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张家川“花儿”是流行于甘肃东部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一种民间演唱艺术。张家川“花儿”演唱方法多样,咬字吐词方式、用气方法、共鸣腔体的运用和润腔技术独具特色,对之加以分析和提炼,为当下民族声乐的演唱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花儿”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谣,在我国西北大地上流行广泛,尤其在各少数民族中传唱甚广。但是,这些不同民族的花儿无论是唱词上还是在唱法上都表现出不同民族的特色。回族尤其如此。回族花儿在唱词中表现出了她的族源性;在唱法上运用尖音唱法,表现了回族花儿演唱中的典型性;回族花儿中的语言禁忌,表现了回族花儿演唱过程中的民族性等都表现了回族花儿的回族特色。  相似文献   

3.
"花儿"演唱方法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儿”是广泛流传于西北高原农牧地区的“山歌”,“花儿”以高亢、嘹亮、粗犷的演唱风格使其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多样的拍子、多变的速度、自由的节奏等特色,形成了符合“花儿”演唱特有的发声方法、润腔技巧与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4.
朱仲禄是我国著名的“花儿”艺术家,他不仅在“花儿”演唱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演唱经验,而且在“花儿”的创作、研究上造诣颇深,是集“花儿”演唱、传播、创作、研究为一体的学者型歌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财富。对朱仲禄的演唱艺术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对于继承并丰富民歌演唱艺术方法,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使“花儿”得到更有效的保护、传承、推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花儿作为一种演唱艺术,是歌手在特定情境下的即兴创作和表演。而创作和表演是花儿演唱过程的两个方面,是由歌者和听众在特定的时空下共同构成的一种“在场”。在这种“在场”视阈下,花儿演唱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本文从歌手与听众、创作与表演的关系人手,对花儿在创作和表演中的程式化特征和表演性特征做一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唱法是建立在中国民间唱法的基础上,并借鉴西洋唱法的科学部分,在实践中形成她的独特性。其中,花儿演唱对构建中国唱法的意义重大,花儿演唱是中国唱法的一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价值、有发展的声乐艺术门类;为建立与实践民族的唱歌方法,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7.
音乐小词典     
[甘肃民歌]甘肃省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接地,地形极为复杂,民族众多,有汉、回、藏、东乡、蒙古、保安、裕固、撒拉、哈萨克、满、维吾尔等十一个民族。因此,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歌。中部地区的临夏、岷县、临潭、临洮一带,是花儿的家乡,“花儿”亦称“少年”,是流行于甘青宁一带的山歌,分为河州花儿,洮岷花儿与陇中花儿三大体系。河州花儿曲调悠长清脆,富有辽阔的气息和强烈的民族特色,洮岷花儿声调高亢平直,叙事性较强,具有独特的山野风味,并有一种传统的演唱形式,即每年农历六月初,在洮河两岸有大小十多处花儿演唱会,参加者…  相似文献   

8.
“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并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山歌。老爷山以其美丽、神奇耸立于青海省大通县北川河畔。通过对老爷山“花儿”会的所闻、所见、所感 ,可以对老爷山“花儿”的演唱类型、演唱内容及曲令特点作一些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许菁 《学前教育》2008,(4):47-48
设计意图 “花儿”是西北独特的民族艺术。在一次教唱具有民歌风格的幼儿歌曲《小燕子》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花儿”这种山歌演唱形式很感兴趣。在主题活动“我的家乡——兰州”中,我和幼儿一起收集具有家乡特色的资料,许多孩子的家长从现场拍摄或从网上下载了关于“花儿”的图片。孩子们纷纷让我讲“花儿”是什么意思,有的孩子还学着电视哼唱。为了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我设计了《左面是黄河右面是山》的音乐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0.
"花儿"是在中国西北地区非常流传的一种民歌。因为流行地区不同,同时,发展历程中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所以,"花儿"的流派和风格是不同的。本文主要对"花儿"的艺术形式和演唱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歌唱表演是一门综合的艺术 ,它是多种元素的一个组合体 ,从歌唱表演的二度创作、音乐情感的虚实表达以及演唱技巧等多方面阐明了歌唱表演的统一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浅谈歌唱的舞台表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自己多年高校声乐教学和演出实践,逐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可帮助歌唱演员提高舞台表演的艺术手法,简单概括为"手、眼、面、身、步"五法。希望它能在塑造歌唱作品人物形象方面给歌唱演员带来一些帮助,让歌唱演员为我们塑造出更多的作品人物形象,也让作品人物形象实现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自己多年高校声乐教学和演出实践,逐渐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可帮助歌唱演员提高舞台表演的艺术手法,简单概括为"手、眼、面、身、步"五法。希望它能在塑造歌唱作品人物形象方面给歌唱演员带来一些帮助,让歌唱演员为我们塑造出更多的作品人物形象,也让作品人物形象实现其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三种唱法”的风格体系及其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歌唱艺术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中,美声唱法注重歌唱的技巧性及规范性,民族唱法追求以字行腔、声情并茂,通俗唱法强调“口语”化和“多样”性,正确比较与划分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整个声乐化结构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多年来,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艺术形式的分类法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本文试图通过对“三种唱法”的内涵、历史演变以及它们的融合现状的分析,指出“三种唱法”的分类法是不科学的,各种唱法之间是相互交融的,相互融合是各种唱法的发展趋势。只有科学认清“三种唱法”的发展趋势,才能形成中国化、民族化的,符合中国人审美文化的中华声乐学派。  相似文献   

16.
声乐演唱属于表现艺术范围,它主要由“声”与“情”的高度结合来体现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情感,即常说的“声情并茂”.声与情在艺术表现中相互依托,相辅相成,正所谓“情不真而声不美”,“声不美而情不真”.声乐演唱艺术中的声与情有着以下关系:(1)情孕意发,化情为势;(2)声中藏情,情中孕声;(3)声美意深,变化无穷.声乐演唱中必须处理好“声”与“情”在歌唱中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7.
歌唱是一种运用人声塑造音乐形象的艺术。演唱要使自己的歌唱能够富有感人的魅力,不仅要靠技巧,更需要掌握歌唱的艺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歌唱是人声的艺术,是音乐艺术的重要裁体。但由于人声音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具象性特点,以及加之发声器官的隐蔽性,使歌唱教学中要求完美的声音塑造与良好的发声器官状态的联系难于理解与把握,在表现作品和塑造形象上增添了难度。为解决歌唱中声音的抽象性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教学歌唱过程中借助“联想与想象”的方法,使歌唱训练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歌唱是语言与音乐有机结合的产物,歌唱者语言的优劣是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语言与歌唱的关系,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的特点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融为一体,使演唱富有艺术感染力,就成为一个歌唱演员必须弄清并在实践中正确处理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南音演唱具有千年历史,它用泉州方言来演唱;在泉州民间音乐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发展、融合而形成,有着独特的韵味。但随着南音进高校以及当代受众音乐听觉的变化,也面临着如何在保留、继承其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南音演唱理应得到更大的挖掘与提高,因为探索南音演唱艺术特点,不但有助于南音艺术自身的传承和发展,还有助于在挖掘古曲的演唱方法上,进一步提高演唱技巧;改革传统唱法,挖掘南音的内在神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