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楠 《宜春学院学报》2023,(4):14-18+10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党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的持续性继承、发扬、转化与升华,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尊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本领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能力。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百年历程与实践,探究其中展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神韵,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贯秉持的品格与心性。  相似文献   

2.
不同时期的绘画章法和变革我们要研究和认知,需要传承的部分则要根据自身感悟来进行一定程度的取舍,对于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也应做到探其究、研其因、衡其优、取其精,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在借鉴时剔除糟粕,进而促进中国画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刘金同  刘金来 《教师》2012,(32):123-124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道、佛三大文化,其具有四大特点,其思想影响深远。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传统家训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家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源远流长,无疑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中,就必须改造和扬弃传统家训文化,建设与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精华相承接的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训文化。  相似文献   

5.
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固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是民族文化传统合乎规律的发展.民族的历史经验为当前认识现实事物、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需;文化只有具备民族形式,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我们民族历史遗产中台有大量的优秀成分。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典型的传统民俗文化,既影响着劳动人民辛苦劳作,也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历史沉淀。以二十四节气的涵义和来历作为铺垫,立足于二十四节气传统民俗文化与的传承和发扬,并就其继承与发扬的现状和途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家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传承价值。中国传统家庭教育重视"早谕教""端蒙养""行胎教",重视修身为要、道德为先,注重儿童生活常规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注重家风和家训的传承与发扬。这些不仅凸显了中国家训文化的传承价值,亦对解决现代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以及形成积极、健康、文明的家庭教育观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音乐既要保存、又要发展 ,艺术家们只有根据时代的需要不断创新发展 ,才能在辩证地扬弃中不断吐故纳新 ,保持住中国音乐传统和传统音乐旺盛的生命力。汉代音乐文化正是在对先秦音乐文化的继承基础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首先表现在乐器上 ,汉代宫廷乐府在继承与改造先秦时期乐器的基础上 ,不断吸收民族民间乐器 ,并进行了一些科学的改良 ,使乐器品种增多 ,数量增大 ,质量提高 ,功能加强。从史科文献及汉代画像等文物资料所见 ,汉代乐器品类繁多 ,严格说来 ,已超越八音的范畴 ,如笛已有玉制、铜制 ,还有兽角制成的“角”。由此可见 ,汉…  相似文献   

9.
当前,文化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单纯地生活在自己的民族文化之中。这种形势下,时代赋予了幼儿教育担负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的重任。幼儿教育应当丰富幼儿的知识,引导其尽早接触祖国传统文化并对其有粗浅地了解,从小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孩子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继承并发扬民族文化的精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既是对优秀文化的继承,更是对优秀文化的发扬和升华。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而坚决贯彻执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步伐。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价值是永恒的,所以毛泽东终其一生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哲学认识论基础、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和为人民服务的目的论。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家训中汲取文化养料,切实实现以好的家风带民风、促政风、正党风,是当下中国文化建设领域重大而迫切的理论课题.包括汉阴沈氏家训在内的传统家训重视在家族内部倡导和推行进德修身、睦亲齐家、治家兴业、待人处世等方面的伦理道德准则,以别具特色的教化功能和教化方式促进了良好家风的形成,对我们今天治家教子、立身处世及创立具有时代精神的新的家训文化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转型一方面要以传统为资源和根据,寻求传统的支持,另一方面又不能停留在传统价值观上,而是要突破和超越传统。只有立足于当代现实生活,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为依托,对传统文化进行认真的反省、梳理、批判和发掘,并进而实现对它的继承和超越,才能使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有许多载体,而人造物体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在这类承载着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人造物体中,又可以再分为建筑物载体、构筑物载体和制作物载体等三大类型。在建筑物载体中,祠堂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而在祠堂文化中也具有浓重的中国传统家训文化意蕴。在构筑物载体中,处于庄园附属物地位的构筑物比较突出,并且以丰富、生动的形式传递着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信息。在制作物载体中,有着形形色色的小物体,不过这些物体能够"以小见大",承载着中国古人为人处事的智慧,寄寓着历代先祖对于后代子孙的人生愿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这是对其进行批判继承的根本依据。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思想能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并推进社会进步作为评判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的根本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只讲批判不讲继承是对传统文化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失去思想基础;但继承也只能是在批判基础上的继承,只讲继承不讲批判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全盘肯定的态度,会导致马克思主义封建化、儒家化。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还不能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更不能代替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招贴是一种依赖视觉感受和欣赏的视觉传达艺术,它的目的是向界定的受众传递信息。我国现代的招贴设计理念是从西方传入的,在学习、借鉴西方的设计理念时,我们不能盲目的"拿来主义",而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继承的动力和目的是在自己的作品中真正体现传统文化和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家训在家庭教育中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家训又称家教、家范、家规或家诫,是封建士大夫阶层教诲其子孙后代如何安身立命、做官处世的教育读本”,家训的出现在中国由来已久,汉代东方朔的《诫子书》、刘邦的《手敕太子文》、郑玄的《戒子益恩书》、三国曹操的《诸儿令》、诸葛亮的《诫子书》及陶渊明的《与子俨比疏》。在家训中,以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为始祖。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对自己的传统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处理。本文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涵义和特征着手,分析了它与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几点冲突,据此论述了关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继承与改造,以实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师德建设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谨从师德建设和教育中,如何继承师道传统谈点己见。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是对本民族以外的文化进行吸收和改良的过程。现代文学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是毋庸置疑的,同时,这种发展也是建立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