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4 毫秒
1.
信息总汇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妈妈,她们自己在事业上是很成功的,同时希望孩子也做到最好,常常会把自己的意志无形地强加给孩子,而孩子则在这种种的约束中变得越来越趋向“弱势”。一旦孩子没有做好,就可能就会遭到母亲的责骂,造成孩子心理上的自卑。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太没主见,依赖性太强,  相似文献   

2.
张丽雪 《家教指南》2004,(11):24-25
在一些家庭中,做妈妈的在教育孩子方面也会有一些反复无常、言行不一的表现;在做出判断的时候,偶尔也会出些差错;对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一些小错,也有反应过火的时候……但是,跟这样的母亲接触多了,你就会发现,正因为这些妈妈把抚养孩子变成了一件易如反掌、充满乐趣的事,她们的家庭才变得更加和谐、幸福。以下几方面的情况都曾在她们身上有所反映,同时作为母亲,你也应该知道。你不可能把每件事情都做得尽善尽美。当然了,现实生活中的妈妈们都会在抚养孩子方面力争做得最好。然而,试图做一位完美无缺的母亲,却只会让自己有一种力不从心、愧对孩…  相似文献   

3.
有一根"魔杖",它有一种魔力,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变得更有潜力。这根"魔杖"就是课外阅读。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得平淡。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每每新接一个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孩子的阅读情况。  相似文献   

4.
重组使家庭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原本熟悉的一切在孩子眼中开始变得陌生,易使孩子产生恐惧、焦虑、安全感丧失等,各类心理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其中一些孩子变得情绪消沉、抑郁少动、沮丧失望、缺乏自信心、有强烈的自卑感等,  相似文献   

5.
一旦孩子被确诊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做父母的一定都非常难受和焦虑。惟恐此病会严重威胁孩子的生命,并担忧会造成孩子的终身残疾,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6.
爱是什么?是给予和索取?不对,是一份尊严,孩子需要一份有尊严的爱。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班主任老师,深感国内给予教育体制培养的孩子已经习惯了接受别人的给予。孩子只求别人能给自己多少,却忽视了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给予教育下,长辈给予孩子的是一种溺爱,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很差,一旦得不到他人的关爱,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生存发展,给孩子一份有尊严的爱。  相似文献   

7.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活泼,能无忧无虑地学习和生活。可是,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孩子总是哭丧着脸,老担心有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会发生,整天烦躁不安,常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着急、紧张和恐慌。由于心神不宁,他们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常做噩梦,更不能集中精力听课、学习。这些孩子的表现是过度焦虑引起的。如果不及时消除孩子的焦虑心情,长期下去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畏缩、内向,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过度焦虑呢?孩子产生焦虑的原因主要有:1.缺乏安全感。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和粗暴,一旦孩子做了…  相似文献   

8.
很多家长都抱怨孩子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其实大多数孩子在3岁左右就会有自己做事的要求,一旦错过了这个阶段,自理能力的培养就会变得很困难。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和做法,将直接关系到孩子能否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提高自理能力。1.容忍孩子尝试自己做事时带来的混乱由于生理发展水平的局限,3岁左右的孩子在肌肉力量、动作精确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均不成熟,加上他们缺乏生活经验,所以经常把事情搞得乱糟糟的,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家长因为孩子做得不好而一味包办代替的话,孩子就会慢慢失去自己做事的兴趣,习惯于依赖大人。孩子的自理能力正是在失…  相似文献   

9.
孩子成长变化得很快,假如只是一味溺爱,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以为你会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认为你可能有些怕他,所以他想怎样就怎样,他甚至会根本无视你的存在,以自我为中心,变得自私、无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懂得与他人合作。这些情况看起来是小事,其实不然。在过分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当他成人后,性格会变得有缺陷,一旦被人冷落,就会变得绝望、消极、抑郁,达不到要求会不择手段。“史蒂文,吃饭了。”“今天吃什么?”“牛排,蔬菜色拉。”“妈妈,我要出去吃比萨饼。”史蒂文大叫。“为什么?”“我不喜欢吃你做的牛排。…  相似文献   

10.
适度的育儿焦虑能让父母敏感地察觉孩子的需要,及时做出反馈,促进亲密的亲子关系的形成。但如果焦虑过度,草木皆兵,父母就会承受很大的精神压力,疲惫不堪。我们选取了三类妈妈,对她们的焦虑“症状”进行会诊。  相似文献   

11.
有一根魔杖,它确实有魔力,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聪明,更有潜力。那魔杖到底是什么呢?就是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是从小喜欢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会更好;凡缺少阅  相似文献   

12.
现在有一类母亲,工作中,她们面对激烈的竞争,全力以赴地去拼搏;生活中,她们做事也怀着争强好胜的心态。因此,她们苛求孩子必须做到最好。一旦孩子没有做到最好,就可能遭到她们的责骂,或者替代包办。长此以往,孩子的能力被弱化,性格也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影响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们的关心来自诸多方面.客观上他们成了家庭的“小太阳”,大人们都围着他们转,使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以我为中心”的环境中,大人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既给他们创造了一个优良的环境,又使他们养成了娇生惯养的坏毛病。这就是今天的事实,像这样长大的孩子是很难经得起风浪的。因此。我们必须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孩子一旦离开我们,就不会茫然无措,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会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4.
爱的结晶     
记得小时候我问妈妈“我是哪来的?”妈妈告诉我:“你是捡来的”中国的家长,一旦孩子问起自己是哪来的,他们就会很不自在,以为孩子想跟他们打听那些难以启齿的事情。事实上,孩子只是对自己怎么来到这个世界感到好奇,家长给一个适合他们年龄的回答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现象常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一些孩子,他们一天天长大了,智商反而会随着知识面的扩大而变得低下,想像力也会随着人为的约束而变得平庸,身体更会因各种过剩的养分而变得虚弱,其至性情在世风的熏陶和道德行为的约束下竟变得苍白扭曲。  相似文献   

16.
有一根“魔杖”,它有一种魔力,哪个学生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为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变得更有潜力。这根“魔杖”到底是什么呢?就是课外阅读。它有一种魔力,不显山露水地赋予学生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深知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每每新接一个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相似文献   

17.
“我家辉辉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他就会把图画纸一张张撕破,甚至还大发脾气。“”儿子珉珉一遇到不会做的算术题就说‘我不会做’,非要爸爸帮他做不可。”今天请来聊天的这几位妈妈,她们的孩子都有过类似的情况“。挫折教育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我们建议不妨让孩子受点儿挫折。”她们这样说。  相似文献   

18.
孩子不愿吃饭,是父母最焦虑的问题。有的爸爸妈妈急得没办法,对孩子又哄又骗,结果呢?大多是没有作用。因此,一旦孩子出现没有食欲、吃不下或不想吃饭时,靠哄和骗是不行的,首先要搞清楚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孩子感冒发烧时,大都就不想吃东西;有胃炎,孩子会出现食欲不振;肠道有病变时,开始就表现不想吃或较平时吃得少,一些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时也会影响到胃口。总之,孩子食欲不好,  相似文献   

19.
爱的允许     
黄敏 《山东教育》2020,(5):128-128
我一直坚信:爱,能让教育展现新的生命力。缘起开学初,班上来了一个插班生乐乐。还没见面,就听说了他的与众不同。当时,我非常忐忑,要知道接受这样一个孩子意味着什么——几倍的劳动量,几倍的责任心,以及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的种种想象,几乎让自己陷入沮丧的境地。第二天就要见面了,心中更加焦虑:以什么方式接受他,怎样和家长沟通,哪些要交代清楚,家长要配合做什么,他会不会到处乱跑有攻击性行为.  相似文献   

20.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的爱可谓尽善尽美。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一切服务于孩子。父母为了孩子可以放弃一切,可以牺牲一切,仿佛不这样做就不足以表达自己的爱心,这样的家庭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有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特别是妈妈,在有了孩子以后,就会口口声声地对别人说,自己这辈子已经没有什么指望了,现在孩子是自己惟一的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