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唐顺之是江苏常州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明中叶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抗倭儒将,重气节行侠义,世称"荆川先生"。他是嘉靖八年会试第一的进士,历官多任;嘉靖文坛有重大影响的文学家,在王门中占一席之地的"心学"思想家;治经史,研杂学,通晓军事;博学多识,著述宏富。晚岁赴海疆抗击倭寇而逝于抗倭任上,立下不朽的功勋,并创作海防诗传世,在事功与文学上均写下重彩的最后一笔。  相似文献   

2.
茅坤一生创作了许多反映抗倭战争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按照茅坤与抗倭战争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茅坤闲居故里,他以旁观者的视角揭露了抗倭战争的弊端。第二阶段茅坤入胡宗宪幕府,他以参与者的视角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展示了抗倭战争规模战役及具体战斗场景,并全面展示了抗倭统帅胡宗宪的形象。第三阶段,幕府解散,茅坤归乡,他详细追述了抗倭统帅胡宗宪的功绩,并揭示了胡宗宪厄运的成因。茅坤的抗倭文学作品内容全面充实,情感深挚,在茅坤一生的创作中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明代抗倭文学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3.
茅坤一生创作了许多反映抗倭战争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按照茅坤与抗倭战争的关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茅坤闲居故里,他以旁观者的视角揭露了抗倭战争的弊端。第二阶段茅坤入胡宗宪幕府,他以参与者的视角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展示了抗倭战争规模战役及具体战斗场景,并全面展示了抗倭统帅胡宗宪的形象。第三阶段,幕府解散,茅坤归乡,他详细追述了抗倭统帅胡宗宪的功绩,并揭示了胡宗宪厄运的成因。茅坤的抗倭文学作品内容全面充实,情感深挚,在茅坤一生的创作中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明代抗倭文学中的精品。  相似文献   

4.
长江北三角平原上所遗存的二十余种记及明代倭患和抗倭战争的古代的碑石献,在数量上据全国各抗倭战区所存的同类献之首。在内容上,对补充旧史的阙失、订正传误、佐证史实、深化研究也有诸多帮助,尤其是对廓正对倭寇与倭患问题的认识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因明代倭寇在东南沿海烧杀劫掠、破坏社会生产的严峻形势,土家族土兵毅然地参加了抗倭战争。土家族土兵在三年多的抗倭战争中,或与广西俍兵共同抗倭,或独立地参加抗倭,均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战争的正义性、严格的纪律性、战术的精湛性和器械的独特性,无疑是土家族土兵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徐渭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明代作家,诗、、书、画无不精通。其为人却放荡不羁,及其看重个性自我。徐渭在人格上对自我的重视折射在他的诗创作中,则体现为自我表现意识和个性精神的突出。他在诗创作中大力提倡抒写真我,呼唤个性化的诗创作,并通过“以自戕”的方式,体现出独特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7.
宋琬是清初诗坛上颜富声望的一位诗人,他最具个性的诗作是“入狱诗”。本文将宋琬的入狱诗分为系狱实录、亲情诗、感怀诗、赠答诗四类,分别予以了探析。文章并讨论了以“怨怒”为典型风格的这部分诗作在清初诗坛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葫芦诗是一种戏称.乃“照葫芦画瓢”之意,是指按前人诗作的格式作部分词句上的改动后,赋予诗作以新的内容的诗体。这种诗作表面上看是“拟古”,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别有一番趣味。  相似文献   

9.
朱纨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浙江巡抚,是明代抗倭战争中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但史学界对其却毁誉兼有,褒贬不一.论述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包括温州)海患与海禁政策,评判朱纨的功过得失,订正《明史》,并讨论“倭惠”的性质,对研究抗倭战争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有明一代,唐音充满天下,“诗必盛唐”是明代最具强势、最有传播力的诗学思想。明末清初,情况有所不同,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学宋诗的风气,钱谦益可以说是这一诗风转变的代表人物之一。文章主要是从钱谦益学宋诗作诗之法;学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学宋诗有品节、有涵养的精神特质三方面来探讨钱谦益倡宋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正史中的赵文华依附权臣严嵩,在抗倭中诬陷张经、李天宠,贪污工部建设银,实为趋炎附势的奸佞小人。因此《明史》将其列入《奸臣列传》,盖棺定论,同时也将赵文华在文学、史学方面的才能湮没。不仅如此,后世史家也将其在抗倭战争中的独到见解论为毫无军事远见。然而,"奸臣"赵文华在文学和史学上造诣精深,在抗倭战争中也展现杰出的军事才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诗作的写作背景”、“诗作的主要内容”、“诗作的思想倾向”、“诗作的艺术价值”四个方面赏析了屈原《涉江》一诗,对其作出粗浅的评析,指出《涉江》一诗运用把神奇浪漫的幻想与现实生活中的真情实感相结合的写作方法,表现了屈原当时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操守。  相似文献   

13.
深圳,又称"鹏城",源于明朝海防抗倭过程中起过巨大作用的大鹏所城。对大鹏所城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历史遗迹的保护及历史考证。本文对大鹏所城海防抗倭的历史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以便掌握更详尽的研究线索。  相似文献   

14.
毛笔     
明代著名书画家徐渭有一首谜语诗:“少年发白,老年发青。有事科头,无事戴巾。”谜底就是位列文房四宝之首的毛笔。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的《红烛》、《死水》、《真我集》等三部诗作意蕴丰富,其整体可以勾勒为一座“红与黑”的诗歌殿堂,这是诗人与其诗歌的精神轮廓。诗人的心灵历史及心理特征在诗中显现了美育为上的救世情怀,其诗作具有“纯形”的诗美特征和沉郁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6.
《沧浪诗话》精义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羽在《沧浪诗活》中提出:学诗要“以识为主”、“传道亦在妙语”和诗有“别材”“别趣”。所谓“识”,即对诗的艺术鉴赏力。所谓“妙语”,是严羽对诗的创作和鉴赏的特殊思维方式的别称。“别材”“别趣”则是严羽对诗的内容和审美特征的概括。严羽将这三项作为学诗作诗者必须掌握的基本规律,而这也正是他的诗论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7.
孟浩然诗作的主要风格是“清”,他的诗中营造了“清境”的各种情形。其诗中“清境”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引读辛郁,本名宓世森。这位193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的江南才子,在台湾诗坛被称为“冷公”。他的“冷”,既因为他时常是一副冷淡的神情,也因为他的诗作中时常流露出的一股冷冽肃杀之气。作为战乱中流落到台湾的诗人,他总能体味到一种生命之中的茫然和无奈。他的代表诗作有《豹》、《演出的我》、《石头人语》等。多读一点他的作品,便会感到他那无可排拒的冷肃之气并不能掩盖住蕴藏在诗行中的一颗火热滚烫的心。台湾诗人洛夫评说他的诗时曾说:“冷是他的语言,热是他潜在生命的燃烧。他的诗堪称冰河下的暖流。”诗作家书屏息噤声读家…  相似文献   

19.
杜牧,晚唐著名诗人,一牛写下400多首诗,尤其是他的30多首咏史诗,其独特的风格在晚唐消沉纤弱的文坛上独树一帜,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晚唐诗坛上,杜牧的诗作“俊迈不羁,其诗有气概,非晚唐人所及”。  相似文献   

20.
关于《蜀道难》这首诗的寓意,前人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是李白专为西游入蜀的友人而作;也有学者如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还有学者认为这首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际写的是仕途坎坷。我们认为,既然古人云“诗言志”,那么,李白这首代表性诗作《蜀道难》就不可能是“别无寓意”的,从诗作的写作时间来作一考证,便不难发现其中的深刻寓意。一此诗一种说法是写于唐玄宗天宝初年即公元742年。诗人出川之后经过十余年的漫游,来到长安,想要在政治上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于是,李白把自己的诗作当作“路中投刺(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