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师:从文字中,你能了解哪些信息? 师:一天有几个小时? 师:他睡了几个小时?你从哪里了解到的? 师:怎么计算经过时间? 解决问题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收集信息.收集信息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我们要根据数学问题来确定需要哪些信息.数学信息收集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从文字叙述中收集,可以从配套图例中寻找,可以从题中提供的图表中摘录,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补充,等等.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P34教学片断一:1.捕捉信息:看了例2,你从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发现?2.引导估算:(在师生合作完成线段图后)出示完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课教什么,一直是信息技术课教师争论的焦点之一。在“计算机课”时期,就有计算机课教师感到疑惑:计算机课就是教学生程序设计吗?教程序设计有用吗?计算机课变成了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课教师又有了这样的疑问:“信息技术课非得以应用为主吗?”信息技术课的本质和开设目的究竟是什么,请一起参加K12信息技术教育论坛蓝秤、蓝猫及其他网友的辩论。  相似文献   

4.
多大的电梯?竟然能在里边教作文?什么样的电梯?干什么的电梯?教什么人?如何教?教多长时间?能有效果吗?不是胡闹吗?是的,的确是胡闹。这句话传达的信息是虚假的,这个事实是子虚乌有的。但这个题目对您的引诱却是真实的。也许您并不习惯于看卷首语,但这回您看了,首功当归这个题目传达信息的陌生化。因为信息的陌生,当您看到这个信息的一瞬间,立刻引起了您一系列的如开头的那些疑问,您心动了,所以行动(读了起来)了。这么个简单的行为,实际上反映的是心理学上的感受与体验的现象。感受,词典释义为: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感悟,词典解释是:有所…  相似文献   

5.
说起信息技术课,不少人心里会这样嘀咕:信息技术课是干什么的?教教软件应用,有必要设成必修课吗?随着课程整合的逐渐深入,更有一些教师(包括信息技术课教师)产生这样的疑惑:信息技术课都整合到其他学科了,还需要信息技术课吗?解答这些疑惑,需要对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目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K12信息技术教育论坛网友的这场辩论会有助于您理清思路。  相似文献   

6.
第一课时(在常规教室)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入题:同学们,你们上过网吗?上网都做些什么呢?(适度让学生谈谈)是啊,网络就像一条高速公路,把我们和世界连接起来。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娱乐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家都在享受着网络带给我们的方便与好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感受一下信息高速公路给我们和我们的朋友所带来的快乐,好吗?2.引导质疑:说说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如:什么是信息?信息高速路指的是什么“?我”家是怎样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的?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有什么好处?……)3.…  相似文献   

7.
Goldie:呜……信息直通车又与大家见面了。大眼蜗牛:一个月不见,大家还好吗?Goldie:本期的"信息直通车",我们将有一个重要的消息向大家宣布。大眼蜗牛:快说,快说!到底是什么消息啊?Goldie:广西师范大学杂志社现面向全国范围征集少年儿童用DV摄像机"自拍、自看、自评"英语摄像作品了。大眼蜗牛:征集来干什么用啊?  相似文献   

8.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每人收集一个自己喜欢的食品包装,我看了一下大家收集的,很好。平时我们经常接触食品包装,你们对食品包装有哪些了解?生:可以包装食物。生:告诉我们一些信息。生:有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生:有厂址、营养成分。师:看来你们对食品的包装有一定的了解,食品包装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信息,除了同学们提到的以外,它上面还有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对我们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犤评:课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食品包装,不仅为探究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也为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有目的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桃子". 教学过程: (师出示情境图如下)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发现有48个桃子和2只小猴.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2:把4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师:(板书问题)这个问题谁会列式? 生3:48÷2=24(个). 师:真不错,你不但能列出算式而且能把答案算出来.还有哪些同学已经有答案了?  相似文献   

10.
师:同学们,你们到过超市购物吗?师:购物要付款,付款后收银员会给你一张什么呀?师:在小票上都有些什么信息,你们平时都注意了吗?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带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试教 师:这是咱们五年级三班几位同学家到学校的平面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自由发言)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用算式怎样表示?  相似文献   

12.
一些毕业生抱怨:发布招聘信息的单位很多,诚心招聘的却少之又少. 采访中,一些企业和事业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来应聘的毕业生看似不少,但真正能用、好用的没几个.而一些自认为很优秀的毕业生却诉苦:发布招聘信息的单位很多,但诚心招聘的单位少之又少,往往面试后便没有下文了.那么,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根据什么选才?怎样考查人才?高校应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93~95页。【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师:大家见过大海吗?喜欢大海吗?下面我们一起去大海边感受一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一共有多少只船?生:游泳的有多少人?生:有多少个大人在游泳?生:沙滩上有多少人?  相似文献   

14.
根据题意画图,就可以把题目的条件、问题与数量关系生动地展现在图上,从而比较容易地看出解题的方法和途径. 我在教学中有如下几点尝试,与大家分享. 尝试一:巩固画图成果,逐步抽象过渡到线段图. 例题:小明收集了一盒乒乓球,共4个,小红收集的乒乓球个数是小明的3倍.他们两人一共收集了多少个乒乓球? 出示题目后教师追问:这些信息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什么?你能画图表示这些信息吗?  相似文献   

15.
为毕业班数学总复习上示范课,我以统计图为主线,把分散在各年级段的应用题基本题型串联起来,设计了以下综合复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两课时)。案例一:以条形统计图为主线,把各年级段的基本应用题串联起来师:你们想不想知道我所任教班级期中测试情况?请看下面的统计图。出示统计图:六(3)班期中数学成绩统计图师:这是什么统计图?这种统计图有什么优点?师: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形式不同的数学问题?学生提问后,师将其整理如下:1.六(3)班有男、女生人数各多少人?2.六(3)班的及格率、优秀率各是多少?3.80…  相似文献   

16.
蔡立才 《教学月刊》2003,(11):42-44
信息给予题主要考查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能迅速完成理解、判断、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把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起来,利用信息迁移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讲解信息给予题时,重在讲解信息给予题的解题思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即通过认真阅读题目,搞清楚:题目所给信息是什么?信息的核心是什么?信息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信息怎样迁移?  相似文献   

17.
一、情境谈话,启迪思维。师:在去年学校举行的广播操比赛上,我们班取得了第几名?想看看你们当时比赛的照片吗?课件出示:广播操比赛时照片。(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边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师:看了照片,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把你看到的信息说给大家听听。生1:我们在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实录1.谈话引入高老师有一些信息 ,想看一看吗 ?(课件出示3条信息 )①迎国庆 ,杭州大厦原价280元的一件上衣以八折优惠。②老师新买一套建筑面积为150平方米的房子 ,实用面积占建筑面积的 710。③滨江区种植大户周伯伯今年收稻谷26000千克 ,去年的产量相当于今年的90%。师 :看到这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问题。生1:根据第一条信息可补充问题———现价多少元 ?生2:还可补充———便宜多少元 ?生3:根据第二条信息可补充问题———实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生4:还可补充———实…  相似文献   

19.
师:我这里有一幅小朋友在植树时画的图画,你们从中能知道哪些信息?生1:二班栽了43棵树。生2:一班栽了33棵树。生3:你数得不对,请你再仔细数一数。师:你真会帮助同学。生2:应该是31棵。生4:你还应该说一说刚才为什么数错了?……师:同学们从一幅画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能不能提出一些问题供大家在一起研究?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好吗?班级汇报:组1:我们组提了4个问题,有一个是“三个班比,哪一个班栽得最多?”三班栽了45棵,栽得最多。师:你们组是把4个问题全都汇报完呢,还是愿意给其他组留一些机会?组1:给别的组吧。组2甲:我们…  相似文献   

20.
犤片断1犦师:同学们,咱们一起来看看淘气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图,图略。)请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生1:淘气想:“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生2:我从图中知道这座桥限高4米。生3:图上告诉我们汽车高3米。师:图中的信息看明白了吗?还有问题吗?生4:“限高”是什么意思?师:问得好。谁能帮帮他?生5:“限高”的意思是不许超过的高度。师:这座桥不许超过的高度是几米?(4米。)汽车能不能从桥下通过?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致觉得3米4米,汽车能从桥下通过。犤评析犦此教学活动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