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停课不停学”一直是被关注的问题,学生宅在家,应怎样有效地学习,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国家也推出了很多网课让学生在家学习。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看了本地录制的网课后有一些思考,希望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  相似文献   

2.
体验毅力     
陈建伦 《山东教育》2004,(16):17-17
思想品德课中《要有毅力》一课,讲的是张海迪在高位截瘫的情况下坚持学习。为病人治病,靠顽强的毅力取得了事业成功的故事。学习这一课,我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交流,来感悟毅力对一个人成长的帮助,对取得事业的成功所起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师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根据培养小学教师的需要和师范学校学生的特点,要把心理品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良好的心理品质应该表现为:正确的学习目的,顽强的学习毅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经秋华 《教师》2016,(4):53
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中,老师发挥的作用是无人能代替的。一名出色的、有责任心的教师不仅要注重于教授学生文化知识,传递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自身的行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毅力、知趣、理想精神等。教师行为包括教师的态度行为、语言行为、行动行为等,主要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意志力、学习的激励三个方面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毅力。下面笔者从这三个方面,特别是从教师行为对学生学习信心培学习是一场持久战和攻坚战,学生的学习需要毅力。学习毅力是学生的学习力的集中体现,学生的学习毅力与学生的学习信心、意志力、学习激励等方面密切相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师的行为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值得广大教师的重视与深思。本文主要通过对教师行为的研究,着重分析了其对学生学习毅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仅通过学校安排的心理健康课来培养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常规的课堂教学来辅助进行。而数学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就更应担负起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对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主要可以从教师自身、课堂教学、课后学习三方面来进行,从而达到通过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来渗透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中生在线学习中如何提升学习毅力来获得最大的学习绩效,是优化在线学习和教学管理的重要问题。本文对10名高中生和6名教师进行访谈,深度调查师生关于在线学习毅力对学习绩效影响的认识与见解。研究发现:在线学习毅力是师生公认的学习绩效影响因素;学生的目标制定、行动支配与调节、困难应对、过程坚持、任务完成五个学习毅力要素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过程坚持和困难应对对学习绩效的影响的关注度最高;教师的课前准备、在线授课、在线管理和课后辅导是影响学习毅力效果的主要教师因素;师生关于在线学习毅力影响学习绩效的认识或见解存在差异性。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视角提出建议:高中生努力提高在线学习毅力水平;教师应该抓好三个阶段,精心组织在线教学,以期为发展学生的在线学习毅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陇南市卫生学校2018级、2019级的200名全日制学生为调查对象,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疫情防控下学生网课学习现状,然后据此分析了疫情防控下学生网课学习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学生网课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加强学生“知羞耻”的心理品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一新教材,是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为主要内容的课程,教材下册第七课强调:自尊自信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自尊心,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重大影响。笔者通过多年与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正学习力是指一个人学习动力、毅力和能力的综合体现。~([1])在英语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力指学生对英语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英语的动力和毅力。从字面来理解,"学习力"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学习能力",学习力所包含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毅力常被忽视。笔者观察了高三英语语法复习课后发现,很多课堂存在着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力发展的教学行为。基于学生英语学习力的发展,笔者对高三英语语法复习课中的教学行为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认为,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明确几个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0.
活动目的: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做生活的强者,同时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活动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顽强的毅力、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促进他们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活动准备:课前学生收集有关自强不息、顽  相似文献   

11.
特殊时期要通过新颖的网课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加强师生沟通,提升学习效率,收获更多的学习成果。在网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学科的学习力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学习心理品质,是学习者适应并胜任学习活动和调节自身的心理可能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品质,是一个人的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总和。实现课堂高效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调查发现,制约学生生物学习的重要因素,是相对学生来说过于封闭的学习环境。在课堂里,师生偏于单向的交流,教师过于封闭的情感,课堂过于刻板的程序,  相似文献   

13.
心理素质是人的最基本素质,重视心理品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本论文通过 课堂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品质修养课学习现状作出调查,在数据分析的基础 上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心理品质教育提出建议:第一,从心理素质重要作用看,进行心理品 质教育不仅是一个民族适应未来国际竞争的需要,更是青少年学生自身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的需 要。第二,从教学过程看,心理品质修养课的基本教学内容要依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调整、修改和完 善;开放式、活动课型是一种适合心理品质教育,利于学生体验与交流的可尝试的教学模式;心理 品质修养课的评价方式应将有限的书面测试与多样的活动成果报告结合起来,评价者也应由教师 单方扩大到学生、家长、社区等多方。第三,教师素质是提高心理品质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师的基本功不仅表现在传统学科所要求的听、说、读、写.演等,不仅表现在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 运用上,而且还应当有开展面对个体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相应的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4.
庞辉 《成才之路》2023,(11):37-40
心理健康课是培育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主要阵地,它可以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顺利完成学业,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走向社会。文章概述以心理健康课为载体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含义,分析以心理健康课为载体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必要性,并提出以心理健康课程为载体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举措。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等举措培养高职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以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5.
依据合作学习元理论,运用实验法,对合作学习理论在篮球选项课技术教学中运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篮球选项课的技术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学生的三项篮球基本技术成绩高于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组学生,并且实施合作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社交行为、人际关系、学业成就动机的三项社会心理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做事要有毅力,没有毅力将一事无成。教育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委发扬不怕困难和挫折、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精神,从小培养顽强的毅力。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1、录音机、幻灯机各一台;2、磁带一盒、幻灯片五张;3、奖牌两面;4、了解学生中有毅力的事例,布置学生收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广东H大学为例,从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角度出发,对网课平台使用情况、教师倾向的授课方式与学生青睐的学习方式、学生的网课学习行为与态度等进行调查并展开分析,之后提出了提高网课实施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生涯辅导”课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所讲的学风建设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建设,具体指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爱好、态度和习惯等方面的养成教育.它包括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态度、信心、毅力和兴趣等,主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内在素质来进行.近年来,通过开设"生涯辅导"课,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在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职业学校中计算机编程课教学面临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缺乏,没有持之以恒的毅力等。教师可以通过组建编程社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组建社团时需注意成员的选择要形成梯队,同时明确社团发展目标,制定完善的社团制度。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促使大学生在心理实践与体验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基础课程之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要求教师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即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心理健康理念"入耳""入脑""入心",实现健康心理理念由外化向内化的转变,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