没能正确朗读。就朗读而言,文言文的朗读停顿是有规律可循的。这里结合课文谈谈文言文朗读停顿中应注意的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其一犬/坐于前”还是“其一/犬坐/于前”?柳志福上《狼》一议,发现许多老师和同学都将“其一大坐于前”这句读成“其一犬/坐于前”,翻翻练习册,发现也有这样读的.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种读法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读法应该是“其一/犬坐/于前”.为什么第一...  相似文献   

3.
初中一年级《狼》一课中有一句子“其一犬坐于前”,有的学生在朗读时读成“其一犬/坐于前”。这样读,使人听起来误解为:其中另一只狗蹲在(屠夫)前面。朗读的错误使听者对句意的理解也不正确。“犬”直接修饰动词“坐”,名词作状语,“于前”是“坐”的补语,因此按语法结构,这个句  相似文献   

4.
辅导学生断好句读,是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一环。断不好句读,句子就读不准,翻译时就会出错。例如,《狼》一课中:“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中的“犬”字是名词作状语用,形容狼“坐”的样子的。翻译时,译为“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象狗一样坐在前面”。  相似文献   

5.
混乱应澄清     
本文所要指出的一些问题,都是有关资料中所出现的关于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方面的一些滥用概念而引起的混乱现象。笔者认为有必要提出来加以澄清,以便求得统一的认识。一、关于“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指的是某词在句子中的临时功能。比如“一狼犬坐于前”(《狼》)一句里的“犬”字,本来是词,但在这句话里只有将它活用作状语,当作“象狗一  相似文献   

6.
文言句中停顿问题,是文言诵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文言诵读有个基本要求,就是不能谈破句。所谓读破句,就是该停顿的地方不停,不该停顿的地方却停了。停顿不当,就不能正确理解文意。例如: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正确的读法应在“犬”之前作一停顿,即“其一/犬坐于前”。意思是其中一只浪像拘一样蹲在前面。如果误读成“其一犬/坐于前”,那么蹲在前面的就不是一只狼,而是一只狗了。为什么造成这样的错误,其原因就在于停顿不当。那么,什么情况该停顿,什么情况不该停顿呢?一、什么情况下该有停顿1.古今同形异义词中…  相似文献   

7.
陈河清是我中学最后一个班主任。蒲松龄的《狼》中有句话“其一犬坐于前”,意思是两条狼中的其中一  相似文献   

8.
一、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强调多读、熟读,主要要求学生做到:1.准读。也就是要读准字音。读准字音是理解词语的基础。首先,在教学新课之前,一定要让学生先认真地预习,查字典解决课文中生僻的字。其次,不能使之读破句。所谓读破句,就是该停顿的地方不停顿,不该停顿的地方却停了。停顿不当,就不能正确地理解文章。如“其一犬坐于前”,若误读为“其一犬?坐于前”,那么坐在前面的就不是一只狼,而是一只狗了。2.变读。文言文中有通假现象,通假字应读通假字的音,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相似文献   

9.
一、名词的活用名词在句子中一般充当主语或宾语的成分,不作谓语。文言文中,名词如果处在谓语位置,则活用为动词。例如:1.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2.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例1中的“蹄”用作一般动词,译为“踢”;例2中的“肉”是使动用法,译为“使……长肉”;例3中的“宾客”是意动用法,译为“以宾客之礼对待”。名词一般不能用来作状语。文言文中,名词如果出现在谓语前面,它要么是用作主语,要么就是活用为状语。例如:4.其一犬坐于前。(《狼》)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相似文献   

10.
说“假寐”     
初中语文课本选了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狼》,其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句,活脱脱地把那只狼的狡黠和“狼性”写出来了。  相似文献   

11.
【知识盘点】在文言文中,每一个词一般都属于固定的词类,但有时也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作另一类词用,这种由这一类词作另一类词用的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通过一定的语言环境来  相似文献   

12.
课堂回放《文言词类活用》教学实录环节一:作业反馈师:进入高中,文言知识的学习就进入了高级阶段.其中词类活用是文言知识学习的重点,而名词的活用则是重点、难点和弱点所在.这次同学们的作业就暴露了这样一些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投影学生作业).(1)灰飞烟灭 飞、灭:使动用法,"使……飞""使……灭"(2)焚书坑儒 坑:名词作状语,"用坑"(3)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名词作状语,"用爪"(4)取儿藁葬 藁: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草席"(5)辇来于秦 辇:名词活用为动词,"乘辇车"(6)杖至百 杖: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杖"的意思生:第1句是弄不清哪个词语活用."灰飞烟灭"好像不是使动用法,感觉这句话中词类活用是"灰""烟"二字.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翻译古文 ,主要要求是 :正确、通顺。正确 ,是指内容而言 ,要如实表达本意 ,不曲解、不缺漏、不滥增 ;通顺 ,是指表达而言 ,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具体翻译古文时 ,同学们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 ,掌握五种技法。原则一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翻译古文中的词、句 ,必须首先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 ,然后 ,才能正确翻译。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翻译时 ,若只看这一句 ,似乎可译成 :“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前面” ;但联系上文“途中两狼” ,“少时 ,一狼径去……” ,可知“坐于前”者不是…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对文言词汇的词义难以掌握,尤其对文言文的一词多义、一词多音多义及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理解不了,把握不住,区分不开。这是中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遇到的第一道难关。为了比较简明扼要地讲清楚这几种特殊现象,除了按一般古汉语著作中有关一词多义、一词多音多义及词类活用的阐述来讲解外,还可以从读音上来加以对照和区别,找出一定的规律,便于初学者理解、记忆和掌握。  相似文献   

15.
请先看例句: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蒲松龄《浪》》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教材初中《语文》第二册对例句中的‘隧’字作了如下注释:‘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 诚然将‘隧’字解作‘钻洞’讲得通,语气也连贯,但从修饰上与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律看,例句的注释就难以自圆其说了。 其一,例句‘洞其中’的‘洞’,联系上下文,根据词类活用的规律,应作名词动用处理,意即‘钻洞’。倘若后文又将‘隧’  相似文献   

16.
听两位老师教学同文(《狼》)异构课,课堂设计都有各自的个性特色。两位老师都注重朗读及指导这个教学环节,一位老师出示指导朗读 PPT“请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给出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另一位老师在这个环节给出同样的例句并“请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同样是指导学生朗读,实质是让学生在句子中用“∕”标出“节奏”“停顿”,为什么同样的教学环节一个用“节奏”,而另一个用“停顿”呢?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初二学生的语文考试中,不少学生对蒲松龄写的《狼》一文中“一狼犬坐于前”的“犬坐”二字,不能正确解释,有的解释成“狗”,有的解释成“狼”,有的甚至莫名其妙地解释成“屁股”,不了解“犬坐”即象狗一样地坐着,名词“犬”作状语用。其实,这一用法在课文的注释中已经交代得清清楚楚,类似的形式在初二年级的课本中也不乏其例。如:“寨中人又鹜伏矣”(象鸭子一样伏着)。“猱进鸷击”(象猱猴那样敏捷地进攻,象鸷鸟那样勇猛地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翻译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名词作状语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犬”是名词,充当动词“坐”的状语。翻译时,要译成“像犬的样子坐在(屠夫的)前面”。又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要译成“用筐(把泥土)运到渤海的边上”。再如“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要译成“皇上叫他在外带兵”。由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名词作状语在译成白话文的时候,前面一般要加上一个适当的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充当动词的状语。二、数量词的翻译⑴数词直接修饰名词或动词,中间不用或极少用量词。如《口技》中的“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翻译时加上…  相似文献   

19.
吴长青 《新高考》2010,(Z2):31-32
高考文言翻译评卷时是采点得分,所以,在动笔翻译之先,除了应当读通读懂全文、把握文意句意外,还应当学会抓住句子中若干个关键点,即"得分点"。怎样才能把握住这些得分点呢?可以从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三个方面考察。一、关键实词要落实文言实词中诸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文言翻译的"得分点"。(一)通假现象例1.民,吾民也。发吾  相似文献   

20.
文言翻译题不仅考查考生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掌握,也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以及现代汉语的表达能力。下面就文言文翻译“三步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