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多数已经成功适应城市环境的动物都相当聪明,例如松鼠和浣熊。无处不在的松鼠更是狡猾——这通过它们的偏执体现出来。松鼠常常精心制作大量的食物储藏室,但是有些食物储藏室内却没有一丁点食物,这些食物储藏室只是为了伪装。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农业大国,几千年来的自然经济模式使得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始终处于自产自销的状态下,没有充分进入流通环节,不安全的食物只是影响到有限的范围,也许仅仅是一个家庭或是一个村庄。而由于没有过多利益的冲突,不安全食物本身的出现率也保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准。人们会根据自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喝牛奶、吃坚果和各物做的食物时.如果没有感到不舒服,也就是没有发生过敏反应的话,他是很幸运的,但是.有些人吃了这些食物后会出现过敏反应.比较严重的还会产生眩晕、恶心现象,那就很麻烦了。目前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处理食物中会引起过敏的蛋白质的方法,利用这个方法人们就不必担心食用这些食物后的危险后果了。  相似文献   

4.
吗啡、食物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获得与保持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条件性位置偏爱模型研究了大鼠吗啡与食物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获得与保持的差异,结果发现,经过6轮训练后吗啡与食物都形成相同程度的条件性位置偏爱;但5次熄灭测试后吗啡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程度没有明显的消退,而食物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明显消退.表明经过充分训练后吗啡与食物奖赏记忆的获得没有显著差异,但吗啡奖赏记忆保持时间更长.成瘾药物所产生的奖赏记忆的长久性可能是成瘾长期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前不久,朋友圈流传着一则因食用蘑菇不当导致多人中毒身亡的传言。传言还称,蘑菇不可和茄子、小米、大黄米等食物同吃,否则会产生毒素。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蘑菇中毒跟"食物相克"没关系食物相克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行,但是并没有得到科学证实,大多只是耸人听闻。我国有不少食品科学家也多次对所谓的相克食物组合进行了研究论证,结果都证明食物相克是不存在的。其实,所谓相克,多是因为不洁饮食  相似文献   

6.
真菌一般都是营腐生的生物,靠分解动植物的尸体生活。但是人们却发现,有一种真菌似乎没有任何食物来源,难道它能够像植物一样靠光合作用来制造食物吗?不,它的身体里没有一点叶绿素。它到底怎么活?难道就靠喝西北风吗?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2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的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有时候就会积攒下很多没有吃完的食物,人们通常会选择放在冰箱里保存。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存放,难免会有过期变质现象的产生。有时候很多人会认为对于这些变质的食物只要通过加热煮沸的方式就可以食用了,并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实际上对于这些变质的食物里面已经滋生了许多细菌,而且有很多变质的食物中这些细菌的存在都是十分的顽固的,通过加热煮沸等高温的方式是不能够消灭他们的,人们在食用了这些食物之后,就会有一些中毒的不良反应的出现,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本文将从食物变质的定义和食物变质的外在表现进行分析,进而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从而使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的食用食品,保护自身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异形盘子     
《世界发明》2008,(4):39
由于没有合适的支撑体,要用勺子把盘里的食物舀干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勺子和叉子配合起来,或者直接用筷子。不过有了这样一款弯曲的盘子,只要将食物凑到翘起的一端,就能很方便的将食物舀到勺子上了。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漂泊鸽,它是和家鸽同一科的野生鸽,它身体修长,翅膀比普通家鸽的长很多,两翼展开横向有1米多宽。漂泊鸽善飞,它们没有固定的栖息地,一般是在一个地方寻找食物,当这个地方的食物吃净,又飞向另一个地方觅食。为寻觅食物而迁徙、漂泊,是它们的生活习性之一,因此,人们称它们为“漂泊鸽”。  相似文献   

10.
正今天人们餐桌上的食物种类繁多,色香味俱全,得益于几千年农耕文化的积淀,古人吃的食物可没有现代人那么丰盛。在古装影视剧中,古人们吃的食物似乎还不错,其实都是导演、编剧让食物提前"穿越"了。玉米、红薯、面条古装影视剧里"穿越"最多的食物是玉米和红薯。贫苦老百姓在饥荒之年以玉米和红薯充饥;行走江湖的大侠不是下馆子来二斤  相似文献   

11.
<正>要预防肝炎。不仅小孩生下来要注射乙肝疫苗,成年人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的、没有得过肝炎的也可以注射乙肝疫苗。此外,还需注意其他传播途径的控制,如饮食、手术、输血、注射、针灸和理发等。要预防乙肝病毒还要从饮食卫生、生活习惯着手:要勤洗手、分餐。●不能吃发霉的、糊了的食物,这类食物含有黄曲霉素。吃了容易引发肝癌。玉米、花生、花生油、花生酱等是容易发霉的食物,要注意保管。  相似文献   

12.
孙未 《科技新时代》2009,(9):103-103
臼齿是口腔最内侧的一组牙齿,用于将食物碾磨成容易吞咽的小块。人类口腔中的第三臼齿也就是常说的“智齿”,它对咀嚼食物没有什么帮助,而且容易出现发炎等问题,很多人都曾感受过智齿发炎带来的巨大痛苦。  相似文献   

13.
<正>重金属主要通过空气(呼吸)、水、食物和直接接触体表,如皮肤进入人体。如果环境没有严重污染,重金属一般是通过食物和消费品的消费进入人体的。因此,从烟草、水产品和蔬菜等的消费途径可以了解重金属进入人体的各种方  相似文献   

14.
画饼充饥是不可能彻底解决饥饿问题的,但试试一款3D食物打印机吧。美国的科学家研制出了一款奇怪的打印机,它的操作原理与普通打印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它并没有装墨汁的墨  相似文献   

15.
贻军 《百科知识》2004,(12):36-37
野生的哺乳动物一部分是相对的定居者,那么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这类动物,例如长颈鹿,是否具有私有的概念,以及它如何界定自己的私有财产。动物世界里没有货币,也没有市场和贸易,它只需要食物,最多再就是一个窝。那么有可能成为其私有财产的就是它的食物产地或者说“餐厅”了。  相似文献   

16.
得了传染性肝炎病的人,在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一般感到稍微有些发烧,随后感到全身无力,胃口很不好,甚至一提起某种食物,尤其是油腻的食物,就感到恶心;严重的病人,还会发生呕吐;轻一点的病人没有达到这样严重的程  相似文献   

17.
《今日科苑》2006,(12):52-52
误区一:不甜的食物就能吃食物之所以会有甜味,是因为其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单糖或双糖,这些糖的摄入的确会引起血糖升高。另外一些多糖类食物(如淀粉),虽然没有甜味,消化之后却会分解成葡萄糖,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所以,不能笼统地通过甜味去判断食物能否食用,应该把甜食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区分开来。对糖尿病病人来说,重要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包括单糖、双糖、多糖(主要指淀粉),而并不仅仅是甜食。只要保证合理的碳水化合物摄人总量,甜食也可以适量吃一点。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的食物中混入了微小的塑料纤维,而且它们会随着食物进入人体,这是真的吗?食物中的微塑料到底是不是人类健康的新威胁呢?微塑料纤维哪来的塑料是现代社会无法替代的材料,在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许多塑料材料不易降解,如果没有回收再利用,它们就会成为环境垃圾。随着雨水冲刷,这些塑料进入河流,最终进入  相似文献   

19.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食谱和饮食文化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一种有关食物的本能,一种全人类共有的味觉体验?有没有一种"食物理论"决定着我们会选哪些东西来吃,决定我们认为吃多少才算饱,决定我们爱吃什么零食?神经人类学家约翰·艾伦觉得有。在《肠子,脑子,厨子:人类与食物的演化关系》这本书里,他探索了味觉的演化基础,以及每一种文化如何基于共同的认知基础建造起了独特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海洋深处是一个冰冷的世界,这里没有阳光,食物匮乏,水压巨大,人们一直以为它是生命的荒漠地带。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